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质量、子女教育水平及其交互关系对子女收入的影响
——基于子女14 岁时家庭状况的分析

2020-05-02杜德斌陈建成

生产力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收入水平环境质量受访者

刘 浩,杜德斌,陈建成

(北京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

一、引言

随着大学扩招,高等教育的普及,为很多低收入家庭子女提供了增加收入和阶层流动的机会[1]。但是近年来有部分研究表明,教育回报率在不同群体内的分布具有差异[2],由于家庭背景的不同,导致的收入差距也在加剧。

伴随着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增大,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认知技能与非认知技能,也就是能力对个人收入的影响。在传统人力资本理论中,教育是解释收入分配机制的核心变量,以往的研究大多也是在传统人力资本理论框架下进行的讨论[3]。但忽略能力只考虑教育水平估计的人力资本效应是有偏的。能力,是新人力资本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新人力资本理论认为,能力主要受到基因禀赋、环境质量和早期干预的措施这三个因素的影响[4]。而父母与家庭背景就属于环境质量因素,其在能力的形成过程中均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那么环境质量又会如何影响子女的收入水平呢?本文基于子女14 岁时的家庭状况,验证了环境质量对子女收入水平的影响。

二、文献综述

根据新人力资本理论,家庭环境在认知与非认知技能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子女认知与非认知技能的培养,依赖于其父母的能力及参与程度,这也表明个人之间的能力在早期就已形成差异[5-6]。子女成年后的能力及学业表现,也持续受到早期家庭预算约束的影响[7]。关于环境质量对子女受教育水平的研究,大部分学者通过公开的微观数据对家庭内部进行研究,考虑父母受教育程度对子女受教育水平的具体影响,以及影响之间否存在差异。

大部分研究表明,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对子女的教育人力资本有显著影响,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质量方面[8]。但在子女所处不同的教育阶段,父亲和母亲受教育水平的影响也存在差异。有研究显示,当子女处于中小学教育阶段时,母亲的受教育水平对其影响更大,而在高等教育阶段时,父亲的受教育水平则影响更大[9]。但也有研究表明,母亲的受教育水平在高等教育阶段对子女的影响程度比父亲大[10]。而对这种情况较多的解释为,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占大多数,而母亲也在家庭中承担了较多教育子女的责任[11]。

根据新人力资本理论,个人能力会受到环境质量的影响。家庭环境不仅包含了家庭经济资本,还包括文化、社会以及政治资本,这些会导致人们在参与劳动力市场不同工作时,形成个体特征的最终差异。父辈的受教育水平、职业地位等家庭环境因素会对其子女收入产生影响,即代际流动影响[12]。有研究在中国农村地区考察了家庭环境因素对非农就业机会的影响,结果表明非农就业机会存在较强的代际相关性[13]。

环境因素的不同也会导致子女人力资本、职业类型等特征之间形成差异[14]。如果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则会出现家庭背景决定收入机制的差异。即环境质量相对较好的家庭,其子女将拥有更高的收入回报。有学者使用CHIP 数据分析发现,家庭背景会影响子女的教育收益率,中高收入家庭子女的教育收益率明显高于低收入家庭子女[15]。还有研究发现,家庭政治资本会影响子女之间工资收入的不同[16],即便是拥有同等学历,家庭政治资本更好的学生能够在劳动力市场中找到相对更好的工作。

三、研究设计与变量处理

(一)研究设计

在明瑟方程的基础上,进行改编来估计环境质量对子女收入的影响:

方程中Y 表示个人工资收入的对数形式,S 表示个人受教育年限,Exp为工作经验,μ 为残差。β1为明瑟收益率,表示平均多接受一年的学校教育导致个人工资收入提高的比率。

其中,ln(wageit)是个人年收入的自然对数形式,Fjyzk 代表子女14 岁时父亲的就业状况,Fdwlx 代表子女14 岁时父亲工作的单位或公司类型,FH 代表子女14 岁时的家庭等级,Fedu 代表父亲的受教育年限,Medu 代表母亲的受教育年限。ICit代表个人特征变量,包括性别、年龄、年的平方项、工作经验以及工作经验的平方项等。CV 代表控制变量,包括个人受教育水平、健康状况、婚姻状况、政治面貌、民族、地区、户籍等。

