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MS法测定水稻田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Zn、Cd、Pb、Cu、Cr、Mn的研究
2020-04-29杨李汀
杨李汀
摘 要:目的:研究如何运用ICP-MS法对水稻田范围内的表层土壤中含有的主要重金属元素展开研究,重点研究Mn、Cr、Cu、Pb、Cd、Zn这种重金属元素的具体含量。方法:选择ICP-MS法实施测定工作,获取土壤样品,通过HNO3-HF-HCIO4来实施彻底消化,而后添加一些内标元素,具体有45Sc,204Tl与115In,通过内标法实施测定工作,对仪器波动、接口效应以及基体效应给测量带来影响进行了有效克服。同时也对测量仪器的原有工作参数进行了优化,对待测元素展开选择,而后有效测定同位素,抵抗质谱干扰问题,测定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的标准物质。结果:本次测定结果与标准值保持一致,加标回收率范围在98.0%到102.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范围是2.2%到3.5%。结论:该种ICP-MS法在测定土壤系统中重金属污染物的活动中有极好的效果,其检测过程简单,检测速度快,可获取精准的检测结果,最终线性范围相对偏宽。
关键词:ICP-MS;土壤;重金属元素
水稻作物在发育与生长活动中需要通过土壤来获取相应的养分,而Mn、Fe、Mo、Zn、Cu等重金属元素进入到水稻之中,可以发挥出酶催化剂的作用。然而当重金属含量过多,土壤就会变为污染土壤,水稻的正常发育与生长都会受到不良影响,稻米的质量也会因此而降低。如果铜元素的含量过高,水稻可能会直接枯死;镉元素出现后,水稻会形成发育障碍的问题,当稻田土壤中的镉含量高于1.0mg/kg,糙米中所含Cd成分就会大幅降低。水稻是我国极为重要的作物,种植面积也很大,必须要做好水稻种植区域的土壤监测工作,以此实现丰产目标,提升大米的质量水平。现围绕Mn、Cr、Cu、Pb、Cd、Zn几种元素,展开测定工作,在过去主要运用原子吸收法或者光度法来逐一检测,虽然可以获取比较精准的检测结果,但是需要消耗极多的试剂,同时分析时间也比较长。本文运用ICP-MS设备开展测定多元素的工作,研究过程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采用Sciex ELAN250型ICP-MS质谱仪。
实验用水:经阴--阳--混合床交换的高纯水,电阻18MΩ,超纯硝酸(经亚沸蒸馏提纯),优级纯高氯酸、氢氟酸。
标准溶液:用高纯Sc、In、Tl的氧化物以常规方法配制成浓度都是1.0g/L的标准单一内标储备液,介质是(1%v/v)硝酸,然后配制成浓度都是100mg/L的标准内标混合使用液,介质是1%硝酸(v/v);用光谱纯或基准试剂配制成Cu、Pb、Zn、Cd、Cr、Mn单一标准储备液,浓度都是1.0g/L,介质是1%硝酸,然后配制成各元素浓度都是10.0mg/L,介质是1%硝酸混合标准储备液;使用前稀释使各元素的浓度均为0.000mg/L、0.500mg/L、1.000mg/L,加入内标元素,浓度为1.000mg/L,介质是1%,硝酸(v/v)的标准系列溶液。
基体溶液:用高纯碳酸钙、光谱纯铝粉按重量比为1:0.1,用硝酸配制成总可溶性固体物是1.00g/L的储备液。
针对检测试验中应用的玻璃容器,运用硝酸溶液实施容器的浸泡工作,具体浸泡时间是24h,通过纯水与蒸馏水实施冲洗,应先使用蒸馏水,彻底晾干后以备运用。
1.2 方法
