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问题影响他人

2020-04-30

文萃报·周五版 2020年16期
关键词:销售员误导生育率

绝大多数人,包括我自己,基本上对某些事情都没有自己的预先看法、感想、主张等,多半是被问到才会去思考。

“关于生育率下降,你怎么看?”

“生育率下降?!呃,那个……不好意思,我没想过……”

这样的反应十分平常。

我们不是哲学家,不会过于深入思考事情,大部分情况下都是被别人问了一些问题之后,才表达自己的态度和看法。因此,提问者只要善加诱导,就能引导对方的反应。

“生育率下降的情况若继续恶化,日本的国力当然会下滑。你不觉得这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吗?”

如果这样问,恐怕大部分人都会回答:“被你这么一说,或许是吧!这个情况的确值得担心。”

此外,一位优秀的服饰销售员也不会问这样的问题:“太太,怎么样啊?这件合您的意吗?”而是會这样问:“太太,您觉得如何?很出色的设计,是吧?”

这么一来,客人大多会回答:“是啊,真的很出色。”因为销售员问了一个让人不得不这样回答的问题,这同样也是一种诱导性提问。

我们原本就没有自己的看法和感想,所以很多时候一旦被人以“××是吧”诱导,便马上信服。正因为如此,依自己期待的方向提问便非常重要。

再介绍另外一项关于误导的心理学数据。科罗拉多大学的利维亚·吉尔斯托拉普博士曾经播放一段两分钟时长的影片给在场的人看,内容为一名身穿红衬衫的男子在弹吉他。影片放映结束后,他将所有人分成三组,各自问以下问题:

诱导性问题:“男子穿的衣服,是红色的吗?”

误导性问题:“男子穿的衣服,是蓝色的,对吧?”

中立问题:“请告诉我,男子穿着的衣服是什么颜色的?”

被问“中立问题”的小组,正确回答出“红色”的比例很高,而被问误导性问题的那一组,答对率则相对较低。这说明,只要遭受误导,就算是刚看过的影片内容,我们也会说出错误的答案。事实证明,人类其实非常容易受到外来事物的影响。

总而言之,人类并非都拥有清楚的自我想法,所以很轻易就被误导。

或许你会想:“一旦有了试图误导他人的念头,难道不会被对方识破?”请放心,这完全是杞人忧天,九成以上的人都不会察觉到的。

(摘自《羊城晚报》 钟佳慧/文)

猜你喜欢

销售员误导生育率
低生育率:怀疑、再调查与重复验证
韩国生育率创50年来新低
Hiker climbs over 2, 000 metres to hand out free water 徒步旅行者翻越2, 000米送免费用水
《农村百事通》微店铺销售员正在招募中……
全球生育率,新加坡最低
销售员的幽默
外籍妈妈提升德国平均生育率
误导牌
我真的虚伪吗
创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