回归系数β1代表子女14 岁时父亲的就业状况对子女收入水平的影响程度,β2代表子女14 岁时父亲工作的单位或公司类型对子女收入水平的影响程度,β3代表子女14 岁时所处家庭等级对子女收入水平的影响程度,β4代表了父亲受教育水平对子女收入水平的影响程度,β5代表了母亲受教育水平对子女收入水平的影响程度。

(二)变量处理

文中涉及变量如表1 所示。

表1 变量说明

四、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一)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hi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CGSS)2015 年数据进行研究。CGSS 始于2003 年,是我国最早的全国性、综合性、连续性学术调查项目。其系统、全面地收集了社会、社区、家庭、个人多个层次的数据,目前已成为研究中国社会最主要的数据来源。

(二)描述性统计

表2 变量描述性统计

从表2 中可以看出,14 岁时家庭处于哪个等级的分值为受访者主观评分,平均值为3.5 分。父亲的受教育水平均值为6.619 年,达到小学水平,母亲的受教育水平均值为5.005 年,未达到小学水平。子女的平均受教育水平为11.59 年,接近高中水平。

在性别方面,男性受访者占比为55.3%,女性占比为44.7%。受访者的平均年龄为39 岁,工作经验为14.9 年。健康状况为受访者主观打分,平均分4分,健康状况为比较健康。在政治面貌方面,有12.5%的子女是党员身份,87.5%的是非党员身份。94.3%的受访者为汉族,5.7%为少数民族。婚姻状况方面,有86.4%的受访者为已婚状态,13.6%的受访者未婚。户籍方面,非农业户口的受访者占比为56.2%,农业户口的受访者为43.8%。

表3 14 岁时父亲的就业状况描述性统计

从表3 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子女14 岁时,父亲的就业状况为全职务农,占到了51.2%。其次有33.05%的子女在14 岁时,父亲的就业状况为受雇于他人(有固定雇主)。也有小部分子女在14 岁时,父亲的就业状况为个体工商户、零工、散工(无固定雇主的受雇者)和兼业务农,同时从事一些非农工作,分别占比为5.73%、3.21%和2.36%。其余极小部分情况为,劳务工/劳动派遣人员、自己是老板(或者是合伙人)、自由职业者、在自己家的生意或企业中工作/帮忙,领工资和在自己家的生意或企业中工作/ 帮忙,不领工资,分别占比为1.82%、1.01%、0.77%、0.66%和0.19%。

表4 14 岁时父亲工作的单位或公司类型描述性统计

从表4 中可以看出,子女14 岁时,父亲工作的单位或公司类型大部分为无单位或自雇,占63.62%。其次是企业,占20.2%,再次为事业单位、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居/村委会和军队,分别占9.33%、4.3%、2.01%和0.54%。

五、数据分析

从表5(1)中可以看出,14 岁时父亲的就业状况、14 岁时父亲工作的单位或公司类型对子女的收入水平有负向影响,且均在1%的统计学水平显著。14 岁时家庭等级与子女的收入水平有正向影响,在1%的统计学水平显著。表明父亲从事非务农工作,子女收入水平相对较高;父亲非自雇就业,子女收入水平相对较高。14 岁时家庭等级越高,子女收入水平越高。

从表5(2)中可以看出,在模型中加入父亲受教育水平和母亲受教育水平变量之后,14 岁时家庭等级、父亲受教育水平和母亲受教育水平对子女收入水平有显著正向影响。表明14 岁时家庭等级越高,子女收入水平越高;父母受教育水平越高,子女收入水平越高。

从表5(3)中可以看出,在模型中加入控制变量之后,14 岁时父亲的就业状况对子女收入水平有负向影响,在10%的统计学水平显著。表明父亲从事非农工作,子女的收入水平相对更高。14 岁时的家庭等级对子女收入水平有正向影响,在1%的统计学水平显著。表明14 岁时家庭等级越高,子女的收入水平越高。母亲的受教育水平对子女的收入水平有正向影响,在10%的统计学水平显著。中国传统家庭中,母亲在家庭中多承担抚养和教育子女的角色,因此母亲的受教育水平越高,越能影响子女的受教育水平。而个人受教育水平会影响个人收入,所以子女的收入水平也相对更高。

