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课外阅读探讨

2020-04-30罗秀

神州·中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语文阅读小学教育

摘要: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更加突出语文课外阅读的作用,因为语文课外阅读对夯实学生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综合素养,拓展基于汉语言为基础的知识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的意义分析,探讨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策略。如有不周之处,还望斧正。

关键词:语文阅读;课外学习;小学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基础学科之一,不能只停留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而是要激发学生在课外时间的学习兴趣,为此在“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明确指出了课外阅读对夯实学生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综合素养,拓展基于汉语言为基础的知识面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高年级学生中在语文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定阅读能力的客观现实下,开展针对性的课外语文阅读指导,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基于语文阅读理解下的身心发展,文化传承,思想引导都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意义,这样也可以正确引导学生们的语文阅读行为。

一、开展语文课外阅读的意义分析

(一)有利于让学生们储备更多的语文知识

语文作为基于汉语言文学进行教学的小学最基本必修学科,自新课改实施以来,语文老师已经认识到只有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才能实现语文知识潜移默化的传授,因此传统课堂中基于语文课本的教学只能起到引领学生入门的效果,真正要想让学生领略语文的魅力,就必须接触优秀的语文课外书籍中丰富的语文素材内容,让学生能够感受汉语言包含的富有艺术审美魅力的修辞特色,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而且通过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堂上所学的语文知识点去领略形式多样的汉语言问题表达方式,去对照这些方式方法中蕴含的汉语言语法表达技巧,进而在阅读中学习,提升,巩固这些语言应用能力,达到学以致用之效果。

(二)有利于塑造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习惯

传统语文教学是以知识为主体,强调的是课堂知识点“填鸭式”的灌输式被动学习,而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新课改语文教学指导下,语文课堂教学转变为学生为主体,通过注重传授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塑造正确健康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而不再是一味地追寻语文知识点如词语、语法等方面的灌输,这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方式让以老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为以学生为主导,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语文学习主观能动性,基于此,学生就会在课堂之外有更多的兴趣主动去阅读课外语文教学素材,而学生通过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来获取探索知识之后的喜悦,更能激发其对语文阅读的热情,激发其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已经积累了最基本的语文词汇,因此这个阶段是他们渴望从语文阅读中获取人文思想,情感内涵,道德理念等深层次理念的重要启蒙窗口期,因此课外阅读给予他们的不仅仅是词汇量的丰富,优美语言语句的积累,更多的是通过其中的一个故事描述能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来转化为生动的画面,通过一个道理的阐释来升华他们的思想认知,获取正确的面对客观世界和主观自我的智慧意识,通过一句经典的语句来创造学生独立思考的意境,从而培养学生独特的汉语言思维能力,这种思维能力是建立在丰富的语言阅读积累之上的思想意识的升华,是通过人文精神的洗礼,通过传统文化的熏陶,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塑造的明辨是非,判断美丑,评价善恶,洞悉真假的充满正能量的三观。比如小学生们可以从《唐诗三百首》中读到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友情,读到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家国之情,也可以从《安徒生童话》中读到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悯与哀伤,从美人鱼中充满浪漫的想象,从中外经典文学的感染下得到的人文性的美育教育,比单纯的说教式的灌输要更加深入学生的人心,让学生更加认同和接受基于自我兴趣,自我探索,自我思考下的感悟[1]。

二、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

当前虽然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家长开始重视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但是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使得学生在践行这个学习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收获,这主要是以下几种原因造成的:

一是语文课外阅读来源比较单一,虽然《新课标》中有关于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推荐书目,但是这些主要来源渠道是通过家长购买,但是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一是课外阅读本身属于非强制性的教学任务,而且《新课标》推荐的书目里面有些学生还不具备完全理解的能力,比如《西游记》里面就有很多文言文,如果家长在没有老师正确指导下购买的话,就会因为课外阅读与学生现有的语文理解能力的不匹配而产生畏惧心理[2]。另外一方面家长的购买渠道不一樣,导致书籍内容会不一样,比如存在一些盗版的书籍里面夹杂着一些错别字,更是会误导学生。再就是就是家长在购买书籍的时候常常会凭借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而大多数学生的课外读物都比较倾向漫画之类的娱乐类书籍,这些书籍中能够获取到的语文知识非常少。

