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增长极
2020-05-03荣昌区委宣传部
荣昌区委宣传部
跻身前列 荣昌是一个只有86万人口的“小区”,2019年的人均GDP却能跻身到全重庆市第6名。
自今年1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以来,荣昌区成为川渝两地最受关注的区县之一。
荣昌能如此引人关注,一是因为其独特区位:位于成渝主轴线上的交界处,是成渝地区的“黄金联结点”、川渝合作的“桥头堡城市”。二是因为其经济活力:2019年,荣昌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9.1%,居全市第一;共签约项目341个,合同金额1269亿元,工业招商项目落地转化率70.1%,居全市第一。三是因为其敢为人先:全国第一个农牧特色国家高新区、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国家货运机场,三件大事“无中生有”,一件一件相继落地。
面对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国家战略,荣昌的发展让人充满了想象:荣昌要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新的增长极。
发展转折 源于打了一副“成渝牌”
通过梳理荣昌的发展历史脉络可以发现,荣昌经济的爆发增长只是近3年的事情。过去的荣昌,一直都是以农业和传统手工业见长,由此也形成了荣昌猪、荣昌陶、荣昌夏布、荣昌折扇等颇具知名度的“荣昌四宝”。
数据显示,2016年,荣昌区的GDP只有368.12亿元,在重庆渝西地区中排名中等偏下;而2019年,荣昌区的GDP已经达到了652.54亿元,3年增长了近300亿元,平均每年增长近100亿元。
从GDP总量看,荣昌目前还拿不到头筹,但荣昌是一个只有86万人口的“小区”,2019年的人均GDP可跻身到全市第6名,不仅位居渝西前列,甚至还超过了部分主城区。
荣昌发展的转折点是该区十四次党代会。在这次党代会上,该区提出了“打造成渝城市群新兴战略支点”的发展定位。而在过去,荣昌的发展定位一直以“渝西门户”自居。
促使荣昌调整发展定位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这一年,国务院批复同意了《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
对荣昌而言,这个定位调整具有历史性意义:它标志着荣昌真正跳出了荣昌看荣昌,首次站在区域发展战略高度来找定位、求发展,是“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的一项生动实践。
打开了视野和思路的荣昌,还在这个会上确定了建设国家高新区、国家货运机场、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三件大事,以此作为打造成渝城市群新兴战略支点的重要支撑。2018年2月,荣昌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成为我国首个也是迄今唯一一个农牧特色国家高新区。2019年2月,荣昌建设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2020年1月,李克强总理对荣昌货运机场又作出重要批示。
非常有意思的是,荣昌在跳出荣昌看荣昌后,挖出的第一座“金矿”居然是“荣昌四宝”等传统特色产业。短短两三年,荣昌在陶瓷上引进了马可波罗、惠达卫浴、金意陶等一批知名陶瓷卫浴洁具企业,迅速跻身全国高端陶瓷主产区行列,被批准为重庆陶瓷特色产业基地;在猪产业上引进了九次方大数据、琪金食品、广东温氏等行业领军企业,荣昌国家生猪市场实现了“买全国、卖全国”,交易量占全国生猪交易总量的10%;在夏布产业上引进了无锡尚上、湖南华升、重庆熙妮等一批大型出口服装加工企业,形成了以夏布为特色的服装生产出口基地。
由此,荣昌“一头猪”“一片陶”“一匹布”等传统特色产业,转眼间就变成了质量高、效益好的新的支柱产业。
从2018年起,荣昌的经济增速一下就从过去的中等水平跃升至全市前列。这一年,该区招商引资取得历史最好成绩,签约项目338个,合同资金637亿元,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22个,工业运行及投资综合排位全市前列。
增添动力 发展速度质量迈入第一方阵
2019年4月15日至17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重庆视察。一年来,荣昌积极在重庆发挥“三个作用”中找方向、找定位、找动力,凭借实干成实效,顶住压力变动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上从单项先进迈向整体先进。
在推进“三件大事”方面,荣昌国家高新区实现量质齐升,成功引进投资150亿元的电子电路产业园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2019年新开工项目102个、新投产项目70个,工业产值突破650亿元。到2019年底,荣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8家,市级科技型企业达到538家,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平台8个。
荣昌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挂牌成立,货运机场得到市委、市政府支持,并作为市级重大规划项目纳入全市国土空间规划调整内容。
在做强特色经济“四篇文章”方面,荣昌引进了亚洲最大的食品包装玻璃生产企业广东华兴玻璃、铁骑力士集团抗菌肽等一批优质项目,推动“一头猪”“一片陶”“一匹布”“一把扇”进一步发展壮大。
在推动川渝合作方面,最早由荣昌倡导推进的南大泸高速公路于2019年底建成通车,打通了渝西川东地区南北走向的交通大动脉,使荣昌到泸州云龙机场和泸州港的距离分别缩短至52公里、73公里;由荣昌与泸州共同打造的首个内陆“无水港”——“中国四川港务·荣昌无水港”正式投入运营,平均物流成本降低了50元/吨;由荣昌与泸州打造的荣昌城市候机厅投入运营,荣昌市民实现1小时内直达泸州云龙机场。“无水港”和城市候机厅使荣昌这个不靠江、不靠海的内陆城市实现了“空、铁、公、水”立体多式联运体系。
