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创新时代社会治理标准化新格局

2020-05-03田晓平

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社会治理格局标准化

田晓平

摘要:分析了新时代社会治理标准化的必然要求和历史内涵,探索构建了社会治理标准体系框架模型,指出了开创社会治理标准化新格局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社会治理 标准化 格局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ary requirements and historical connotation of social governance standardization in the new era, explores and constructs the framework model of social governance standard system, and points out the direction of efforts to create a new pattern of social governance standardization.

Key words: social governance, standardization, pattern

1 引言

黨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新时代新征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进一步指明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方向路径、基础保障和根本遵循。《决定》把社会治理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3个显著优势和坚持完善的重点内容,特别强调“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在党和国家文献中第一次把“民主协商”和“科技支撑”纳入社会治理体系,第一次提出“社会治理共同体”,对新时代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的认识更加深化、部署愈加全面、要求越来越高。标准化作为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通过民主协商达成共识,为各种活动或其结果确立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规则、指南或特性的认识世界、改造自然、治理社会的思维理念、技术方法和科学工具,是贯彻落实《决定》关于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最佳方法手段,尤其是《决定》首度强调“民主协商”和“科技支撑”在社会治理体系的突出地位,对标准化提出了全新更高要求。全社会应全面深刻理解《决定》关于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赋予的责任使命,积极顺应时代发展和实践要求,科学把握社会治理理念和模式转型需求,构建与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求相适应的标准体系,努力开创社会治理标准化新格局,切实更好地发挥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引领性作用。

2 推进社会治理标准化是新时代的内在要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来,党和国家把社会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有机内容突出强调重点部署,尤其高度重视标准化对创新社会治理的基础性支撑保障作用。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明确把“更好发挥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作为总体要求,《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开宗明义“标准化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制度”,鲜明提出“加强社会治理标准化,保障改善民生”。习近平总书记深邃洞察“标准化在便利经贸往来、支撑产业发展、促进科技进步、规范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趋势,明确要求“善于运用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态度、专业的方法、精细的标准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对以标准推进包括社会治理的国家治理现代化在一系列重要论述中进行全面系统阐述,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新征程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科学指南。新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指出,标准“是指农业、工业、服务业以及社会事业等领域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把团体标准纳入标准体系,确定了社会治理标准化的法律地位、法律依据、法律要求。《决定》在坚持和完善社会治理体系部署中新增“民主协商”和“科技支撑”内容,提出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题中已有之意就是内在要求发挥标准化的本质特征和应有作用。

3 新时代社会治理标准化有着深刻的历史内涵

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要领域的社会治理理念由社会管理概念演进而来,但与社会管理具有重大区别,有着全新的历史意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用社会治理取代社会管理,意味着社会秩序的维护与达成不再是政府一元主体,而是党和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群众性自治组织以及公民个体多元主体平等对话、共同参与;不再是单向度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式强加管控,而是多元平等主体多维度的沟通协商与互动合作且更加注重基层和民间自治;不再是孤立的、静态的、滞后的粗放式管理,而是进行系统化、科学化、智能化、法治化的动态性精细化治理。社会治理模式的提出不是简单的概念变化,而是对时代特征和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精准把握,对政府、市场、社会三者职能和关系的厘定与明晰,对社会运行规律和治理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改革发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社会建设理念和社会发展方式的创新变革与重大飞跃。党和国家与法律根据社会治理全新的历史意蕴和实践需要提出加强社会治理标准化,相应注入了深刻的新时代内涵,社会治理标准化较之社会管理标准化,规范的主体不仅包括党和政府组织与立法和政治协商机构,而且更加注重民间团体、企事业单位、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以及个人等全部社会资源;规范的事项更加强调紧扣社会主要矛盾,满足社会需求,维护社会权益、协调社会关系、引导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完善社会保障、促进社会公正、防范社会风险、优化社会环境,获得社会最佳秩序,推动社会文明和谐与安全稳定;规范的方式方法更加突出标准化的民主品格,通过各社会治理主体间平等对话、沟通协商、合作参与,确立在协调、规范、调整人的个体和(或)群体与外部环境关系以及服务公共事务、民生民安各领域和环节过程中,解决现实问题和潜在问题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广泛征询达成共识,固化为文件共同应用遵守和实施践行。《决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围绕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对人民内部矛盾化解、社会治安、公共安全特别是对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进行了系统具体部署,突出强调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对社会治理标准化提出建立多元主体通过沟通协商形成共识共同执行的获得最佳社会秩序的规范、指南的本质要求,赋予新时代社会治理标准化全新蕴意和深刻历史内涵。