二是学生缺乏充足的课外阅读时间。虽然学生有语文课外阅读的需求,但是在上学期间每天紧密课程的安排下,放学之后繁重的课外作业对学生时间的挤占之下,如果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孩子报了很多辅导班,兴趣班,培训班,那么孩子连休息娱乐玩耍的时间都没有,就更没有时间和心思去阅读了。

三是一些老师和家长传递给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方法不科学。俗话说“少城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正是学生们从小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语文阅读方法,才会导致学习效率不高。虽然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但是这是建立在丰富的海量的阅读基础之上的,而一些家长和老师主张对语文课外书籍泛泛而读,而不是逐字逐句的精读,细读,这就会让学生产生一知半解的状况,而且虽然主张让孩子们去自由阅读,但是如果缺乏一定的引导,尤其是书籍阅读完之后不与孩子们进行思维上的合理开导,思想主题上的交流碰撞,会让学生仅仅只是为了读书而已,无法有效开动脑筋去更深入地去思考。

三、推动语文课外阅读的策略分析

(一)设置有利于激发阅读兴趣的环境氛围

首先无论是校园空间还是家庭装饰,要尽可能地增设一些激发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兴趣的挂件,比如在教室的墙壁上挂上一些著名作家的名人名言,经典著作中的知名人物漫画像,让学生能够沉浸在浓郁的书香氛围中。其次,家长的一言一语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家长要培养小孩正确的买书,购书,藏书的良好习惯,同时要通过自己与孩子一起建立诸如每日一读等日常化的语文阅读制度,在陪同还在长大的过程中能够将自己的思想传递给孩子,这本是就是一种家庭式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另外要在要在家庭中增加一个给孩子独立阅读的空间,让孩子能够不受家庭外在因素的干扰,能够沉下心来进行阅读。另外,图书馆等公共文化事业单位要通过举办“读书日”等阅读主题活动来营造一种全民阅读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提供多样化的语文课外阅读形式的书籍内容

学生的年龄不同,个性不同,兴趣出发点也就会不同,比如女生比较文静,可能更加喜欢古诗词、童话故事一类的书籍,男生活泼好动,可能更加喜欢科技、科幻、寓言故事等一类的书籍,因此老师在进行语文课外阅读书籍推荐的时候,要结合班上学生的各自的阅读喜好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推荐。

另外,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读书正如蜜蜂采蜜,倘若只叮在一处,所得就有限。老师在日常阅读书籍推荐中,还要兼顾塑造班级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因此,语文课外书籍不能偏向于某一类,而是各有侧重的兼顾,比如常见的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四大类要全面涉及,而这四大类中的细分类别也要让学生能够领略得到,比如诗歌里面就分为古诗词和现代诗歌,中国诗歌艺术和外国诗歌艺术等不同的类别,老师应该选取一些小学高年级学生能够理解的篇章去阅读[3]。

与此同时,老师不仅仅只局限于纸质书籍的推荐,还要結合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利用在线电子图书平台,在家长的引导下向孩子们推荐一些移动电子书籍,这样可以利用移动智能手机和平板在家庭普及的有利条件,做到随时随地方便阅读,避免纸质书籍的阅读局限性。

四、结束语

除此之外,语文老师还要做好互动交流活动,让孩子们有一个能够分享自己阅读心得的机会和平台,通过吸收和借鉴彼此各自的观点可以更加深刻地对阅读文章的理解和认知,除此之外还可以锻炼学生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具有一举多得的语文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朱初欣.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探讨[J].课外语文,2019 (7):134-135.

[2]蔡国祯.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策略研究[J].新课程(中),2018 (2):87-88.

[3]陈冬生.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指导初探[J].新课程(小学),2017 (7):96-96.

作者简介:罗秀(1968.3-)女,壮族,广西武鸣,中小学一级教师,大专,主要负责: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及学校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语文阅读小学教育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探究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功利性问题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
阅读反思: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