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废物管理信息化体系设计与研究
2020-04-29李瑞娜陆娅静王永浩薛伟
李瑞娜 陆娅静 王永浩 薛伟
摘 要:本文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针对固体废物管理能力水平提升所需,研究开发了固体废物信息化管理模式,囊括了固体废物申报、计划、转移、经营、风险防范多个方面,形成信息化管理体系,大大提升了全省固体废物监管信息化水平和能力,降低行政成本,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有效填补甘肃空白。
关键词:固体废物;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
1 建设背景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固体废物产生量越来越大。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19年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表明,2018年,全国200个大、中城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达15.5亿吨,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达4643.0万吨,医疗废物产生量为81.7万吨。如此规模的固体废物产生量使我们不得不考虑固体废物的环境管理与污染防治问题。随着信息化水平提升,如何应用信息化管理固体废物,已成为生态环境监管的重要方面。甘肃是一个矿产资源和原材料较丰富的省份,固体废物产生量大、种类多、分布广,环境风险防控和监管任务相对较重,加快推进固体废物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升能力水平十分必要。
2 建设意义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和风险防控已成为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固体废物信息化管理,不仅能够改进管理模式、提升工作效率、强化管理能力、完善监管手段,而且能促进资源节约、提高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资源的目的。由此,加快推进固体废物信息化建设意义重大且刻不容缓。
3 固体废物信息化体系发展历程
我国固体废物信息化管理研究是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自确立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制度以来,一些省市以高校等研究机构为依托,研究开发了一些固体废物信息化管理系统。早期的系统大多为单机版,不利于信息共享利用,系统功能简单且难以推广。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新的信息技术手段也被广泛用于固体废物的管理和研究中,信息系统也由最初的单机版不断迅猛发展。生态环境部在2012年建立了国家层面的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广东、江苏、陕西、福建等省份相继自建了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甘肃省在固体废物信息化管理方面起步较晚,于2017年开始探索建设省级固体废物信息化管理平台。
4 建设固体废物信息化管理体系
4.1 建设目标
围绕危险废物、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医疗废物日常环境管理工作,覆盖全省四级应用、全程管理,构建“产废--转移--处置”流向监管数据网,以决策分析和业务管理为核心,建立集实时监控、业务流转、数据共享、预测预警和科学决策一体化的全过程动态监管平台,为固体废物日常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4.2 功能需求
从用户使用角度来分包括生态环境部门管理系统以及企业端应用系统两大类,其中管理系统包括省、市、县三级生态环境部门不同的应用功能,企业端应用系统包括产废、运输和经营单位应用系统。
4.3 基本框架
系统框架由应用规范层、设施基础层、数据资源层、应用支撑层、业务应用层、统一表现层等构成,并集成用户系统、业务系统、运行管理、安全管理等内容。
4.4 设计内容
内容具体涵盖以下9大模块:
4.4.1 用户权限模块
根据产废、运输和经营单位以及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管理人员的不同用户属性,结合用户职责、工作内容等要求,定制化开发不同对象的管理功能。针对同一类对象的不同级别管理用户,设置功能应用权限和数据开放权限,切实保证数据质量、信息安全以及运行稳定。
4.4.2 基础信息管理模块
分为危险废物、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医疗废物基础信息管理。具体包括企业管理、库存管理、项目信息管理、转移管理和日常经营管理等内容。
4.4.3 业务传输模块
用于企业和各级生态环境部门按照职责权限办理危险废物、一般工业固废、医疗废物相关业务,具体包括申报登记、管理计划备案、危险废物省内转移备案、经营情况审核等内容。
4.4.4 审核审批模块
按照行政审批工作流程,开发危险废物转移和经营许可证审核审批模块,以实现危险废物跨省转移和经营许可证申请审核审批网上办理,简化办事流程,提升办事效率,形成权界清晰、运转高效的管理体系。
4.4.5 地理信息分布模块
将GIS地图与固体废物管理业务相结合,通过业务数据与空间數据结合管理的数据框架,实现固体废物企业分布、贮存、转移、经营等信息的可视化、可追溯式管理,方便各级管理人员直观查看固体废物分布及流向情况,科学、精准制定固体废物管理相关决策。
4.4.6 规范化管理考核模块
按照《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指标体系》等要求设计,在线记录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考核情况,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考核分两部分,一是对市(州)生态环境部门进行规范化考核,二是对企业进行规范化考核,考核结果可永久保存。
4.4.7 移动客户端模块
为了企业用户简单快捷录入固废相关信息,帮助管理人员随时掌握辖区固废动态,开发建设了企业用户和管理部门移动客户端,可方便管理部门及时获取任务信息、预警信息和统计数据,提升监管效能。
4.4.8 大数据决策分析模块
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对产废、转移、处置相关环节数据钻取、穿透、数据联动,实现对全省固体废物信息的综合汇总、趋势分析、对比分析等,并做图表化展示,使管理人员能全面掌握固体废物相关统计数据,及时找出存在问题,针对问题一一解决,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4.4.9 门户网站模块
建设通知公告、信息公开、政策法规、固废讲堂等内容,对固体废物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文件通知等进行归纳并实时更新,对危险废物转移、经营许可等相关信息进行公开,引导公众参与,形成公众监督机制。
5 保障体系
5.1 高度重视,及时研究部署工作
我省高度重视固体废物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成立领导小组,明确专人负责。同时,定期召开信息系统工作会议,调度工作进度,研究协调解决发现的问题。
5.2 明确重点,拓展信息系统建设
根据业务要求,积极开展需求调研。通过对用户环境、功能性需求、非功能性需求进行调研,确定了项目软、硬件部署架构和业务流程,确保建设内容满足工作需求。
5.3 统一端口,实现数据有效对接
统一端口,使甘肃省固体废物信息管理系统作为业务终端与国家系统和省厅行政审批OA系统有效对接,实现数据无缝传输,实现固废管理“一网式”服务。
5.4 加强管理,做好安全运行保障
确保网络和信息安全,做好计算机设施及网络安全维护和监督管理,完善软硬件建设,规范软件安装和使用,确保我省固体废物信息化管理系统正常运行。
6 结论
本文开发研究了甘肃省固体废物信息化监管平台,实现了危险废物、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医疗废物全过程环境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为全省生态环境部门和企业用户网上业务办理提供支撑,填补了甘肃省固体废物信息化管理空白。达到了简化办事程序、减少管理成本和切实提高管理能力水平、便捷快捷服务的目的,有效的改变了传统的工作和管理模式,明显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魏彤宇,孙静,周滨.加快推进城市固体废物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与分析[J].北方环境,2011(05).
[2]周荃,薛宁宁,孙京楠,周强,李香香,王天雪,王波.地方危险废物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9(02).
[3]朱彦锋,朱云,刘涛,黄智,朱振华.广州市危险废物动态监管系统应用研究[J].广州环境科学,2010(02).
作者简介;
李瑞娜(1986- ),女,河南汝州人,工程师,从事生态环境保护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
通讯作者;
王永浩(1983- ),男,甘肃白银人,高级工程师,从事生态环境保护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