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融入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2020-04-30张星

文教资料 2020年5期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张星

摘    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有主次之分。思政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是主要渠道,再者是课外活动小组、特色社团、校园文化的构建、信息化渠道的选择应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需要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提升教师的国学素养,高度重视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反馈和需求变化。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当代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针对当代大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①(201)因此,传统文化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基。大学生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做到真学、真懂和真信,是需要具备一定的传统文化基础的。否则,思想政治教育就会流于形式,难以在大学生心中发芽和生根。毕竟我们是在中国,是针对中国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因此,必须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

一、关于传统文化的选择

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博大精深,具有源远流长、影响深远的特点。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深入每一个中国人骨髓的东西。当然,中国传统文化中并不是所有东西都适合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如“在中国社会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群体为本的道德价值观压倒一切,忽视主体的权利,个体只能消极地适应社会和群体”②(260)。因此,能够融入的只是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也就是优秀的传统文化。

那么,什么是优秀传统文化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衡量标准包括现实性、系统性、普世性、正向性和进步性、公众性及开放性七个方面。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首先应该具有比较强的现实性,即现实意义,也就是虽然“传统”仍然“现代”。只有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具有生命力的传统文化才是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需要大力继承和弘扬的东西。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应该具有系统性,即自成体系。优秀的传统文化绝不是只言片语的东西,一定是能够独立形成逻辑体系,具有较严格的时序性和缜密性的传统文化。没有系统性的传统文化往往是短暂的,缺乏长久的生命力。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应该具有普世性,即这种文化不但对中国人来讲具有深刻影响,对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而言也具有重要影响和愿意接受,体现出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因此,具有普世性的传统文化才是优秀的传统文化。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应该具有正向性,即给人们的生活和发展带来正能量。这样的传统文化给每一个人提供积极向上的动力源泉,促进每个人甚至一个民族不断发展。正向性的传统文化和庸俗行为、市侩思想、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是格格不入的。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应该具有进步性,即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具有进步性的传统文化不是故步自封的,也不是机械僵化的,而是自我调整、自我发展和自我更新的,这就是所谓的“推陈出新”。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应该具有公众性,即这样的传统文化是大众都能接受的,是存在于社会公众的习惯和生活方式中的约定俗成的东西。优秀传统文化的受众一定是社会的大多数人,甚至是所有人。这从另一个方面体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应该具有开放性。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是僵化的和故步自封的文化,是具有海纳百川、吐故纳新的特色和氣质的文化。这样的传统文化在不断地与其他地域或民族的文化交流和交融中发展自己,具有鲜明的开放性。

按照以上标准进行衡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主义思想、“忠孝节义”的理念、“协和万邦”“和而不同”的国家交往原则及“修身”“德治”“德主刑辅”等涉及个人修养和国家治理的方式方法都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都是对现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珍贵宝库。此外,中国的书法、绘画、音乐、诗歌、戏剧及武术、毽子等传统体育活动等是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素材。因此,利用传统文化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传统文化进行选择,去粗取精,及时扬弃,把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途径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应该从主次两个方面认识。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有两个:一个是思政教材的编写,一个是课堂教学。

关于思政教材的编写,是涉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问题。思政教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按照中央的要求,大学教师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备课和授课的依据就是大学思政课的教材。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的主要依据是思政课教材。所以思政课本身的特点决定了思政教材的编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之一。这就决定了大学思政课的相关教材应该进行改革,适当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和比例,尤其是在涉及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法治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等方面。在这些内容里,应该辟出专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相关内容进行介绍。

大学思政课堂教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主要途径。可以说大学思政课堂是针对大学生的一个最重要的思想教育平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最重要的一个抓手。这就意味着大学思政课教师要改革自己的教学内容,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课堂,和大学生的思政教育相融合。从当前大学思政课使用的教材看,不管是理想信念教育还是道德和法治教育,以及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育,都需要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

当然,在大学思政课教育过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素材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与理论宝库。如何在授课过程中基于教材和适当高于教材的基础上增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比例,需要思政课教师提高自己的国学修养,对于大学生思政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点做出准确的判断。

另外,从课堂教育角度说,除了思政必修课之外,适当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开设必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选修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一个途径。如已经有一些学校开设了书法、绘画、陶瓷艺术、戏剧艺术等课程。

二,除了主要渠道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其他渠道包括课外活动小组、特色社团、校园文化的构建及信息化渠道的选择应用。

作为课堂教育的补充,有条件的学校甚至可以组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应的课外活动小组和社团,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学习和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从校园文化建设说,各个高校在结合各自特色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时候,应该有意识和有计划地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在校园中营造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氛围。

当今时代的一大特色就是信息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必然要打上信息化时代的烙印。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离不开信息化渠道的选择应用。从当今大学生经常使用的手机、电脑等互联网终端看,这些平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提供新的天地。通过微信、QQ、APP等应用程序,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结合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这些新工具中,必然使两者的融合更加紧密,取得更好的思想教育效果。

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注意的问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当今时代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今天,如何有效地把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使它成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源泉和理论来源,还需要在强化选择和融入途径研究之外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不断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很好地融入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选择。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文化习惯束缚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奖励顺从”③(13)。因此,需要在各方面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华传统文化推陈出新,不断发掘现实的对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意义和作用。在对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的过程中,尤其需要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及中国传统哲学流派的重要理论的研究。这就需要高校高度重視对传统文化思政教育意义的研究,并采取切实途径加大这方面的人力和财力的投入力度。

2.不断加强对高校教师尤其是思政课教师的国学教育。在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政教育过程中,高校教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作为大学生思想和政治觉悟的引导者和领路人,高校教师行动和奉献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应该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尤其是思政教师。因此,高校教师的国学素质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掌握,是决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因素。所以,必须有意识地不断加强对高校教师尤其是思政课教师的国学教育,提高其国学素养,形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清晰理解和把握。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政治教育现状开展工作。

3.高度重视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反馈和需求变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会达到怎样的效果,除了依赖教师尤其是思政教师国学素质的提高和思想的高度重视之外,更关键的是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学习状态。这就需要学校和教师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大学生的国学素养,并高度重视他们的学习反馈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需求的变化。一方面有助于教师有的放矢地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另一方面更好地激发大学生学习国学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动力。

注释:

①中共中央宣传部,编.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

②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心理素质:成功人生的基础[M].北京: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2005.

③格雷厄姆·艾利森,编.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当代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当代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正义观培育的路径探析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