通过常用的梅花形采样技术来采集样品,可设置5个采样点,采样深度大约是5cm,选择的是耕层土壤,混合多个试样采集的土壤,反复通过四分法进行弃取,最终获得质量为1kg的土壤样品。开展样品的前处理工作,从采集样品中选择50g到60g的土壤,将其存放到铝盒内部,在105℃的温度条件下实施烘干处理,烘干时间控制到4到5h,而后再开展冷却工作,通过玛瑙研钵采用手动化磨细的方法,通过100目型尼龙筛实施过筛工作,获取样品之后,可将其应用到重金属分析活动中。精准称取土样,为0.1000g,将该土样存放到100mL聚四氟乙烯型烧杯内部,添加少量的水进行湿润,谨慎地滴加混酸,高氯酸:混酸为2:5,确定没有剧烈的反应之后,继续添加混酸,加入量为1mL,进行加热工作时可运用低温电热板,使其维持微沸的状态,蒸至近干后,再添加氢氟酸,继续低温蒸,达到接近蒸干的效果之后,反复处理两次。利用移液管顺延内壁添加混酸,混酸与前期添加的氢氟酸均为1mL,待微热状态之后,内壁上粘附的氟化物逐渐溶解,将高氟酸有效蒸除,此时白烟基本冒完,添加硝酸,比例为1:1,添加量为1mL,在低温条件下继续溶解活动,进行试剂空白。将样品取下,转移到容量瓶实施定容活动,容量为100mL,移取其中的10.0mL放置到容量瓶中,添加标准化内标使用液,使用液为混合型,最后使用硝酸进行定容,启动ICP-MS质谱仪,实施Mn、Cr、Cu、Pb、Cd、Zn的有效测定。
2 结果
在检测时应当合理选择同位素与应对谱线干扰问题。为了掌握谱线干扰状况,分析样品前期,通过样品溶液与试剂空白,选择合理的范围,实施定性扫描,在空白的质谱图中产生了不少离子峰,发现很多因素都会给几种重金属元素的测定带来影响。在扫描质谱图时确定,形成的背景谱线相对复杂化,大部分干扰都是因背景谱线而形成的。基于规避干扰的需求,可在不影响准确度与灵敏度的前提下,针对检测元素选择相应的同位素加以应对。检测时,基体元素也会构成影响,如果可溶解性物质量较多,这种影响也变得更加明显。当锥孔出现堵塞,基体元素大量沉积,处于锥顶部表面区域或者分析信号被抑制等情况,可能会形成信号漂移的情况,进而形成基体效应。测定期间还发现,处于真空状态之下,仪器产生温度以及真空度方面的变动,真空室中的被测离子的具体传输行为也因此而改变,最终导致灵敏度漂移的结果出现,当测量时间被延长,这种情况也会更加明显。在应对仪器波动、接口效应与基体效应时,可选择应用内标法、外标法与基体匹配法。对内标元素进行调整与选用,通过内标法实施测定,控制信号漂移以及消除基体效应的影响。将Tl、In、Sc当作内标进行测定,强化了准确度,同时测定精度也得到相应的提升,实施7次测定工作,发现获取的平均结果的RSD范围为2.2%到3.5%。
最终测量结果如下:Cu对应的测定值为120.50mg/kg,标准值为120.00mg/kg;Pb的测定值为72.80mg/kg,标准值是73.00mg/kg;Zn的测定值是104.0 mg/kg;Cd的测定值为1.19 mg/kg,标准值是1.200 mg/kg;Cr的标准值是112.00,测定值是111.60 mg/kg;Mn标准值是519.0 mg/kg,测定值是516.8 mg/kg。測定值与标准值基本保持一致。
3 讨论
在对土壤样品进行溶解时,使用氢氟酸、高氯酸以及硝酸,获取的可溶化固体物质数量比较少,因此可选择ICP-MS质谱仪设备直接进行测定工作。完成精准内标元素的精准选择工作之后,即使仪器出现了波动,或者产生接口效应以及基体效应,也不会对检测结果构成负面影响,应用效果良好稳定。
该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测定工作中,预先处理土壤样本,而后启动ICP-MS设备,实施多元素测定工作,内标选择Tl、In与Sc,最终确定相对标准差范围是2.2%到3.5%,加标回收率是98.0%到102.0%,该方法的有点包括准确性强,检测速度快以及检测过程较为简便。因此可在普查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工作中应用该方法,以此来测试与分析污染土壤被重金属污染的具体情况,确定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徐聪,赵婷,池海涛.微波消解-ICP-MS法测定土壤及耕作物小麦中的8种重金属元素[J].中国测试,2019(5).
[2]刘晓俊.ICP-MS法测定土壤中六种重金属元素[J].云南化工,2019(3).
[3]张世文.ICP-MS测定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四种分解方法的探讨[J].新疆有色金属,2019(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