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综艺节目的初心与社会使命

2020-04-30龚叶妮

文教资料 2020年5期
关键词:价值引导文化创新综艺节目

龚叶妮

摘    要: 综艺节目作为大众传媒提供的一种文化商品,因其鲜明的制作手法和文化内涵,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过程中发挥着独特作用,但也存在隐忧。在新时代发展语境和新媒体竞争格局下,本文从综艺节目的初心出发,从价值引领、社会使命、民众诉求、国际交流、监管机制五个维度,对综艺节目的发展给出分析和建议。本研究目的是:有助于该节目更好地把握时代脉搏,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承担社会责任,服务于大众。

关键词: 综艺节目    文化创新    价值引导    社会使命

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共同的道德基础,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人民大众共同的精神追求。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要想实现任何一类文化或理论的大众化,实质工作是先将这些相对而言或抽象凝练,或艰深晦涩的理论转化为能被人民群众易理解和可接受的理论,进而发挥理论潜在的作用,更好地指导群众生活实践。从这一层面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推进是實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通俗化、普及度与引导性,使其被广大人民群众理解接受,转化为巨大的精神动力,并转化为人民大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磅礴物质力量。

如果说桥梁的作用在于连接与传递的话,那么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特别是新时代,媒介已经取代了传统桥梁。任何意识与文化的传播、交流都需要借助适当的媒介形式。在实践探索中,有关各方应当联系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丰富经验,寻求多种高效、生动、亲民的理论转化介质,通过深入浅出的介质输出形式使核心价值观润物无声地扎根群众内心,更多地惠及社会各领域、各阶层,增强群众的国家认同感、社会安定感、自我幸福感。

综艺节目正是一类具备桥梁性质的媒介形态,承载着主体与客体的审美、情感、思维、愿望、语言等诉求,在人类体验并生发共情的行为模式中,促使信息交汇产生了巨大的精神力量。马克思提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摧毁。但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就会变成物质力量。”[1](11)同理,综艺节目对外传递的信息与价值取向是经过精包装的“理论”,会在无形中对观众的思维方向产生引导,演变为对物质世界的一定改造,影响身处社会中的人类现实生活。

一、综艺节目的初心及价值引领

所谓综艺节目是由多种艺术成分与创作手法综合而成的艺术形式,其存在的社会价值和重要意义是带给观众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刺激,其作为活跃的传媒介质是进行大众传播的重要形式与中坚力量。

当然,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兴起的综艺节目有一个发展演进的过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综艺节目形式单一、内容“严肃”、不够活泼,用现在的话讲就是“不够接地气”,这与改革开放之初的社会开放程度相对不足有关;综艺节目发展的第二阶段是二十世纪末到二十一世纪初,这一时期市场经济变得越发繁荣,经济、社会、文化等相应更加多样化,随之而来的是精神需求更多元。然而综艺节目受制于表现方式的水平,表现形式以提供娱乐或制造笑料为主,主题匮乏、形式单一、制作粗糙、内核庸俗色彩浓重。在当时的条件下,各种泛娱乐化的节目良莠不齐,缺乏规范性、思想性引导,普遍流于同质化与低俗化,容易造成观众的视觉疲劳与思想贫瘠,难以满足对于自我实现的需要。

随着创作思路的不断丰富与制作手法的不断改进,近十多年来,综艺节目因主题丰富、形式多样、影响深远而填充了人们的大部分闲暇时间,在年轻群体中受到追捧。遍地花开的综艺节目拥有如此庞大的年轻受众群体,具备极其明显的传播优势,理应在核心价值观大众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现如今不断涌现的各类高质量综艺节目是当下科技驱动、思维跃变的综合产物,百花齐放般融入和呈现具有战略性、认同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网络类综艺全面崛起——呈现多元价值观。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不断融合发展的今天,碎片化、互动化浪潮席卷而来,大众早已习惯了经由开放互通的内容发布平台获取多方资讯。与此同时,在传统电视之外,精彩纷呈的网络综艺因主题广阔、内容新鲜、风格时尚等特点异军突起,同样担负起舆论宣传的责任,成为弘扬优秀文化、传承核心价值观的阵地。

