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东:勇敢的逆行尖兵

2020-04-30季伊媛

新长征·党建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吉林大学重症病房

季伊媛

张东,男,汉族,中共党员。1973年12月出生,吉林大学第一医院ICU二组主任,主任医师,重症医学科党支部书记,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急诊与重症医学学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吉林大学第五批援鄂医疗队队员,援鄂医疗队临时党支部组织委员。

2020年2月7日。作为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第五批援鄂医疗队,张东和他的同事启程奔赴武汉。早在医大一院第一批队员出征武汉时,张东就向院领导和党组织请战:“如果组织需要我带队救援武汉,我报名!”。所以,出征这一天的到来时,张东并不感到紧张,但是他的心头上仍有一丝牵挂:家乡年迈的父母这几天都被蒙在鼓里,特别是母亲去年股骨颈骨折手术后尚处于恢复阶段。他不忍将救援武汉的消息告诉父母。但没想到第二天,父母就在亲属发的朋友圈中知道了真相。更令张东没有想到的是,父母并没有责备,话语中反而都是鼓励与嘱托,“大东好样的!你是咱鄉亲们的好孩子!乡亲们的骄傲!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地救助患者!”,“儿子,你进疗区了吧?记住一定要保护好自己,我和你爸都好,切勿挂念。”看到这些,七尺男儿的张东。也不由得眼眶湿润。父母的鼓励让他彻底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1997年,张东走上工作岗位,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23年来的急诊与ICU工作经历,把他磨练成久经沙场的老将。2003年非典期间,他硕士研究生刚毕业不久就主动跟导师王育珊教授请战参加发热门诊。2009年他自始至终坚守在甲流病房。每一次的抗疫期间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临床技术精湛,使许多病危患者起死回生,得到众多患者及兄弟科室同行的信任。他常说“重症医学是我奋斗终身的事业!”,现任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青年委员的他,在武汉疫情攻坚战之际,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又一次冲锋陷阵,披挂出征,前往武汉抗疫。

经过短暂的休整和一下午的培训,张东主动申请带领医疗第一组,并于2月9日傍晚进入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B栋10楼东疗区开始正式接收患者,这注定是一个不寻常的夜班,在不到2小时病房就接收了10来名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他义不容辞地踏入红区(污染区,病房),安排床位,安抚患者,询问病史,与清洁区医生电话沟通医嘱。病房在他的指挥下,很快有条不紊地运转起来,医生护士各司其职,这个晚上他在病房待了将近6小时,直到在清洁区守候的郑杨主任不停地用对讲机呼喊“张东,你快出来吧,呆的时间太长了!”,他仍不放心,直至下一批队员进入病房,交代好注意事项及防护细节经验,他才脱掉防护服回到清洁区。他的模范带头作用极大激发了队员们的士气,大家“小宇宙”爆发,这一宿病房满床,共接诊50名患者!他心里清楚地知道,长时间职业暴露的风险;他也清楚地知道,夜班期间一刻不停地工作会造成免疫力下降,他更清楚地知道,全套防护措施下的缺氧是造成气短、头痛、胸闷的原因,但身为一名重症医生,身为ICU科主任,到了冲锋陷阵的关键时刻,只有选择这样的奋不顾身,这样的勇往直前!

由于接手的这批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中老年人占了大多数,病房里迅速出现了危重病例。当时,仅靠无创呼吸机是很难帮助危重症患者渡过难关的,领队吕国悦副院长高瞻远瞩地提出能否建立ICU病房,而远在千里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华树成院长、佟成涛书记更是对救治危重症患者作出了“能做尽做!”的指示。张东不顾下夜班休息,连夜参加团队讨论,如何在疗区内建立10张ICU病床,让从长春运来的呼吸机、血滤机、ECMO等高端仪器设备在危重症患者抢救中派上用场,尽一切努力降低疗区重症患者的死亡率。