4 探索构建新时代社会治理标准体系

标准化是社会治理无可替代的基础性制度和不可或缺的民主协商模式和技术支撑。贯彻《决定》关于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的重大决定,是一个涉及众多行业部门和民生各个领域的庞大而又复杂的体系,对系统地开展标准化提出了更高要求。探索构建新时代社会治理标准体系,是以标准助力社会治理取得良好综合效益的重要前提和可靠保障,需要国家层面相关机构加强宏观研究和基础建设,进行顶层设计。根据社会治理标准化的全新蕴意、历史内涵、本质特征,新时代社会治理标准体系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为基本原则,突出多元社会治理主体特征,构建包括基础通用标准、党和政府(包括立法与协商机构)治理活动标准、事业单位治理活动标准、社会组织治理活动标准、各类企业治理活动标准、基层群众性自治組织治理活动标准、公民个体治理活动标准7个标准子体系的系统框架(见图1)。基础通用标准应首先制定社会治理术语标准、分类标准,界定和规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情境中的社会治理相关概念的指称定义、基本内涵和外延,避免歧义、统一认识,并在此语境下对社会治理根据内在结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联系进行有规律的排列和划分,为开展社会治理综合标准化奠定坚实基础;应编制党和政府与立法和政治协商机构、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以及公民个体等多元主体沟通协商和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的工作指南标准,制定公共资源、信息、技术、设施设备等要素共享和协同标准并与全国政务服务信息平台统一,标准实施效果评价标准等,为社会治理提供通用的基础的技术方法手段。党和政府包括立法与政治协商机构治理活动标准、事业单位治理活动标准、社会组织治理活动标准、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治理活动标准、各类企业治理活动标准、公民个体治理活动标准等标准子体系,应围绕获得社会系统协调运转最佳秩序、促进文明和谐社会建设方针目标,在法律法规框架内,以适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和社会需求变化需要解决的主要社会问题为导向,与深化放管服改革、政府职能转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优化社会环境密切衔接,厘清党和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和各相关主体在社会治理中的责任职能,对各自职能范围内重复出现的具体社会治理事项的人员设施要求、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办事程序流程等广泛协商达成共识,为相关方提供共同使用的技术方法指引和规范,以标准的实施促进社会权益得到有效保障,社会关系得到有效调节,社会行为得到有效引导,社会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社会保障得到有效实施,社会公正得到有效维护,社会风险得到有效化解,社会环境得到有效提升,推动社会秩序持续保持最佳状态,确保社会安全稳定。

5 建立健全新时代社会治理标准体系各子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第五条明确规定:“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全国标准化工作,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分工管理本部门、本行业的标准化工作”,落实《决定》关于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的决策部署,构建以通用基础标准和多元社会治理主体治理活动标准为骨架的社会治理标准体系,有利于社会治理各主体管理部门依法履行标准化工作职能和责任,有利于推动社会治理理念和模式在实践中落地落实,有利于推进新时代城市治理和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标准化在社会治理领域获得最佳社会秩序、促进社会文明和谐功效的充分发挥。社会治理各主体的管理部门应依法履职,加强社会治理标准化统一管理与分工管理的密切协调和通力合作,尽快建立和完善新时代社会治理标准体系各子体系。

新时代社会治理标准体系通用基础标准子体系应包括但不限于如下范畴(见图2)。

新时代社会治理标准体系党和政府包括立法与政治协商机构治理活动标准子体系应包括但不限于如下范畴(见图3)。

新时代社会治理标准体系事业单位治理活动标准子体系应包括但不限于如下范畴(见图4)。

新时代社会治理标准体系社会组织治理活动标准子体系应包括但不限于如下范畴(见图5)。

新时代社会治理标准体系各类企业治理活动标准子体系应包括但不限于如下范畴(见图6)。

新时代社会治理标准体系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治理活动标准子体系应包括但不限于如下范畴(见图7)。

