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与生态优先的组织技术与理论模式
2020-04-29李悦昭陈海洋王红瑞赵勇
李悦昭 陈海洋 王红瑞 赵勇
摘要:生态环境是影响当代人生活与发展的客观存在,是关系到广大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问题。为了寻求社会的融洽发展,我党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生态文明思想与我国的社会现状相结合,经历了不断完善和深化的过程,总结出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我国发展实际的绿色发展道路,科学地解答了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的精髓。在社会前进的实践过程中,我国构建了包括绿色理论、绿色技术、绿色制度在内的完整体系,将理论、制度与技术有机结合,切实完善绿色发展理论制度,脚踏实地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构建绿色发展社会。
关键词:绿色发展;生态环境;意识形态;制度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X-01
DOI:10.16152/j.cnki.xdxbzr.2020-05-010
Organizational technology and theoretical model ofgreen development and ecology first
LI Yuezhao1, CHEN Haiyang1, WANG Hongrui1, ZHAO Yong2
(1.Beijing Key Laboratory of Urban Hydrological Cycle and Sponge City Technology,College of Water Science,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2.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imulation and Regulation of Water Cycle in River Basin,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Beijing 100038, China)
Abstrac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an objective existence that affects the life and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people and an important issue related to the production and life of the vast majority of people. In order to seek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our party combines Marxist theorie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ought with our country′s social status, through a process of constantly improve and strengthen,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path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onforming to our country actual green development situation, scientifically answers how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veals the essence of Marxist scientific methodology.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 progress, China has built a complete system including green theory, green technology and green system. By combining theory, system and technology organically, we can practically improve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green development, put the concept of green development into practice and build a green development society.
Key words: green developm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deology; system construction
人類发展的历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部人与自然关系不断演进的历史。人类社会不断发展,随之而来的是人类由顺应自然、改造自然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转变过程。
1978年以来,我国开始进入了发展的高速通道,社会经济总量提高伴随着基础设施优化,人民生活质量持续提升。但是,在盲目追求经济增长的理念驱动下,伴随着工业生产、城镇扩大的急速发展,经济增长呈现出“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和低效率”的广泛特征[1]。发展中区域间不平均、结构的不协调以及对生态环境不可逆的破坏问题十分突出,资源环境约束日趋严重[2],经济的增长与人民、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冲突越来越明显[3]。生态陷入了无序,人与自然关系完全对立,经济社会陷入了先污染,当污染制约了发展后再去盲目治理的先污染后治理再污染再治理的重复中。为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要在充分思考、深入反省旧想法、旧理念、旧模式的基础上对未来的发展方式进行彻底的改良和创造,从毫不思考地适应、肆意改造自然变为了解其规律并尝试让自然为人类的发展服务[4]。要大胆尝试来保证对自然环境的消费低而对社会效益的获得多,进而更好地发展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关系,以较低的生态消耗获得较大的社会效益[5],推动人与自然的互利互惠并寻求共同发展的美好前景,实现人类与社会、环境的协调融合。绿色发展理念追求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结合,将人文环境、经济环境和生态环境紧密结合,推动社会、经济、生态实现统筹、协调、和谐发展。绿色发展观是将生态环境保持现有的良好循环发展和社会经济快速稳定发展两手抓,也是在旧观念、旧模式的基础上突破固有的藩篱,勇于创新、勇于突破的优秀尝试,并将获得更好的优化,解决我们目前面对的困境,是当代中国快速发展的助推器。