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方面,荣昌开展“十指连心”工程,4000名干部全覆盖遍访农户,实施农村便民道户户通工程2541公里、“农村四好路”1000余公里。整合资金14亿元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成农村卫生改厕11923户,农村危旧房实现动态清零。2019年改造危旧房310户,贫困户住危房实现动态清零;筹资1305万元帮扶贫困学生15997人次,无因贫失学辍学情况;严格落实“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健康扶贫累计救治次数16996人次,無因病返贫情况;投入6600万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饮水安全得到全面保障。
在补齐民生短板方面,荣昌与中央民大附中、北京体育大学、华东师大基教所深度合作,引进重医附一院、四川大学华西二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等4所“三甲”医院资源,群众生活品质不断提高。
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提标改造城市污水处理厂,完成8个镇街污水处理厂技改,建成城镇雨污管网92.2公里。濑溪河、清流河、马鞍河、渔箭河考核断面水质实现稳定达标。
在乡村振兴方面,荣昌于2019年新建“四好农村路”428公里、人行便道1000公里;统筹资金7亿元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完成农村改厕1万户;新增全市文明村镇4个,评选最美院落、美丽庭院1160个。
在城市提升方面,荣昌于2019年建成黄桷树广场商业综合体,投用濑溪河体育文化公园马拉松赛道,新增公园绿地18.6万平方米,打造“四河八岸”棠城绿道50公里,完成197个“三无”老旧小区改造、9个城区菜市场升级改造。
通过一年来的奋斗,荣昌不仅经济增速名列全市第一,而且服务全局水平更高,城市综合实力更强,提质发展势头更盛,群众获得实惠更多,发展速度和质量迈入全市第一方阵。
找准定位 在“双城记”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梳理剖析荣昌3年来的发展路径之后,我们再次思考这个问题:荣昌能否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新的增长极?
荣昌区委书记曹清尧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上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随着发展态势的上升、发展平台的跃升、发展机遇的提升,为荣昌提升坐标系、重构参照物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荣昌将着力“补短板、做强项、提品质”,努力提升自身实力,从“打造新兴战略支点”到“重要增长极”已是大势所趋。
他认为,荣昌打造重庆主城都市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增长极具有六个方面的优势——
一是区位条件好。荣昌地处重庆、成都两大中心城市之间,西连内江、南接泸州,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
二是交通便利。东西向有西南地区第一条我国自主修建的铁路、第一条高速公路、成渝间第一条高铁经过荣昌,另外还有在建的大内高速公路以及已经通车的南北向南大泸高速公路。
三是资源丰富。荣昌拥有中国三大和世界八大优良猪种、品牌价值27亿元位列中国地方猪种榜首的荣昌猪,以及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和重庆市畜牧科学院两大科研院校。
四是政策利好多。荣昌先后获批国家级生猪交易市场、全国首个以农牧为特色的国家高新区、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等国家级“金字招牌”,为荣昌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五是营商环境好。荣昌深化“只跑一次、只找一人”改革,出台“企业吹哨、部门报到”“营商环境观察员制度”,着力构建企业需要时无处不在、企业不需要时无影无踪的营商环境,连续两年获评“营商环境十佳”殊荣。
六是干部群众干事创业氛围浓。荣昌政治生态持续向好,区四大班子步调一致、锐意进取,全区上下“精诚团结谋发展、实干图强创事业”蔚然成风。
荣昌还确定了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增长极的目标任务。
在“三件大事”方面,荣昌国家高新区加快规划建设面积扩展到50平方公里,力争3年内市级科技型企业突破10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00家,产值突破1500亿元。推动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积极融入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建设生豬期货交易市场,推动生猪大数据公司力争5年内实现主板上市。国家货运机场纳入国家规划,并作为重大新基建项目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划尽快启动建设。
全面展开成渝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全国首个农牧特色国家高新区、国家畜牧科技城“三区一城”建设,将在现有重庆西南大学荣昌校区的基础上,新办两所以上大学。
推动实现产业引领做大经济、交通引领做大枢纽、规划引领做大城市等“三个引领”。其中,在产业引领做大经济上,将打造高端陶瓷、新型材料、电子电路板、生物医药、生猪大数据“五个双百亿”产业和装备制造、特色农业、文化体育、食品、服装“五个百亿”产业。
在交通引领做大枢纽上,将抢抓国务院部署“推进以货运为主的机场建设”的战略机遇,加快推进荣昌国家货运机场建设,与比利时列日机场合作建设中欧空中大通道,聚合泸州长江港口、内江铁路枢纽优势,形成双城经济圈国际物流“金三角”。
在规划引领做大城市上,将构建主城区、高新区、临空产业区三大区域格局,编制“双城经济圈桥头堡规划”,建设100平方公里产城融合城市和50平方公里航空物流园区。
值得一提的是,4月15日市委五届八次全会通过的《中共重庆市委关于立足“四个优势”发挥“三个作用”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决定》,已把打造荣昌“双城经济圈桥头堡城市”、推进建设荣昌国际货运机场等内容列为重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