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腊彩丛螟雌性首次记述
2020-04-30荣华
荣 华
(乐山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四川乐山 614000)
彩丛螟属Lista由Walker 于1859 年建立,以L.genisusalis作为其模式种,美国学者Solis 于1992 年在其发表的世界丛螟亚科名录中将L.genisusalis 作为L.haraldusalis的异名,并将Stericta carniola Hampson,1916、Craneophora ficki Chiristoph,1881、Locastra haraldusalis Walker,1859、Paracme insulsalis Lederer,1863、Stericta plinthochroa West,1931、Craneophora sumatrana Hering,1901 和Scopocera variegata Moore,1888 新组合入彩丛螟属中。日本学者Yamanaka 之后于2000 年发表了尼泊尔1 新种L.monticola,2000。中国学者Wang等分别于2017 年和2019 年对中国彩丛螟属进行了系统研究,共发表了7 个新种和3 个中国新纪录种。目前中国彩丛螟属共包括13 种。
丛螟亚科昆虫翅面多呈绿色,死亡后多褪色为黄褐色,而彩丛螟属昆虫为丛螟亚科中形态特征较特殊的类群,翅面颜色常呈鲜艳的橙黄色或橙红色。成虫体型通常中至大型,下唇须上举,超过头顶。雄性第2 节内侧具有沟槽以便容纳长刷状的下颚须;雌性下唇须通常较雄性细。触角雄性腹面常呈锯齿状;鳞突末端达后胸;雌性触角腹面光滑。前翅内横线有或无;外横线以及亚缘线均明显,且两侧均镶宽带;中室基斑缺失;中室端斑为一簇竖立鳞丛;后翅颜色及斑纹常与前翅相同;前、后翅翅面三不多枚竖立鳞丛及长鳞毛。
勐腊彩丛螟Lista menglaensis为Wang 等于2019年仅根据2 头雄性标本定名的新种,模式产地为云南省勐腊县,笔者在野外采集过程中首次发现了该种的雌性个体标本,现将其外部形态及外生殖器特征描述如下:
1 勐腊彩丛螟外部形态
雌性:翅展21.0~22.0 mm。头部呈白色。下唇须第3 节细长,约为第2 节长度的2/3。下颚须呈黄白色,短小且扁平。触角腹面黄色,背面白色。胸部和翅基片黄色夹杂褐色鳞片。前翅基部3/4 呈黄色夹杂黑色鳞片;端部1/4 红褐色,沿翅脉具白色细带,细带两侧镶黑色条纹;中室端斑上具1 枚黑色夹杂黄褐色的竖立鳞丛;中室基斑无;内横线不明显,自前缘近基部2/5 处垂直延伸至翅中部,之后时断时续内斜至后缘近基部1/4处;外横线黑色,自前缘近端部2/5 处略向外呈弧形达后缘近端部1/3 处,外侧具模糊的浅粉色宽带;亚缘线呈褐色,自前缘近端部1/3 处呈弧形延伸至后缘近端部1/4 处,其内侧具橙黄色宽带、外侧具浅粉色宽带,且亚缘线于R5 脉和M1 脉处各具1 枚黄褐色竖立鳞丛,鳞丛外侧具白色鳞片;自CuA2 脉基部至后缘近中部具1 黄褐色斑;外缘线白色。后翅具有与前翅相同的颜色及斑纹;自中室基部下方至1A 脉具1 个黑斑,黑斑中部具1 个黑色夹杂黄色竖立鳞丛;自Rs 脉基部至后缘中部延伸1 棕黄色宽带,其上散布黄褐色竖立鳞丛;于M1 和M2 脉间、1A 和2A 脉间均纵向分布黑色长鳞毛;前、后翅缘毛基半部红褐色,端半部深灰色。足白色;前足外侧杂黑色和褐色;中、后足胫节外侧具白色鳞毛。腹部腹面黄白色;背面橙黄色,各节末端黄白色。
2 勐腊彩丛螟外生殖器特征
2.1 雌性外生殖器(图1)
图1 勐腊彩丛螟Lista menglaensis 雌性外生殖器,比例尺=0.5mm。
产卵斑近似椭圆形,被稀疏长毛。第8 腹节后缘被稀疏长毛,近似矩形,背板略宽于腹板。导管端片近矩形,后缘中部呈U 形内凹。前阴片近菱形,中部内凹,内凹部分前缘两侧各具三角形骨化脊。后表皮突较前表皮突短。囊导管膜质,较宽。交配囊椭圆形,略短于囊导管;囊突2 枚,椭圆形,其上密布齿突。
2.2 雌雄外形区别
雄性下唇须黄色夹杂褐色和黑色鳞片;第1 节长度约为第2 节的1/6;第2 节末端超过头顶,内侧具沟槽;第3 节基半部黑色,末端尖,长度约为第2 节的1/5;触角腹面锯齿状。
2.3 鉴别特征
本种雌性外生殖器近似日本彩丛螟L.ficki,但本种产卵管末端未骨化,呈膜质;前表皮突略长于后表皮突;前阴片近菱形,中部内凹,内凹部分前缘两侧具三角形骨化脊。日本彩丛螟产卵管末端骨化;前、后表皮突几乎等长;前阴片扇形。
2.4 研究标本
1♂,2♀,云南景洪野象谷,21.19°N,100.86°E,18~21-VII-2019,790m,荣华、荣誉采。
2.5 分布
中国(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