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女孩的诗歌在德国车厢流动
2020-04-29
我学的语文有时没有用
在路过沙漠的
火车上
我加了一个
维吾尔族哥哥的微信
回到深圳互相问候
结果我不懂维文
他不懂汉文
语音也听不懂
就只好发表情
所有能用的表情
都从头用过一遍
现在
第二遍
又开始了
在德国斯图加特市的“交通诗歌运动”上,出现了第一首中国现代诗《我学的语文有时没有用》,诗的作者是15岁女孩姜馨贺。
这项有着30年历史的诗歌运动每年发布两次,每次只有四五首从世界各国精心遴选出的诗歌能获展出,此前展出的中国作品只有唐诗和老子的名言。
姜馨贺是近年来国内崭露头角的00后诗人,获得过第25届全国鲁藜诗歌奖。她和妹妹姜二嫚合作出版诗集《灯把黑夜烫了一个洞》,让很多人惊叹她是天生的诗人,而她则自称是“野生派诗人”,因为她没有受过任何专业训练。
丰富的经历、广泛的阅读,再加上善于捕捉心靈细微的振动,姜馨贺笔下的字符散发出了不一样的光芒。
姜馨贺生活在一个尊重天性和自由想象的家庭里,获得了宝贵的诗性启蒙。从小她就是游乐场、海滩、山林和农场里的常客,热衷于和童心未泯的爸爸做各种稀奇古怪的事,比如自己动手搭建树屋,过一把“原始人”的瘾;徜徉于深夜的动物园,看动物们与白天迥然不同的生活;打着手电去正在拆除的城中村探险,发现一只孤独的猫静静地守在人去楼空的旧居……自由的成长体验,极大支持了孩子们的创作。
3岁半时,馨贺的绘本阅读量已超过1000册,“小时候,爸爸会把一些大部头的经典著作给我朗读、录音,然后我听着录音看书,慢慢就学会了认字。”
姜馨贺把自己的创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仅仅是童言趣语,父母觉得很有意思,就记了下来。第二阶段,知道自己是在创作,并且有意识地捕捉灵感,但需要父母帮忙记录。第三阶段,主动寻找、酝酿灵感,也能够独立书写了。后来,姜爸爸整理出一本属于女儿的诗集《蟋原》。
对于这样一个富有诗意且特立独行的女儿,姜馨贺的父母给了最大的包容。然而,随着阅历的丰富,小馨贺也学会了站在事情的另一面冷静观察,而不是用是非善恶做单一的评判。面对各种成长路上的挑战,她这样抒发自己的情怀:海浪/它们决心离开大海/它们想爬上沙滩/去大地和天空遨游/谁的头昂得最高/谁就冲得最远(《海浪》)。
行有涯,诗无疆。姜馨贺的诗沉静美好,充满哲思悲悯,这个15岁的天才少女诗人,就是这样自由行走于诗的国度,用诗意之光祝福所有的道路。
(摘自辽宁青年杂志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