新时代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文化生态日趋多元。迅猛发展的现代科技既为人民群众的丰富需求提供了灵感,又不断推动着各类需求的实现。一大批新经济企业利用自身技术优势,以科技赋能百姓的日常生活,在包括传播等诸多领域各显神通,孕育于网络空间的各类传播介质在当下被广泛使用、各类软件不断更新迭代。随着智能终端普及率的逐年提高,用户的多样化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网络综艺的发展迎来了无限可能。

网络综艺的受众以年轻人居多,既有饱受“996工作制”之苦的“社畜”们,又有沉浮学海多载的在校生。当代年轻人在追求高质量未来的过程中,精神压力增大,迫使他们不断在焦虑中寻找突围。此时,依托于新兴技术的网络综艺,因主题多样、表现形式丰富而迅速吸引了年轻人的目光,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奇有趣的网络共情空间,为年轻人创设了精神突围的通道,也给他们的生活注入了强心剂。

网络综艺作为文化的时代产物,紧贴受众心理,规避了灌输式传播,选取“小切入口”题材类型,通过有感染力的行为事件促进多样态的文化输出与核心价值观传播[2](135-131)。以《火星情报局》等为代表的先行者们对综艺节目的常规创作思维进行颠覆,巧设情境、构建话题,借嘉宾对话之口引发观众对于价值观的思考与讨论。既传承了社会主流价值观,又保持了节目的艺术品格,使这一文化产品立体而丰满。

(二)文化类综艺推陈出新——引导主流价值观。

在国内综艺节目数量呈现井喷式爆发的状态下,过去虽阳春白雪但曲高和寡般存在的文化类节目,面对价值观弘扬和收视压力,也在不断谋求创新突破和灵活转身。传统说教手段进一步被摈弃,取而代之的是更多元、更亲民的艺术加工手法的融入,用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内容传递[3](25-28),不断涌现出诸如《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国家宝藏》等各类广泛聚焦于历史、国学、汉字、成语、诗词、戏曲、书信、武术、民俗、文物、辩论、演讲等领域的文化类节目。这些节目一经播出便引发强热关注与如潮好评,逐渐摆脱过去曲高和寡的尴尬处境,取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回首过去,文化类综艺节目总给观众留下枯燥刻板、沉闷乏味的印象。究其原因,在于此类节目在挖掘文化核心价值的同时,缺乏对价值进行创意化、情景化设计,使内容的呈现方式流于灌输性、单薄化。此外,更忽视了大众传播的交互性,忽视了观众的观感与反馈,导致内容制作存在盲目性与主观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为综艺节目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引。改良后的文化类综艺节目首先拥有敏锐的社会嗅觉,能够基于观众对文化价值的认同感适度选材,在精准把握文化含量、文化层次之后,选取多种恰如其分的艺术加工手法进行创作。再辅以新媒体进行宣传与沟通的熟稔运用:一方面预先营销造势,未开播即吸引观众眼球,获取观众的普遍关注与期待,夯实节目观看基础。另一方面探查舆论走向,随时获取第一手信息反馈并对节目加以改良,从而有机会打造一个又一个综艺爆款,充分彰显综艺产品本该具有的思想与艺术价值。

(三)体验类综艺异军突起——回望本真价值观。

现代电子媒介将世界联结成地球村,世界變得更加透明扁平化,为综艺节目的制作提供了思路,世间万象都逐渐成为综艺节目的灵感来源。综艺节目不再单纯是娱乐工具,节目主题对社会生活的涉猎面越来越广泛。观众对周遭与远方都怀揣着不同程度的好奇心,对自我与他人都想要一探究竟。网络的通达与人本思想的注入使主题丰富的综艺节目得以多样态呈现,其中,情境体验类与观察对话类综艺均制造了不俗的话题热度与收视率,如《奇遇人生》《令人心动的offer》《忘不了餐厅》等节目好评不断。

这些类型的综艺节目往往通过创设亲情、爱情、友情等主题情境,真实记录嘉宾的言行举止,并辅以多视角的观察与思考,揭示行为背后的思维动机。此类节目更加注重对人物性格、心理需求的真实展现与剖析,并通过对吸睛事件的观察与讨论,正视国人在当下的生活方式变革与价值观冲突[4](66-71)。此时,综艺已经不仅仅是对观众视觉狂欢与内心猎奇的满足,更是一段接近生活、凸显真实、聚焦人性的旅程,促使观众在观看与讨论时不知不觉间产生共情和对美好生活理念的向往,正确价值观的导向更加合理,最终帮助观众构建对自我与社会的全面认知,从而产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向往乃至捍卫。

