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罩下的微笑

2020-04-30

少年博览·初中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汪勇王琪武汉市

“不畏艰苦,不惧病毒,四面八方的力量汇聚武汉。他们中很多人都说‘我是共产党员‘我不怕,我先上,他们的精神与品格深深地感染我,让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祖国的伟大,党组织的号召力与凝聚力,更加坚定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与信念。”

这样一份信念,这样一份誓言,“抗疫战士”王琪以《入党申请书》的形式,传递到身处后方的每一个人的心里。

她和伙伴们都坚信,在众志成城之下,这场抗疫战争,一定能取得胜利!他们保护的这片沃土,必将重归安宁!

梦想人物:王琪

身份卡:安徽省第一批援鄂抗疫医疗队队员、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I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护师

1

2020年1月27日,正是大年初三。往年这个时候,作为神经外科ICU护师的王琪应该结束了医院的值班工作,回到魂牵梦萦的故乡,与家人团聚。

但今年,她却坐上车,去往与家不同的方向。

就在前一天晚上的11点30分,她看到医院的工作群里发出消息:武汉市的医疗战线尤其是ICU亟需人手,安徽省正组建援鄂抗疫医疗队,欢迎有意愿的医务人员报名参加。

看到这条消息,王琪当即报了名。于是,不到24小时,她从合肥市来到了武汉市。

2

“最近的武汉一直是阴雨天,温度有点低,对于我来说还挺好,上班路上凉风袭来,干起活来没那么热了。”这是王琪写在日记里的话。她支援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从2019年12月29日起,开始接收武汉市首批新冠肺炎患者,是武汉市抗击疫情的最前线,而她工作的ICU又收治了病毒感染程度较严重的病人,所以每一天工作前,她都必须做好全面的防护。

成人纸尿裤是她的必需品。因为工作中她没有时间,也不能去卫生间。在进入病房前,她要穿一件隔离衣、一件医用防护服,再戴上手套,套上鞋套,戴好帽子和N95口罩,最后加戴一层防护面屏。这些步骤严格且必不可少,穿戴完毕至少需要十几分钟。此刻,她的全身被裹得严严实实,随着大口地呼吸,她的眼镜和防护面屏上很快起了一层雾气,眼前的一切都变得湿答答、雾蒙蒙的。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她平均每天要工作6个小时,有时长达10个小时。

她的工作分白班和晚班。白班有两个时段,从上午7点20分到下午1点,或者从下午1点到晚上7点;晚班也有两个时段,从下午6点到凌晨1点,或者从凌晨1点到上午9点。这期间,她负责照顾7到8个病人,不仅要为病人输液、抽血、透析、换药、记录各种检验数值,还要帮助病人翻身、喂食、排尿……工作强度非常大。她记得自己第一次上“战场”是在1月28日,大年初四。虽然是夜班,只需要照顾2个病人,但对她来说依然是一个手忙脚乱的夜晚:“因为不熟悉工作环境,光是找东西就能忙到脚不沾地。”

由于工作忙碌,时间紧张,她经常赶不上饭点,常泡方便面充饥。在武汉这座美食之城,她吃得最好的一餐是社会爱心人士捐赠的自热火锅。

即使忙完工作,回到酒店之后,筋疲力尽的她也不能放松。首先,她要做好身体清洁,洗澡的时间不少于30分钟。随后,她要将当天穿的衣物用消毒液浸泡、清洗。这些事情做完,可供她休息的时间也不多了。

但是,这种种的辛苦和困难总会被她忽略,在武汉市的这么多天里,出现在王琪脸上最多的表情,是灿烂的笑容。

3

在采访之前,对于一线的医务人员,记者脑中的关键词是“奉献”“辛苦”和“牺牲”。毕竟他们肩负繁重的工作、承担巨大的压力。尤其是ICU,那是抗疫前線中的“火线”。

但当记者接触王琪之后,这些关键词都变成了“青春”“乐观”和“阳光”。

在王琪看来,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的ICU工作和在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的ICU工作并没有什么不同,她只是换了一个地方而已。她说:“工作中的辛苦和困难,是我在出发前就已经了解过的,来到抗击疫情前线会承担什么样的风险,是我作出决定时就已经考虑过的。所以我不害怕,我相信不管是怎样的困难,我总能一点一点克服。我坚持什么时候战胜了疫情,什么时候再退下前线!”

正是考虑到了种种困难与风险,这个1994年出生的女孩最初并没有将自己的决定告诉父母,直到很多天后,她才敢和父母报平安。

也正是预料到极大的工作强度,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所以王琪从不喊苦喊累,更多的是想着如何提升体能,更好地工作。她在日记里写:“今天又是9个小时才从重症病房出来,中间无休无歇,想想以后回家还得老老实实运动,才能在有需要的时候更扛得住!”

