当公园城市的“成都方案”渐已成型
2020-05-04李加加
李加加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1200多年前唐代诗人李白笔下描绘的锦绣天府,正随着成都“公园城市”建设逐步呈现在世界面前。在10月24日举行的第二届公园城市论坛上,成都交出3年来在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方面的探索实践结果,包括《公园城市·成都实践》《公园城市发展报告(2020)》《公园城市·未来人居示范研究》《鹿溪智谷公园社区规划建设——公园城市首提地·天府新区实践探索》《公园城市指数框架体系》等文件重磅发布,这是成都向世界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的“中国方案”。
从今年1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对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明确要求支持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到7月15日,成都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讨论《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讨论稿)》,再到第二届公园城市论坛,作为“公园城市”首提地的成都,已经清晰描绘了未来城市建设的蓝图——
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在会上表示,成都将形成“青山绿道蓝网”相呼应的公园城市空间形态、“轨道公交慢行”相融合的公园城市运行动脉、“生产生活生态”相统筹的公园城市发展空间、“巴适安逸和美”为特征的公园城市社区场景、“开放创新文化”相协调的公园城市发展动能。
“推窗见绿、出门见园”之城
公园城市不是在城市中建公园,而是秉持公园城市理念营造城市新形态、探索发展新路径,演绎绿色与发展之间的价值转换。这是在公园城市这一全新的城市发展模式探索几年后成都找到的答案。
4月8日,成都天府新区的首条锦江绿道开工建设,作为天府绿道体系中的核心“一轴”,锦江绿道将与其他绿道一起,按照“一轴、二山、三环、七带”体系,共同织就全球规划设计最长的16930公里绿道系统。
根据计划,2020年,成都天府绿道将完成“一轴两环”主干绿道,2035年全面建成。绿色的铺就提升了经济的价值,在青羊区少城片区,城市小游园、绿地与修葺一新的“鱼骨状”街巷相间,沿街铺满茶馆和文创小店,透露出地道“成都味”;在新都区天府沸腾小镇,创新“绿道+火锅”模式吸引了大量顾客……一组数据展现了成都公园城市建设带来的改变:截至2020年5月,成都建成各级绿道3689公里,新增绿地面积3885万平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9.93%;加快培育山水生态、天府绿道等6大公园场景,打造江滩公园、新桥社区、夜游锦江等场景品牌120余个,五岔子大桥、城市之眼、香香巷等网红打卡点位380余个;规划建设14个TOD示范项目,新开工“8类18项”公服设施项目2199个,整治提升背街小巷2059条,打造特色精品街区121个、公园小区70个,实现公园形态与社区生活有机融合,基层治理能力和宜居生活品质同步提升。
其中,作为公园城市建设的先行者,天府新区在公园城市建设已经结出硕果:首设公园城市建设局,组建公园城市研究院,初步构建以36项重点专项规划为支撑的“1536”公园城市规划体系,规划引领作用不断凸显;国内最大的5D沉浸式展厅展示着公园城市市民的日常幸福生活;新增森林面积1.2万亩,形成河湖水体1.3万亩,蓝绿交织、山水交融的生态本底全面铺筑,打造了“推窗见绿、出门见园”之景。
值得一提的是,优化未来城市空间体系,成都将打破行政区划与传统城乡结构,探索构建“大都市区—区域城市—功能区—新型社区”四级空间体系;在此基础上,协同公园体系、城市规模和营城模式,成都将构建“城市功能区-城市片区-公园社区-公园街道-大美乡村”五级公园城市空间体系,营造拥绿亲水、规模适度、精明营城的公园城市空间体系。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凯对这一做法表示赞同,他表示,“要实现‘城在园里,就要打破过于明确的功能分区,顺应城市原本的多样性、复杂性和生态性。而通过规划产业生态圈和产业功能区,实现产城融合,可以解决这一难题。”
智慧治理典范之城
除了以蓝绿作为骨架的千年城市的构建,“公园城市还需要强大的神经系统、大脑系统、中枢系统,也包括以人民为中心的公园城市服务系统的建设。”9月23日,“2020中国城市规划学术季学术对话-公园城市先行区探索”会上,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城市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天府新区总规划师匡晓明表示。
9月17日,成都高新南区,新川之心北侧,成都高新区宣布在此打造的公园城市新型产业城市社区——成都5G智慧城先导区设计方案出炉,这一面向全球征集评选出的设计方案,将以“未来感+烟火气”为核心理念,“暖色新川、烟火未来”为设计主题,打造科技结合人文的产业生态社区。
在公园城市建设中,科技与绿色正交相辉映,践行新发展理念,10月13日,成都市印发《成都市智慧城市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以下简称《方案》),提出了成都市智慧城市建设行动框架。即:一个“城市大脑”、一个数据资源中心、一套智能基础设施、五大智能化应用体系、三个支撑体系。到2022年,实现成都市智慧城市架构体系基本完善,城市智慧治理水平明显提升,区域合作取得实质成效,进入全国智慧城市第一方阵,成为全国“数字政府、智慧社会”建设的典范城市。