二、综艺节目的发展现状与困局

在综艺节目欣欣向荣发展态势的背后,也隐藏着创新缺失、立意偏颇、营销过度、监管不当的忧患。

(一)内容形式同质化。

部分综艺的火爆引发了不同形式的跟风热潮,综艺节目逐渐形成内容同质化、形式难突破的现象。任何形式的节目都经不起井喷式的消耗,过于借鉴国外综艺创意、同类节目大量涌现都会直接导致观众的审美疲劳,丧失对文化创新的期待,也削弱了价值观传递的效果。

(二)手段偏颇显生硬。

部分综艺在传递价值观的过程中过犹不及,通过设置旁白过度煽情,不仅破坏了节目的整体节奏与连贯性,而且使观众感到生硬又刻意。

部分综艺节目讲求收视率至上,重点意在博取观众眼球,或用新奇、出位的素材刺激观众的好奇心,或用恶意剪辑制造矛盾、引发噱头,一味追求话题狂欢,将社会责任感与价值追求弃置一旁。

(三)过度追捧“唯流量”。

流量时代年轻人对娱乐明星的关注空前狂热,明星的各类“人设”强势霸屏。在资本运作之下,各媒体平台对流量明星的过度营销与追捧创造了活跃的粉丝经济,一些综艺节目更通过投票等方式刻意引导观众非理性消费。流量明星们的突然爆红与更新迭代不仅使艺术行业受其影响,更影响着社会风气,给年轻人传递了不正确的价值观。

第四,网络管控难度大。

在“限娱令”的影响下,网络成了部分劣质综艺的温床。因缺乏专业的监管体系,一些网络综艺不仅盲目粗制滥造,话题尺度也令人咋舌。

此外,网络节目提供了“弹幕”这一即时的发声途径,由于不同观众存在文化水平与道德素质的差异,弹幕中往往存在偏激、粗俗、暴力的不当言辞,这些语言暴力既污染了网络环境,又容易对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冲击。

三、综艺节目的社会使命与改进

自十九大召开以来,随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略的开启,我们应当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进行深度思考,并结合国际形势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国内各项事业的发展,探索思想与文化领域的养料供给,谋求综艺节目的发展之道。综艺节目应当不断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勇担价值使命与社会责任,围绕民心,服务人民。

(一)坚持价值引领,铸造信仰高地。

在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新时代,人民生存空间中的一切精神文化都成为被审视对象,因而外在形式的亲民烟火气当然不可或缺,但本质的精神内核非常关键,只有符合主流价值观、符合主流审美意趣的文化与思想才能够真正得以传承发展,才能拥有不竭的生命力。我国综艺节目的创作首先应以传统文化与道德修养作为依托,重视核心价值观对节目理念的支持,巩固民族原创力[5](67-69)。

在文化类综艺的带动下,其他类型综艺纷纷开始重视节目旨趣与弘扬价值观的内在一致性。综艺在今后应当结合时代变迁下的人类社会责任与自我心理需求,加入更多深层次的人本思考与价值观引导,传递积极奋发的主流思想。

比如,2020年农历春节期间,本该万家祥和、畅享欢腾,我国却陷入了一场众志成城的“病毒阻击战”。就在人们牵挂疫情、忐忑难安之际,央视元宵晚会及时作出了重大调整,邀请多位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参与,并加入了主持人连线一线医务工作的环节,为观众呈现了一场温情有力、鼓舞人心的抗“疫”特别节目。在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面前,鼓舞了国人信心,传递了人间大爱。

(二)重视文化创新,观照社会现实。

综艺产业的发展如火如荼,守住初心、不断创新才是节目屹立不倒的制胜法宝。此外,综艺节目具有社會性,应当兼顾用户体验与社会影响,积极保持求新求变的姿态,适时扩大题材选取范围,加强对多元主题的发掘。只有打破传统思维,鼓励深度思考,保持创新力,才能赢得观众青睐。