当被问起,等到疫情结束,回家之后,她需不需要一个假期好好休整时,她想了想,调皮地答道:“我回去之后,肯定要隔离14天,那时早就休息够了,就想回去上班!”

虽然ICU的病人病情都较重,但病房里的气氛却并不总是低迷和沉重的。王琪说,病房里总是有一股劲,那是强烈的求生意志。

王琪照顾的病人中,有一个老爷爷连做吞咽的动作都很困难。但是老人伏趴在病床上,还是一点点地吞下药剂,他说:“我愿意试,只要能活下去!”

看着他们咬着牙坚持与病魔斗争,王琪想,自己也要迎难而上,决不后退。

病房里的很多病人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操着一口流利的武汉方言,王琪刚开始听时,常常一头雾水。但她从同伴那里学到了小技巧,将一些武汉话中的生活用语和医疗用语整理出来默记在心。现在,她听到病人喊“窝色”,就知道这是想上厕所;听到病人喊“福子”,就是要毛巾;当她看到病人举起大拇指,对她说“过细”时,她就会回复一个大大的笑容,因为她知道,那是病人在夸她细心。

4

2020年2月8日是元宵节,王琪依旧在医院度过。但是,她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同样坚守在抗击疫情岗位上的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的同事为她精心制作了一个祝福视频——

“王琪,神经外科全体同仁为你感到骄傲!”“等着你平安归来,加油!”“好好干,你是最棒的!”

听着同事们的声声鼓励,看着有的同事用还不太熟练的手势比出“爱心”,为她打气,王琪的心里满溢着感动:“神经外科是温暖的大家庭,我一定会安全回去,继续做我的神经外科小护士!”

她也准备了视频回赠给所有关心她的朋友。中间还有一个小插曲,当她在空闲时拿出手机拍摄时,一位一直由王琪照顾的病人热情地加入进来。这位老人笑呵呵地坐在病床上,与王琪一起喊出:“元宵节快乐,武汉加油!”

甚至,她还和爱心企业家马云有了一饭之约。在3月8日,国际劳动妇女节的当天,她和伙伴们一起用视频向马云发出火锅邀请,不仅当晚就得到了支付宝的官方回复,马云更是爽快答复:“约起。”

5

其实,这是王琪第一次来武汉市。有一回下班,她没有赶上接送的大巴,干脆步行返回。也是因此,她第一次有时间好好看看这座城市。

眼前的街头巷尾无人驻足,楚江汉水空自流淌,但她的脑海中却是这座城市往昔人潮如织、兴荣繁盛的华光。

她想,生在这座城的人,一定也是足够耀眼的,就像病房里那些勇敢、坚强的病人,就像病房外不计较个人得失、为援助医患四处奔走的人。

她想到一个普通又不普通的人——汪勇。

他既是对接服务安徽援助武汉重症护理组的志愿者,也是发起接送、服务医务人员志愿活动的“组局”人。他可以连夜开车前往距离武汉市区55公里的鄂州市葛店经济技术開发区,取来医务人员急需的2000双鞋套;他也可以联系伙伴,为医务人员筹集羽绒服……无论是医务人员的出行、用餐,还是生活用品和消毒用品的添补,他和伙伴们都能把对接服务做得面面俱到。这个看起来几乎“无所不能”的人,原本在生活里只是一个平凡如你我的普通快递员。

一切的缘起,是他看到了一个特别的求助:第二天早晨6点要下班的医务人员面临没有公交车和地铁可乘坐、要走4个小时才能到家的窘境。汪勇鼓足勇气,瞒着家人,开车将她送回了家。后来,汪勇开始义务接送医务人员,并建起了为医务人员服务的群,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

如果说,患者的身后是王琪这样的医务人员在支撑着,那像汪勇这样平凡却伟大的人,也在用他们的善举,支撑着冲在抗击疫情前线的医务人员。这些点滴力量汇聚,便是磅礴的河流,能涤荡宇内,让山川共澄澈;便是耀目的星光,能照亮黑夜,迎接黎明。

“我坚信,在这场战‘疫里,我们一定会胜利的!”这个爱笑的姑娘,眼中充满希冀。

猜你喜欢

汪勇王琪武汉市
画与理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formative assessment in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teaching under new media environment
这非凡的一年,我无悔
武汉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成功举办
武汉抗“疫”中的“生命摆渡人”
汪勇:我送的不是快递,是救命的人
汪勇:前线医护人员背后的守护者
Brief Talk about Knowledge Management (KM) and Digital Workplace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