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培养与教师主导下的课堂教学心理氛围营造
2020-04-30张敏
张敏
摘 要: 本文在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改革背景下,从心理学角度尝试制定了教师主导下的课堂教学心理氛围的营造策略。根据相关文献确定了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各种心理状态;从课程阶段和气氛类型两个维度对上述心理活动进行了分类;提出了保持良好课堂教学心理氛围和学生心理状态的条件;从课程设计和师生交流活动两个维度分析了学生各种心理状态产生的原因,并根据原因对课程设计和师生交流活动指定了相应规则。
关键词: 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 心理氛围
所谓课堂心理氛围(课堂心理环境、课堂心理气氛、课堂心理气候)是指在课堂教学情境的作用下,由班级中的师生、生生互动而产生的情绪与情感状态。当学生处于不同的课堂心理氛围时,注意力、兴趣、积极性、情感体验有很大差异。心理环境是潜隐的、多变的、主观的,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却是明显和客观存在的[1]。西方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就开始了一系列学生对课堂教学环境知觉的研究,并且认为良好的心理环境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1-2]。课堂心理氛围的营造跟课堂学习环境、社会及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学生学习态度及动机、学生认知水平、学生班级文化、课程内容及设计、教师教学方式、教师威信、师生交流方式等诸多因素有关[3]。上述因素中,无疑教师对课堂心理氛围的营造起主要作用。近年来,全球都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这就要求现有教学模式改变当前存在的“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现象,要求课堂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从以“知识、技能”为重心向以“能力、素质”为重心转变。本文拟从心理学角度制定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心理氛围营造策略。
一、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心理活动介绍及分类
根据文献[4-5],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有感兴趣、乏味、抵触、好胜、无所谓、自律、松散、快慰、自满、自卑、轻松、紧张(轻松、紧张心理活动针对学生思维活动状态,其他心理活动针对学生情绪状态)放松、焦虑、紧张、恐惧、压抑、松散等心理状态。其中松散是指学生表现为精力不集中、坐立不安、交头接耳、自由懒散的现象;快慰是指学生实现预定目标的成就感;轻松/紧张是指学生的思维活动状态;放松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安全感、心态积极、敢于表达自己观点的心理状态。结合相关参考文献,本文从课程阶段和气氛类型两个维度对上述心理活动进行了分类,如下表1。
注:本表中紧张/轻松指学生的思维活动状态,其他心理活动都是指学生情绪状态
从表1可以看出,要保持积极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不同教学过程中,学生都需表现出积极的心理状态。也就是说,学生只要在某个阶段表现出消极的心理状态,都会对整个课程的课堂心理氛围产生影响,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学生心理活动成因分析及保持积极的课堂氛围策略
针对上述学生心理状态,本文结合相关文献[4-7]从教师角度出发,在课程设计和师生交流两个维度对产生上述心理状态的原因进行分析,如下表。
从表2可知,要保证整个教学过程拥有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在课程设计方面有如下要求:
1.在课程开始部分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好胜心;
2.教学内容应具有开放性、综合性,避免灌输式教学方法,保证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保持学习兴趣;
3.课程难度适中,学生有实现课程目标的动力和基本能力;
4.课程目标评价方式多元化,全面评价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5.课堂进度安排不能太紧、需有一定弹性。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意味着教学活动在“知识、技巧”方面教学的比例减少,在“能力、素质”方面教学比例增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花相当比例的时间在与学生沟通交流上或者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上。因此,教学过程应多采用讨论、分享、项目化教学等教学方法,多创造教师和学生交流沟通的机会,方便教师及时掌控课堂心理氛围和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
在师生交流方面,要保证整个教学过程拥有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教师角色将从以前的知识、技能传授者向课堂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学生的心理导师等角色转变。这就要求教师有心理学、管理学的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教师在师生交流中应注重对学生“能力、素質”的培养。具体要求如下:
1.教师在与学生学习交流过程中不能强调权威性,对学生持积极、真诚、平等、和谐的态度。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与教学效果之间起着潜在的中介作用,无论知识传授、智能开发、美的熏陶,还是创新意识的培养,都需要建立在和谐的师生关系基础之上,建立这种关系就要求教师充分相信学生能够开发潜能,并且保持表里如一;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他们的情感和意见,理解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营造真诚、关心、理解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气氛,从而建立真诚、接纳、同感的人际关系,达到师生关系的和谐。
2.教师应有意识地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8],充当学生心理上、知识上的依靠,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允许学生出错,允许他们改进,允许他们保持意见,鼓励学生向教师质疑、提出不同见解,为学生大胆发言、活跃课堂气氛提供平台。应端正学生对待错误的态度;宽容学生出现的错误;杜绝“一言堂”,鼓励创新,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
3.在课堂活动的组织、管理方面应具有权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学习过程和评价体系上建立公平、公正、全面的标准。注重师生之间的信任感,保证教学过程有序进行;
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鼓励、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5.教师应提高自身情绪控制修养,有研究表明教师的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影响学生课堂心理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