例如,正在热播的原创环保主题综艺《小小的追球》就因独辟蹊径的主题与先锋试验的形式,赢得了收视、口碑双丰收。这一节目构思巧妙,通过“去改变,去守护,去探险,去抵达,赶在一切消失前”这一“访客式”体验视角,将嘉宾目之所见自然转化成为对地球的深度敬畏。地球母亲为我们摹画了一幅幅生动绚烂的美景,嘉宾们的沉浸式体验之旅就是一场内心净化之旅,引发了观众的共情。镜头中诙谐幽默的互动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将对地球相同的敬畏感传递给了观众,唤醒了观众守护地球的决心。

(三)透视个体诉求,涵养民众意识。

综艺节目的受众面为广大普通民众,因而展现民众真情实感、反映民众真实生活的节目内容更加能够打动人心。

当下的综艺节目应当更加关注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反映普通人的心理与社会需求[6](54-58)。可以通过增加一定比例的“星素互动”,抹去参与者的身份差异,打破互动的次元壁垒,真正做到亲民、接地气。如口碑综艺《极限挑战》就是将“真实”落到实处、实践星素互动的成功案例。该节目在录制中只设定节奏,不设计剧情,将嘉宾随机融入当地群众的日常生活,与群众成为共同的节目参与者,最终一幅幅普通劳动者的群像跃然荧屏,也传递了不同行业、不同生活样态下人群的温情、理解与感动。

(四)拓宽国际视野,促进文化交流。

互联网将世界联通成为“地球村”,文化是全世界共有的宝藏,社会万象、文化差异均为综艺选材提供了广阔沃土。寻求国际多元合作、促进文化对外交流愈加成为节目制作的新方向。

目前,《世界青年说》《非正式会谈》通过积极组织多国青年代表,围绕热门话题开展深度讨论,展现文化冲突与碰撞;《汉语桥》《中餐厅》则分别以“汉语”“中华美食”为切入点,通过主题大赛与海外开店的形式,加深中外文化的交流,从而增进世界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彰显中国自信。这些综艺播出后均赢得了不俗的口碑,给后来者以借鉴。

(五)创新监管机制,提高技术能力。

为规避综艺节目的粗制滥造与盲目性,应当重视行业的内外部监管。

主管部门应当不断加大对节目内容的引导与管理力度,坚决杜绝低俗、庸俗、媚俗的现象,严格把关主持人与嘉宾的文化素养,规避价值失范行为。同时应当完善我国在文化领域的法律制度,并肃正执政作风,对相关行为实施者给予严惩,绝不允许任何综艺节目以任何方式违背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综艺行业立足自身特点与优势,在个性化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同时,广大从业人员和制作公司管理者应当站在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先进文化的重要性,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承担社会文化责任,对坚决抵制不良之风葆有高度使命感。

资本运作下的娱乐圈竞争激烈,更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污染了社会舆论生态。从业者与观众都应当更加重视文化作品的质量,抵制行业乱象,打破娱乐业的虚假繁荣,营造风朗气清的文化空间。

综艺节目在愉悦观众的同时,也是公民个体生活样貌、情感需求和价值选择的生动印刻。在其迅猛发展的当下,不仅制造了一个又一个高能瞬间,还隐藏着隐忧。因此,作为一类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力的文化产品,综艺节目未来的发展任重道远。无论何时,综艺节目都理应承担重要的社会责任,对观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回应与对价值观的坚守都应当始终在路上,这对推进我国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陈宇飞.网络综艺节目的文化追求与蜕变机遇[J].人民论坛,2019(35).

[3]关玲,张师迅.电视文化类综艺节目中传统文化的现代转译[J].中国电视,2019(12).

[4]高亚林.凝视体验与通达意义:情感观察类综艺节目的叙事研究[J].当代电视,2020(01).

[5]黄群.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电视综艺节目中的传承与创新[J].当代电视,2019(11).

[6]王梓懿.新形势下我国综艺节目垂直化创新发展研究[J].当代电视,2019(11).

猜你喜欢

价值引导文化创新综艺节目
新时期电视综艺节目发展问题及未来趋势
从鲍德里亚的后现代传媒看综艺节目的流行
探析韩国综艺节目大势下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
试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价值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