《方案》明确指出,将加强区域合作,着眼成德眉資同城化发展需求,推动成都平原经济区智慧城市建设规划衔接,推进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数据资源共享共用、应用场景标准统一,促进政务服务统一化、教育资源均衡化、智慧交通一体化、文旅资源共享化、生态治理标准化、产业发展协同化。
着眼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以数据互通、证照互认、公共服务共享为重点促进人才和要素资源有序流动,推动数字成渝一体化。着眼“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经济带战略重要节点城市等国家战略布局的有效落地,加强智慧城市建设协同协作,共同提升区域共治共享水平。
都市圈交通通达之城
12月5日15:55,随着注册号B-10VC的“奖状”560飞机平稳降落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空管设备助航设施等校飞科目全部完成。随着天府机场校飞工作的顺利完成,试飞工作也提上了日程,届时天府机场将迎来首次民航班机飞行。随着天府机场试飞工作的展开,成都也将成为全国第二个拥有包括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双流国际机场双4F机场的城市。
空中交通进一步织密,陆上交通建设也在加速。12月18日,成都市轨道交通6号线一二期、三期、8号线一期、9号线一期、17号线一期及18号线三岔站(不含)至天府机场北站段五线6项目正式开通初期运营,新线开通后,成都轨道交通运营里程一次性新增160公里,地铁运营里程提升至518公里,成为国内轨道交通“第四城”;11月27日,四川省2020年第四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轨道交通资阳线福田站工点举行,其中轨道交通资阳线是四川省首条跨市域城轨项目,开工仪式的举行标志着成资同城化迈入“轨道同城”新阶段。
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11月,交通运输部批复四川省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同意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发展,高原山区公路建设创新,推动公园城市交通绿色发展,提升交通防灾减灾体系韧性,车路协同技术发展,推进交通与旅游、文化融合发展等6个方面开展试点;12月24日,在成渝高铁开通运营5年之际,成渝高铁线路全面提速,从时速300公里提升到350公里,成都至重庆最快62分钟可达,同城效应进一步显现。
体现新发展理念的“未来之城”
翻越龙泉山,成都东部新区,一座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未来之城,一座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示范之城正迅速崛起。
5月6日,成都东部新区授牌暨项目集中开工举行,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出席并讲话。他强调,要把成都东部新区建设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和标志性工程,集中各方资源力量,推动成都东部新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治理,在產业发展、开放合作、生态文明、城乡融合、公共服务等领域先行先试、率先突破,全力打造践行新发展理念公园城市的先行区,打造产城融合的未来新城。
挂牌以后,这一示范区由全面谋划规划转向全面建设筑基阶段。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按下了“快进键”。9月27日,成都轨道交通18号线迎来了“穿过龙泉山”的历史性时刻,标志着成都轨道交通线路首次联通东部新区;截止11月25日,吉利学院完成招生,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成都体育学院加快建设,成都健康医学中心(未来医学城)和西南交通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成功落地,安博、普洛斯等企业顺利入驻;11月27日,全省第四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成都东部新区举行,汇聚1700多个项目,总投资8000多亿元。
10月27日,成都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支持成都东部新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未来之城的意见》,超大力度授权赋能这一片总共729公里的土地。截止11月25日,东部新区在建项目110个,计划总投资1298亿元,已完成投资758亿元,已获得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授信额度13000亿元,产业热火朝天的同时,公园城市的建设也正同步启动,南北绵延90公里的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将在2035年建成800公里森林绿道体系,为成都东部新区提供生态屏障;天府国际空港新城最大最长的河流生态廊道——绛溪河公园,正在逐段呈现;龙马湖公园已经开始迎接四方游客,一个城景交融、功能混合场景丰富、业态多元的城市中央活力区雏形初现。
(本版部分数据、观点等摘编自新华网、人民网、《成都日报》、《财经》杂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