1 绿色发展历程
众所周知,发展是亘古不变的追求,是不断前进的人类历史上唯一的、永恒的主旨,不顾一切谋求发展曾为人类带来不可磨灭的伤痛。自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工业革命以来,社会发展搭上了科技发展的顺风车,人类社会在资本的驱动下适应了工业文明发展模式,征服大自然成为人类与自然世界相处的主流意识[6]。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无论是通过成本外化还是自然内化于经济,都是为了资本的无限增长[7],这种“黑色发展”使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8]。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1987年发出了为人类的呼吁和呐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明确指出了我们正在承受并且现状下将继续面对的痛苦挣扎,我们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我们的正常生活和发展都处在危急境地,同时更呼吁必须为人类长远的利益改变发展模式[9]。“可持续发展”理念在这时被提出,旨在引导人类把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切实结合起来,实现了思想的重要腾飞。
中国作为典型的处于疾速前进和全力繁荣的大国,其发展的规模效应、发展惯性和发展阶段,使得中国很长一段时期内的经济发展受资源短缺和环境危机的严重影响[10]。《2002中国人类发展报告:绿色发展,必选之路》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2001年提出的[11],是最先将绿色发展与我国的发展结合起来的观点之一,这是人类对自身社会发展历史痛定思痛后形成的全新发展思想。这一报告阐述了中国向可持续发展迈进的过程中不可避免需要披荆斩棘,不断克服矛盾、解决问题。之后,中国在探索自己的绿色发展道路上勇往直前,快速前进。
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就力求通过节约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这种增产节约活动对生态建设、发展循环经济和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均有重要的借鉴作用[12]。改革开放后,中国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情况呈现出需求与发展无法统一的状况,迫使我们不得不将目光放在生态环境保护这一老生常谈却不甚了解的问题上,我们在基本国策中明确了环境保护,将其提到了更加重视、更加关注、全力解决、绝不懈怠的高度。“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说法在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更加快了迈向绿色发展的进程。而后,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持续关注绿色发展,先后经历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四位一体”“五位一体”的快速演进,一直致力于节约资源、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从制度、政策、实际行动等各个方面践行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关键建设,并在我国的整体规划中纳入绿色发展这一理念[13]。
而后,十九大报告、宪法等都留下了绿色发展的身影。无论是强调“推进绿色发展,加大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还是在宪法中明确“生态文明”,都是我国的绿色发展历程重要的里程碑。在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中,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我们累积了更多经验,有了更多反思,并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发展道路,使绿色发展切实成为推进我国社会快速友好前进的动力。
回望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正是从“无色到黃色”、从“黑色到绿色”的发展转变过程,每一次理念的创新与提升,都推动了发展的新跨越。
2 意识形态
作为一种新型发展模式,绿色发展是从绿色经济衍生并发展而来的[14]。早在九十年代就有绿色发展的相关研究,其中英国环境学家在《绿色经济蓝皮书》书中将“绿色经济”的发展蓝图在世人眼前描绘,尽管此时的“绿色经济”并非完全等同于当今意义上的概念,但其中所涵括的新理念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正是在这一概念提出的基础上,我国也将绿色发展理念提上了日程。
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始终,也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是将其融合发展的全新理念,将发展的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和方法论四者统一起来。发展作为时代的主题,是社会最重要的存在因素,社会生活领域的一切实践宗旨、观念认识、方针政策等都要统一于发展之上,由此形成了发展之本体论的观念[15]。就本体论而言,自然与人和社会有机统一的看成一个整体是绿色发展理念的基础;就认识论而言,绿色发展超越了以谋求发展和全力臣服于自然的片面眼界,将人与自然的发展从对立面上解脱,认识到了人与自然的真正不可分割的关系[16];在价值论方面,绿色发展从只注重人的价值向注重人的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结合转变;就方法论而言,绿色发展不只是理论,更是辩证的将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成果,是我党和我国人民对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科学回答。
绿色发展理念是一种将可持续发展应用于人类社会各方面的的生态文明新理念,以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以发展绿色生产力、倡导绿色生产、推动绿色现代化为载体,充分显示了时代整体价值的目标导向[17]。树立绿色价值观,使人类的生存理念从自身转向生态环境,从国家扩展到地球村,从人类中心主义走向与全球物种共存的共生主义,从现下的人文关怀走向为子孙后代谋福祉,从强调单一国家利益的满足走向全球各国之间的利益维护,有助于人类改变只顾眼前的局部利益而不考虑整体全局和子孙后代利益的狭隘民族主义的价值观,牢固确立对环境资源的公共责任意识和公共价值观,从而构建了不局限于个人、国家、种族、意识形态、经济发展水平之上的全人类的生态治理共同价值观。