表5 环境质量对子女收入影响的回归结果

从表5(1)(2)可以看出,14 岁时父亲工作的单位或公司类型对子女收入水平有负向影响,但是在加入控制变量之后,由(3)可知,14 岁时父亲工作的单位或公司类型对子女的收入水平有正向影响。说明父亲自雇就业,子女收入水平更高。本文所说的自雇就业是指,无单位/自雇(包括个体户)。父亲为自雇就业的家庭,环境质量相对父亲非自雇就业家庭较差,因此,其子女更可能会更加努力来摆脱这种困境,所以他们的教育回报更和边际收益相对于环境质量较好家庭的子女会更高,其收入水平也会因为教育而得到改善。

由此,选择在模型中加入14 岁父亲工作的单位或公司类型和个人受教育水平的交互项,来探究其中的影响。从(4)中可以看出,交互项对子女收入水平有负向影响,且在1%的统计学水平显著。

六、结论与讨论

本文采用CGSS2015 数据来研究环境质量和教育对子女收入水平的影响,在新人力资本理论的基础上,对明瑟方程进行扩展,运用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环境质量因素可以通过影响子女受教育水平,进而对子女收入产生影响。

子女14 岁时父亲的就业状况对子女收入水平有负向影响。说明父亲从事非农业生产工作,子女的个人收入会更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内部一般为“男主外,女主内”。受访者的平均年龄为39岁,大多数70 后的原生家庭结构也是如此。因此,父亲的收入占家庭收入的绝大部分,父亲的就业状况也基本可以反映家庭经济资本状况。一般来说,从事非农业生产工作比全职务农的收入要高,在家庭收入较高的情况下,其子女有更多的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和优质教育资源,因此个人收入相应提高。

子女14 岁时的家庭等级对子女的收入水平有显著正向影响。家庭等级越高,子女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越高。14 岁时的家庭等级通过受访者主观评级测出,但也确实能够反映出子女在14 岁时的环境质量因素。其不仅包含了家庭的经济资本,还有文化、社会以及政治资本等,这些能够为个人的教育活动等提供各种有利资源,对个人的收入水平等有着深远影响。

子女14 岁时父亲工作的单位或公司类型和个人受教育水平的交互项对子女收入水平有显著负向影响。说明父亲非自雇就业的家庭环境质量相对较好,通过影响子女的受教育水平,进而提高了子女的个人收入水平。本文所说的非自雇就业是指在党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居/村委会和军队工作。父亲工作的单位或公司类型可以反映出家庭的社会资本,早有学者研究显示,家庭社会资本有助于子女获得较高的教育成就,进而会提高子女的个人收入水平。

此外,控制变量中的个人受教育水平、性别、年龄、年龄平方、工作经验、健康状况、地区和户籍对子女收入水平均有正向影响。表明个人受教育水平越高,收入水平越高;男性的收入水平要高于女性;年龄与个人收入水平呈倒“U”型,即在46 岁之前,收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而在46 岁之后,收入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工作经验丰富的群体,收入水平相对更高;健康状况好的人比健康状况差的人收入水平要高;东部地区受访者收入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非农业户口群体的收入水平高于农业户口群体。

在关注环境质量与收入不均的同时,地区之间的教育资源配置,以及深化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同样也至关重要。新人力资本理论也为缓解代际传递不平等提供了一个政策视角。政府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对弱势家庭进行早期干预,使其子女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和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从而打破弱势家庭子女成年后在社会也是弱势群体的恶性循环。

猜你喜欢

收入水平环境质量受访者
今天,你休闲了吗?
为了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河北省廊坊市深入开展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湘乡市:努力推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维护群众权益,改善环境质量
中等收入水平阶段居民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演进的影响——基于跨国数据的实证检验
法学院哪家最强
全面发展与提高消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