新时代社会治理标准体系公民个体治理活动标准子体系应包括但不限于如下范畴(见图8)。

图8 社会治理标准体系公民个体治理活动标准子体系框架图

6 创建新时代社会治理标准化新格局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确立,为新时代社会治理注入了强大的生机与活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创新社会治理,应“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把“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作为推进依法治国的突出领域进行重点部署;五中全会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突出强调“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党的十九大作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重大政治判断,把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内容,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新时代新征程的新理念新战略;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把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一场深刻变革”,构建了系统完备、科学规范和优化协同高效的党和国家职能体系,在社会治理领域进一步强化党的领导,组建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理顺政府机构社会治理职能,推进政社分开、政事分开、事企分开,激发市场和社会组织治理社会的活力;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党和国家对新时代新征程社会治理格局的认识不断深化,要求愈加紧迫。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创建新时代新征程社会治理标准化新格局,应建设党对社会治理标准化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体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创新社会治理和实施标准化战略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统一各级党组织的思想和行动,增强标准化意识,学会标准化思维和方法,把社会治理标准化列入党组织重要议事日程和绩效考核关键指标把关定向;应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把社会治理标准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把政府该管的事管好管到位,把人民内部矛盾调解、公共安全、基本公共服务、社会公平正义等应制定政府标准的领域研究透,防止标准缺失和滞后,把政府不应管的事彻底放开交由市场和社会;应在推进管办分离改革中强化事业单位的公益属性,完善行业标准制修订,以标准化推动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应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社会治理作用,以加强企业标准化管理,维护内部秩序与安全稳定,强化社会责任和信用,积极为政府购买服务提供优质高效的产品;应特别注重培育社会组织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制定团体标准和联盟标准,高度重视和深入挖掘团体标准的潜质和能效,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中发挥更大作用;应建立公民家庭和个人言行规范,并以每一个公民个体自觉遵循和执行各类相关标准确保社会治理标准化实施成效。各级标准化主管部门和分管部门应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根据需求和法定职责,制修订社会治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开展社会治理标准化试点示范活动,抓好标准宣传贯彻与实施,加强经验总结与推广,开创新时代新征程社会治理标准化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政府治理、市场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7 结论

社会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和关键,标准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路径与标志,社会治理标准化在新时代新征程举足轻重,至关重要。市场监管部门应认真履行党和政府与法律赋予的统一管理标准责任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按照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战略决策,积极推动创建新时代社会治理标准化新格局。加强社会治理标准化基础研究与顶层设计,构建全面系统完整的新时代社会治理标准化理论;加强社会治理标准体系研制,建立完善体现新时代需求的现代化社会治理标准体系;加强标准化与社会治理在理念、模式、方法等方面高度契合的研究,揭示和把握新时代社会治理标准化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加强社会治理标准化在把“蛋糕”分好并促进把“蛋糕”做得更大方面的作用的研究,让公民在共建共治共享中获得更多的收获感、安全感、幸福感;加强社会治理标准化实施效果评价关键指标标准的研究,切实通过社会治理各主体间在实施标准中的沟通协商与合作努力,有效解决社会主要矛盾,防御化解社会风险,优化社会秩序与环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社会文明和谐与安全稳定,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彰显标准化作用,作出标准化贡献!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關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2]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3] 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7.

[4] 甘藏春, 田世宏.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释义[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7.

[5] 李春田.标准化概论:第四版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6] 柳成洋. 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标准化概论[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

[7] 岳高峰,赵祖明,邢立强.标准体系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11.

[8] 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

[9] 魏礼群.社会治理 新思想新实践新境界[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8.

[10] 丁元竹.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探索[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6.

[11] 习近平.致第39届国际标准化组织大会的贺信[N].人民日报,2016-9-13(1).

[12]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标准体系构建原则和要求:GB/T 13016—2018[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8.

猜你喜欢

社会治理格局标准化
院前急救标准化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国家标准委与非洲标准化组织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
格局与结局
以天地为格局
“一带一路”离不开标准化人才
学生评教的标准化处理
社会转型期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和经验研究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政府主导型社会治理模式下社会组织发展理路
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