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年选本开年书

2020-04-29王月冰

好日子 2020年1期
关键词:董桥婆家公婆

王月冰

早早地跟杭州的好友萍約定:你今年的开年书一定由我赠。12月底,买了《欢喜》给萍寄去。这是一本意蕴饱满的书,冯唐精彩谈论人生、情感、生活、文艺、做事、处世,深刻清新,有诗、有酒、有情,只生欢喜不生愁。萍说很喜欢。

去年岁末,我的心像大寒节气时的天空,压得沉沉的。单位当时上马新项目,开动员大会时我本想争取进入新部门,却临阵退缩,继续坐回可有可无的岗位;想去考张含金量高点的证书,却整日琐琐碎碎把时间漩涡似的转没了;整理衣柜,断舍离倒是干脆,因为身材走形到已无几件旧裳能穿……年底的最后一拨出差,在严寒里被单位派了出去,我满心怨气却只是麻木接受。在高铁上遇到萍,陌生人之间敞开心扉地闲聊。临下车时,她递给我一本书,说:“马上新年了,送你一本开年书,我觉得适合你。”书封面上的一句话立刻就戳到我的心:“懂得了许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书名是《进化:如何成功突破舒适区》。原本以为这不过是一本简单的鸡汤书,没想到哈佛大学博士毕业的作者把舒适区这件事研究得那么透彻,仿佛把我的内心渴求与日常惰性及麻木专门一点点拎到了书中去。

这本开年书陪我度过了元旦假期,合上书后,我决定要一点点来实践书中的建议。就这样,一年下来,我像一只青蛙跳离恒温的深井,自学,提升,尝试着在职场上主动向前移动,一寸寸往高处攀援。一年下来,书被我翻得几乎高了一倍,而我的事业、体形、情绪、健康状态也优质了一倍。

我跟萍提起开年书对我的影响,她说买开年书是她家的传统,小时候起,父母每年元旦前夕都会给家中每个人买一本开年书,然后一家人在新年里围坐在大书桌前读,有时还会有阅读比赛,第一名将得到新年的第一个红包。也许是因为这个传统,家中几代人都爱读书,均儒雅有礼、事业有成。

萍说,开年书对一个人的影响,她见得很多。

她的一个好姐妹彤,老公创业那一年,大量货款难以回收,元旦之后,天寒地冻的腊月,彤看到老公急得眼睛红了、嘴上长了泡,于是她跟着一起去追债,漫天大雪里堵在别人家门口死守而无果。萍给彤送去一本开年书,是董桥的《立春前后》,董桥以旧派文人的缓慢笔调,用精雕细琢的文字娓娓描述文人端士之貌,如著名书画家每年除夕悄悄往贫困人家的门缝里塞红包;张充和先生97岁时,将家中珍藏的大量字画放出来让同好收存……墨香中透着趣味与对人世的通透。彤一篇篇给老公读,听着听着他就释怀了,债追回不到三分之一,创业艰难,但他出奇地轻松,而且接下来养成了在忙中挤时间阅读的好习惯,性格和心态都大有改观。

还有一位朋友琴,与公婆关系紧张,老人20多年前从农村到城市白手起家致富,活得古板而端正,看不惯琴时尚闲适的活法。一想到春节又要跟公婆待在一起,琴很苦恼。萍给她推荐了两本开年书,舒国治的《穷中谈吃》和蔡澜的《我决定活得有趣》。琴把这两本书带回婆家,春节时坐在婆家客厅里读,饺子、面摊,这些当年都是公婆尝试过的小生意,老人看到儿媳读这个,很开心。琴趁机把《我决定活得有趣》推荐给老人,陪他们读。婆媳关系明显改善,而两位老人也渐渐开始去尝试享受生活。

孩子5岁时,萍那年的开年书里有一本重点图书——《艺术哲学》,这是一本审美教育和艺术启蒙书,接下来的一年中,她几乎每天都会陪孩子读数页这本书。慢慢地,孩子对艺术感的把握明显强于同龄人,这种气质很难快速修得,而萍自己也觉得对艺术的敏感度提高了不少,生活增加了诸多美感。

选一本开年书,在知识与书香中开始新的一年,静心,稳情绪,洗尘,新的一年,灿烂而明亮。

猜你喜欢

董桥婆家公婆
恩怨如污垢
烦恼,公婆搬过来住了
董桥的南洋怀旧叙事
总跟老公家人融不到一块儿怎么办?
婆家的有些事,不要去“掺和”
御香缥缈,英华沉浮
韩国:娘家出力婆家受益
文人的风度
人间冷了,人情还是温的好
“悭吝”公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