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层院系工会在“双一流”建设中的作用及工作路径
2020-04-30曹娜梁晓媛
曹娜 梁晓媛
摘 要: “双一流”建设是新时代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战略决策。高校基层院系工会作为联系学校和广大教职工的桥梁和纽带,在价值导向、改革趋势和目标认同上与“双一流”建设有共同的契合点。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现阶段基层院系工会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从角色定位、深化改革、队伍建设等方面对高校基层院系工会在“双一流”建设中发挥作用的路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 基层工会 工作路徑
“双一流”建设是新时代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战略,高校工会是校党委领导下的、教职工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是高校机构设置中重要的职能部门,也是现代高校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联结教职工和高校的桥梁和纽带,工会在维护广大教职工权益、厚植校园文化、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促进学校发展方面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高校院系是“双一流”建设的具体实施者和实践者。院系工会作为基层组织,是基层院系联系广大教职工最直接的桥梁和纽带。发挥基层工会的作用非常重要。
一、基层院系工会工作现状及对存在问题的分析
本次调研共发出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8份,受访教师中72%有理工类学科背景,28%有人文类学科背景;50%具有10年以上工作经历,36%具有3年—10年以上工作经历;60%从事教学、科研岗位,35%在行政岗位工作。具体情况见下图1、图2:
调研发现:第一,教师对基层工会在“双一流”建设中的作用发挥认同度高。超过95%的受访教师认为基层工会应该并且可以发挥正向作用,其中56.91%的认为基层工会在双一流建设中可以大有可为。第二,目前基层工会工作整体状况较好但尚有较大的改进空间,受访教师对目前基层工会工作的整体满意度还是较高的,达到73.94%。基层工会在发挥维护、建设、参与、教育四个功能方面,满意度排序依次为:参与功能70.74%、维护功能69.68%,建设功能63.3%,教育功能50.57%;不满意度排序依次为:维护功能3.72%,建设功能3.19%,教育功能2.13%,参与功能1.6%。具体情况见下表:
综合以上情况,可见高校工会在有效服务“双一流”建设方面还面临一些挑战,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一)角色定位不够准确。
工会的功能为维护、建设、参与、教育。但长期以来,高校基层工会由于其自身属性和角色定位偏差,在实际工作中对高校的依附性较强,存在重管理、轻教育,重行政命令、轻民主参与的现象。调查发现,有近40%的基层教职工认为高校工会未能有效调动广大教工参与学校管理与民主建设的积极性。工会在实际工作中应努力凝聚广大教职工的向心力,促进教职工思想的高度统一,积极引导教职工参与高校建设和发展工作,服务当前的“双一流”建设。
(二)制度建设仍有缺位。
“工会的基本作用在于密切联系职工群众,在很大程度上却缺少发挥这种作用的制度安排。在缺少相应制度安排的情况下,工会组织不太容易感受到来自职工群众的压力,工会干部尤其是工会领导干部密切联系职工群众的欲望也不强”[1](17)。目前,基层广大教职工利益表达、权益维护、民主参与、自我管理通常通过三级教代会制度实现,但由于教代会代表活动频率低且活动时间短,覆盖面不全,难以完全反映教职工的心声。以青年教师为例,面临父母养老、子女入学、房贷车贷、职级晋升、课题申报等多方面问题,如果基层工会对这一群体的了解和关怀不够,为其争取权益、有效服务青年教师发展的能力欠佳,就会影响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
(三)队伍建设还不完善。
工会工作人员既要有服务好广大教职工的细心、耐心和热心,又要有决策果敢、眼界深远、顾全大局,助力“双一流”建设,增强学校跨越式发展的能力。这就要求高校工会干部和工作人员必须熟悉教育规律和高校办学规律,掌握工会工作理论知识和法律知识,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目前高校基层工会人员主要由高校行政人事部门安排,工会委员尤其是学院基层工会委员大多是兼职的,他们在时间和精力上难以做到各方兼顾,这使得工会大量实际工作的开展没有结合基层实际情况,难以保障工会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因此,要积极厘清自己的角色定位、功能发挥和存在的问题,找准着力点和关键环节,采取切实可行的工作路径、努力发挥好高校基层工会的作用,最终助力“双一流”建设,促进学校、学院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二、高校“双一流”建设与基层工会之间的关系
“双一流”建设是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高校内涵式办学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契机。高校工会作为高校组织架构中的重要职能部门,在高校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高校工会与“双一流”建设之间是相互作用和共同促进的关系,二者在价值导向、改革趋势和目标认同上有着共同的契合点。