我国的绿色发展,其理念源自敬重和适应自然、同时与自然融洽相处的“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18],传统文化为绿色发展理念的兴起和传播提供了基础。实现人与自然作为一个整体一致前进是绿色发展的主旨,而科学的知识和理智的思考方式是绿色发展的重要途经。在这个过程中,要在强调人类主体的基础上,更加掌握规律、寻找共同点,实现人与自然的互相成就、共同发展。就绿色发展的重要内涵而言,在低耗低排的前提下,更多的考虑生态环境可看作绿色发展的重要特质;而提质增效、合理创新是绿色发展的实现方式;最终在不懈的努力下实现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快速发展、合理发展、共同发展正是绿色发展的宗旨。我国对于绿色发展的讨论从未停止,习近平总书记在各项会议、各种刊物上不断提出有关绿色发展的理念和论断,毫无疑问是对我国环保与建设发展的金玉良言,更对其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主要包括“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生态生产力论,“生态环境就是民生福祉”的生态福祉论,重申了“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节约环保论,强调了“法治是生态文明建设根本保障”的生态法治论[19],不断普及了绿色发展就是统筹兼顾节能、减排、增效和谐,由创新科技来推动节能、减排、增效,使得人与自然共同融合发展。
3 理论与技术
在充分的实践中不断反思提高,进而达到理论上的创新,这正是人类社会发展前进的先锋[20]。科学的理念应用在实践中能够指导技术进步。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技术不仅是认识和改造大自然的有力武器,更是助推社会向前的生生不息的能量。每一次技术的发展与进步都是人类利用自然和超越自身的胜利,是激励人类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因此,人们普遍将技术的进步视为人类的福祉。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具有深厚的时代特色,这为绿色发展理念的实行夯实了土壤,为绿色发展理念在未来几年的实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21]。绿色发展理念作為新时期中国发展的价值引领,主要呼吁大家更多地思考与自然的关系,督促提高认知、通盘筹划,将经济社会生态视为整体,集广大力量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22]。与此同时,绿色发展理论涉及发展的各个部分,是一种能够保证人民利益、国家发展的新型经济发展理念。
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我党不断强调的有关绿色发展的方针,在时空布局、资产构成和人民生产生活等方面都需要不断创新绿色科技。将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变成现实[23],不断推进发展前景的技术体系就是绿色发展技术体系。同以往的技术不同,绿色技术在绿色发展的制度体系调度下,更加显示出了优势。绿色技术的应用,一扫往日技术发展的副作用,在如何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提高生产效能、扩大覆盖区域、持续发力上下足功夫[24]。持续创新绿色技术对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实现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都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引领新时代的绿色发展,创新是优先驱动动力[25]。自20世纪90年代起,对绿色技术创新的系统研究开始出现,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随着社会及科技的发展,绿色领域内的新技术不断涌现,其发展前沿涉及大数据、物联网、循环经济技术等。如面对我国的水资源问题[26],虚拟水战略的提出为解决水资源匮乏问题带来了新的突破[27]。在绿色技术创新的基础上,我们得以从传统的消耗高、投入多、污染多的困境中解脱出来,用开放和谐的眼光结合生态文明的思想来发展绿色技术。综合考虑发展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绿色技术将生态环境作为效益评估的一个环节纳入其中,不回避快速发展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冲突,更加聚焦于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旨在实现发展稳定兼顾环境保护的终极目标。
4 制度体系建设
完善的制度体系与发展之间是互相作用、互相促进的。在绿色发展历程的不断演进中,绿色制度是启发和制约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环节,推进绿色发展进程,而连续变化演进的发展进程又能够反过来不断修正和完善绿色制度体系,使其更好的为绿色发展服务。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可持续发展”和“绿色新政”两大革命性理念先后由各工业化国家提出,绿色发展制度以此为重要节点形成了3个阶段,实现了历史性的跃升。发达国家在绿色制度建设方面曾走在领域先列,但2008年金融危机后,面对环境污染和经济下行的压力,世界上已有的围绕市场机制的绿色制度逐渐力不从心,亟需新的制度创新来实现绿色发展的跃升[28]。
改革开放以来,一个工业化、现代化的中国正在加快前进脚步,与此同时资源环境的重压随之而来[29],我国开始进行绿色制度的初步建设,但未体系化。由于我国在此之前尚未进入工业模式,公众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不够,对绿色的理解还未由节俭、卫生转入更高层次的环境保护观念。在国内外生态环境污染事件及民间环保意识的触动下,我国的绿色意识开始觉醒了。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绿色发展脚步极速前进,1972年召开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紧接着1973年通过了《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从1974年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成立到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的通过,至此填补了中国环境保护法的空白。然而,这一阶段出现的治理制度和基本法律内容还略显单薄,缺乏实践的行为规范,且仍停留在环境防治的末端处理环节[30]。