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用废品造六百多架“飞机”
2020-04-30
1930年, 杨腾祥在印尼一个殷实的华人家庭出生,从小便迷上飞机。1951年,他看到中国招募空军,立即决定要回国报考。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成为一名空军,而是辗转成为广西柳州市某工厂的管理人员。但这并未浇灭杨腾祥对航天的热爱之情。多年来,他通过订阅报纸、杂志关注飞机动态,对世界各国各时期飞机形态、特点了然于心。
1990年,杨腾祥退休后,便开始在家一心一意制作飞机模型。刚开始,困难很多,最难的莫过于找不到飞机的三面图纸,没有图纸如何做飞机?后来,他从订阅的《北京航空》杂志上看到有中国航空博物馆有,便写信去求教,当时中国航空博物馆的负责人了解情况后,非常支持他,邮寄来《中国名机珍藏》《世界军用飞机百科大图鉴》等资料。此后,杨腾祥如获至宝,他将书上图纸按照比例1:100放大画下来,再制作成飞机模型。
为了支持杨腾祥的爱好,老伴隔三差五便到街上捡废品,给杨腾祥找模型原料。这些废料,在杨腾祥的巧手下摇身一变成了“飞机”。“一块块木块做成机身、一个个易拉罐做成轮胎、一根根雪糕棍便是螺旋桨,最后再给飞机涂油漆上色。”杨腾祥介绍。
30年来,杨腾祥共制作从一战时期至今的世界各国战斗机、轰炸机、民航机等共600多架。这一架架飞机,也见证着中国航天的发展与变迁。
杨腾祥仍记得,2016年,中国新一代隐形战斗机歼-20首次亮相。杨腾祥立马决定连续制作三架歼-20飞机模型。2018年,蓝白涂装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从珠海金湾机场启动,滑行,一飞冲天。至此,运20、C919、AG600,中国大飞机“三兄弟”藍天聚首,东方航空大国正向航空强国全力冲刺。“当时心里十分自豪, 到处寻找三架飞机的图纸,夜以继日地开始做模型。”他说。
把飞机模型视为珍宝的杨腾祥,却毫不吝啬将它们捐赠出去。2002年、2015年杨腾祥先后将自己制作的近400架飞机模型捐赠给中国航空博物馆收藏。
(摘自《现代家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