第一,“双一流”建设和工会工作在价值导向上是一致的。《“双一流”建设实施暂行办法》指出,“双一流”建设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人才培养方面,坚持立德树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工会作为高校管理的重要部门,肩负着维护、教育、参与和建设的重任,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管理者和有力号召者,而且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积极实践者和监督者,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双一流”建设和工会工作在改革趋势上是一致的。无论是“双一流”建设还是高校工会,在当前形势下改革都是一种必然趋势。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本身就是一种改革,同时也是改革的要求和目标。2015年7月中共中央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强调改革创新是群团工作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要不断推进群团工作和群团组织建设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3]。工会作为高校群团组织,其改革必将助力“双一流”建设。
第三,“双一流”建设和工会工作在目标认同上是一致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加快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4]。高校工会作为高校内部重要的组织机构,推动高校工会改革是为了提高工会服务学校发展、服务教职工的能力,最终目标是实现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这正是“双一流”的建设目标。以“双一流”建设促进高校改革,促进高校工会改革,实现高校各方面工作的有效完善和提升,继而为“双一流”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
三、基层院系工会在“双一流”建设中的作用和工作路径
从调研结果看,受访教师对基层院系工会在双一流建设中作用的发挥还是非常有期待的,64%的受访教师在开放性问题“对基层院系工会在双一流建设中如何更好地發挥作用?”中提出意见和建议,出现频率最高的依次是:维护教职工权益、增强基层凝聚力、促进教师未来发展、丰富文体生活等。
以上关切在调研问卷的其他问题中也得到了验证,在“基于双一流建设目标,基层工会应该开展的工作”问题中,选择比例超过或接近50%的内容依次为:权利权益保障78.19%、凝聚力建设70.74%,基层民主建设50%,师德师风建设49.47%。
为促进“双一流”建设,目前基层工会工作还需要从哪些方面加以改进?工作改进方面,受访教师的关注点可见图3:
基于此,在当前“双一流”建设的新时期,高校基层院系工会要进一步总结经验,转变观念、找准定位、深化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和人才队伍建设,凝聚教职工战斗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拓展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手段、丰富工作形式,为“双一流”建设在基层的落实及高校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准确定位,确保工会职能的有效发挥,助力学校的“双一流”建设。
中国工会从成立之初就缺乏独立性,有很强的行政色彩,这是由其发展史和历史传统决定的。中国工会的行政化问题既对工会履行维权职能造成了障碍,又是中国工会在当前中国体制下的现实选择,可以借助党组织和行政的力量,为其争取权力、增强谈判能力创造了空间[5](302-303)。这就要求工会找准定位,基层工会作为最贴近一线院工的群众组织,不仅仅是一个职能部门,更重要的是成为广大教职工权益的维护者和代表者的服务机构。要有相对独立性,高效集中教职工的各项诉求和发展建议,代表教职工向上级党委争取权益和资源。
要结合新时代对工会发展提出的要求转变工会工作观念。变管理为服务、变被动为主动、变“等靠要”为积极创新、勇于开拓、主动参与。一是主动与学校党委沟通,及时反映目前工作开展的重点难点,为教职工争取更大的权益;二是主动深入基层,了解教职工所想所需,解决教职工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增强教职工幸福感和获得感;三是主动开展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文教娱乐活动提高教职工专业素养,活跃工会工作氛围。
(二)深化工会改革,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形成完备的体制机制,促进学校的“双一流”建设。
2015年7月中共中央召开党的历史上首次群团工作会议,对党的群团工作和群团改革做出全面部署,并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强调改革创新是群团工作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不断推进群团工作和群团组织建设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3](11)。高校工会改革要坚持党的领导和“三性”,“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推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发挥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3](7)。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会工作,充分发挥工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资源优势,促进“双一流”建设。