2月16日上午,一位老年女性患者,病情逐渐恶化,无创呼吸机已经难以维持氧合,张东本来没有班,却在得到消息后立即来到医院,当机立断组织实施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众所周知,气管插管的瞬间,大量气溶胶喷出,周围医护人员的数量应该尽量减少。但是二十多年的急诊抢救经历,让他铭刻于心!严重乏氧的病人,气管插管一次不成功可能出现心脏骤停,没有一个团队在旁保驾护航,很容易功亏一篑!他毫不犹豫地留在病房,陪麻醉师一起完成,并嘱咐好战友采用可视喉镜和保护头罩加强防护。随后,张东仍继续留在病房监测患者的呼吸氧合状态,以及生命体征的变化,不断尝试精细调整呼吸机模式与参数,力争为患者带来最大的获益!帮助危重患者建立输注抢救药物的“生命通路”——深静脉穿刺置管。可是现实情况是医生戴着四层手套,加之头部的防护用品也严重影响视线,既可能摸不清也看不实。即使在床旁超声的引导下其他医生的穿刺仍然失败了!时间在一分分过去,要知道,在病房多停留一分钟就增加暴露风险一分。此时,张东靠着多年来扎实的基本功,找好解剖标志,靠着微弱的手感,一针见血!快速置管成功!病房里的同事们都被他高超的技术震撼了!大家仿佛又依稀看到了当年那个请战SARS的小伙子,那个坚守甲流病房的主治医师,他就是战友们最坚实的后盾!但是现实是残酷的,患者很快又出现了休克、严重酸中毒,继而发生了心脏骤停,经过积极的抢救,曾经一度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当晚,吉林大学第一医院ECMO战队到达武汉,张东不顾白天的疲劳再次乘车与大家一起赶到医院,协助团队为患者实施了ECMO治疗,但最终没能挡住死神的脚步,他沉痛地说道:“我们真的尽力了!”,看着他疲惫的面容和眼眶下口罩带来的深深的压痕,大家深深感受到“敬畏职责”的内涵,队员们对得起患者、对得起家属、对得起“职责”二字!团队里有这样的榜样冲锋在前,队员们更加斗志昂扬,无所畏惧!

一次,张东接管了一位84岁身体羸弱的老奶奶,老人家腿痛,他耐心安慰老人,每次进病房都在老人家病房里待好久,给按摩腿部疏通血液循环,嘱咐她床上适当活动,在帮她减轻痛苦的同时,还鼓励奶奶,逗奶奶开心。最开始的时候,老人家方言他很难听懂,他马上请教同济医院的护士,跟着学方言!旁边床位的患者也被他感动了,主动协助与老奶奶之间进行沟通。老奶奶年龄大,情绪有些悲观,一度进食不好,又不愿意静点太多的营养液,他就反复和老人家说:“你要相信国家,相信我们这些不远千里从吉林长春,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来的医生护士,我们大家一起努力,您不要放弃自己,您一定会好起来的!”。他用不熟练的方言和老奶奶说:“我给你开一种药物叫做瑞素,可能不如牛奶好喝,但非常有营养,总比中药好喝吧,您要好起来就听我们的按时服下去,病就好了!”大家都被他的睿智和耐心感动,他却说“这个方法还是高岚护士长的建议,我只是执行罢了!”

他就是这样一个谦逊的人,时时刻刻能带给人感动!现在老奶奶的疼痛明显减轻,新冠肺炎的病情也明显好转。这些都离不开张东主任的密切关注和照顾!他常常说:“重症患者都是精细化管理,认真再认真地看护过来的。”他总是觉得,要像对待自己亲人一样,和患者并肩与死神搏斗,建立起防止病情恶化的钢铁防线,救治更多的新冠重症患者。

一位英国女诗人曾经说:“一切真正的英雄都是实实在在的人,所以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英雄。”或许,张东并没有想过要成为英雄,但他却是逆行队伍中的一个尖兵,一个真正的英雄!

责任编辑/李    文

猜你喜欢

吉林大学重症病房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全方位促醒护理在重症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病房
线控制动踏板模拟器的研究
便宜的病房
拯救世界的孩子们
重症肝炎的早期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