首先,要根据学校的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双一流”建设要求从整体上、全局上制定和设计高校工会建设、发展和改革方案,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其次,要完善组织机构设置,从工会小组长选配,女教职工委员会、青年教职工委员会和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工作机制和平台建设,基层工会组织的设立和运行,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及其委员会工作机制到工会领导科学合理产生,都要有科学规范的机构设置并进行职能优化。再次,建立健全并及时优化相关制度,形成完备的工会管理体制。如工会会员制度、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民主参与与民主监督制度、利益表达与维权制度等,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确保工会维护、建设、参与、教育职能的有效发挥。最后,要改革工会运行机制,使组织结构扁平化,减少中间环节,最终形成面向基层广大教职工、职责明确、运转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此外,在实际工作中还要积极建立工会与相关职能部门、直属单位的协商沟通平台,共同解决涉及教职工权益保障的问题。
(三)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觉悟高年轻化、懂理论有能力、有热情负责任的高水平工会工作队伍,保障工会改革和“双一流”建设的顺利进行。
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业态层出不穷,虚拟与现实交汇、多元文化价值碰撞、各种社会思潮涌流,在这种前提下开展工会工作需要有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专业能力高超,能跟得上时代发展,经得起“双一流”要求挑战的高水平工会工作队伍。
转变工作理念。“双一流”建设任务中“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传承创新优秀文化”都离不开高校教职工的配合和努力。教职员工是“双一流”建设的主要承担者,也是基层工会工作的主要对象,工会工作要克服传统的“机关化、行政化、娱乐化、固态化、简单化”倾向,加快转变拓展服务职能,持续改进工作作风,不断扩大工会工作的有效覆盖,以积极的服务理念和审慎的工作态度主动推进高校的跨越式建设。
丰富工作内容。工会不仅要做好广大教师的思想引导和教育工作,筑牢党政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而且要大力弘扬以德树人、无私奉献、争创一流的进取精神,营造崇尚学术、尊重教学、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配合高校教学、科研等部门做好青年教师的专业培训与教学教育工作,提高其教学经验及能力;依托“教代会”“职代会”等平台,鼓励和倡导广大教职工积极为学校发展和“双一流”建设献言献策,发挥工会和教师“管理参与”的作用;健全有效的“扶贫、帮困、维权”机制,积极为广大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解决工作、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困难和困惑;积极开展符合高校教职工需求的教职工文体活动,使人文关怀常态化,打造良好的教职工文化。
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要结合新时代人们信息获取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变化和高校教职工思维方式及行为模式的特殊性不断改变、改进工作方式方法。要注意服务性、舒适性、渗透性和有效性。要有采用互联网+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不仅能熟练运用纸媒体、广播、电视台、邮件系统等传统媒体资源,展览、校报、专题学习材料等线下宣传手段,专题报告会、学习会、研讨会、文化沙龙、教育实践活动、文艺活动、竞赛、有奖征文、室外宣传活动等常规工作载体,还要积极掌握微信、微博、QQ等各种聊天工具,今日头条、知乎、百度等各种论坛及各类门户网站等网络媒体平台开展工作,以适应新时期社会的快速发展,增强广大教职工参加工会活动的热情和吸引力。
补充新鲜血液。时代的发展和“双一流”建设的要求工会工作队伍必须要政治敏锐化、心态年轻化、知识结构合理化。要打造一支年轻化、专业化甚至职业化的工会工作队伍,从源头招聘上补充新鲜血液,从严要求把关,建议在有条件的院系考虑工会工作人员专职化;注重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培训,提高知识技能,优化知识结构;打通青年教职工和工会工作人员之间流转的渠道,不断增强青年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学校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凝心聚力,为“双一流”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游正林.60年来中国工会的三次大改革[J].社会学研究,2010(4).
[2]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EB/OL].http://www.ndrc.gov.cn/zcfb/zcfbqt/201701/t20170126_837089.html.
[3]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EB/OL].http://news.china.com.cn/2015-07/09/content_36023933.htm.
[4]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11/05/content_10269.html.
[5]刘元文.相容与相悖——当代中国的职工民主参与研究[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