到90年代,随着现代化进程加快,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的矛盾在区域层面激化。受1992年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启发,结合我国存在的不协调发展的现状,“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彰显了我们党理论创新的优秀成果。《中国21世纪议程》在1994年的通过,使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到了中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在法律法规、实践制度等方面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资源利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行动制度体系。这一举措表明了我国的绿色意识已从单一的环境保护延伸到区域协调发展[31]。
进入21世纪到2008年这一阶段,我国延续可持续发展理论,在2005年和2008年先后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可再生能源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共发布了64项循环经济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了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企业生产标准,形成了初具雏形的循环经济制度体系[32]。这一阶段的制度不局限于前期末端治理、源头控制的局限,形成了包含行政命令和市场机制的制度体系,完成了飞跃突破。
2008年后,经济萎缩和生态问题的持续压力开始出现,我国绿色发展制度建设的探索脚步不停,旨在从制度创新中探索出一条经济社会永续发展之路。2010年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了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等重要目标。2011年首次在国家发展纲要中创新性的采用“绿色发展”一词。此后,通过战略规划文件和试点性工作进行了大量尝试,并在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提上了日程,再次强调通过绿色发展制度建设实现优良生态环境的战略方向[33]。至此,我国绿色发展制度经历了由环境问题驱动、价值观引领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并仍在进行积极创新。
5 组织实施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我党对绿色发展的理解通过实践和总结持续加强,自此开始了不断探索[34]。改革开放初期,我党开始就如何更快更好的发展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求索,随着持续、永续、生生不息的想法的成型,开启了以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为主题的新篇章。我国在持续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一直没有放弃对绿色发展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并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注入了时代特征[35],推动了中国向更强大、更包容、更和谐、更美好的大国发展道路前进。
梳理绿色发展的脉络可以看出,粗放型发展、无节制的攫取自然资源使人类发展与自然发展背道而驰,而自然的极度破坏反噬了人类的基本生活激发了对生态文明的向往。在追求绿色发展的过程中,完善的制度体系建设是基本保障,科学的发展理念是导向,先进的绿色发展技术是实现手段,缺一不可。
在世界性的绿色发展趋势下,我党在深入思考总结全球性绿色经济发展的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的现实要求,提出了契合我国现状的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提出要以绿色为关键词,使经济的发展围绕可持续性经济发展前进[36]。其目标就是将发展与和谐、平衡、充分等关键词联结起来,将传统的“天人合一”与现代发展联结起来[37]。新时期中国特色绿色发展理念是几代人民思想的硕果,也是我国未来各方面综合发展的明灯。在绿色发展的指引下,绿色技术的领域不断拓展、能力不断提升,为绿色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助推我国绿色发展更快更佳。绿色发展涉及到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绿色制度的设计也将是多种制度的交叉与结合。在发展过程中,相关绿色发展的法律制度持续扩充,使绿色发展有法可依、有迹可循[38],在完善的绿色法制环境中,使持续发展绿色理论更加驾轻就熟。在实现绿色发展的过程中,我党始终秉承理论支撑技术,制度助推技术,技术促进发展的理念,脚踏实地落实绿色发展观,履行绿色发展承诺。
6 结 语
绿色发展是人类社会进化过程中对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重大改变和突破,是人类发展的正确方向[39]。推动绿色发展要把好理论之舵、创新技术引擎、完善制度架構,同时也需要党和人民团结一心的共同努力。走绿色发展道路不仅是新时期世界性的共同选择,也是缓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通过对绿色发展历程、意识形态、理论技术、制度体系、组织实施的梳理可以看出,绿色发展以尊重生态发展规律为基础,实现经济与生态的良好互动,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齐头并进,是现在及未来所有发展的核心理念。
参考文献:
[1] 王灵恩,侯鹏,刘晓洁,等.中国食物可持续消费内涵及其实现路径[J].资源科学,2018,40(8):1550-1559.
WANG L E, HOU P, LIU X J,et al. The connotation and realization way of sustainable food consumption in China[J]. Resources Science,2018,40(8):1550-1559.
[2] 沈晓艳,王广洪,黄贤金.1997—2013年中国绿色GDP核算及时空格局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7,32(10):1639-1650.
SHEN X Y, WANG G H, HUANG X J. Research on green GDP accounting and space-time pattern of China from 1997 to 2013[J].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2017,32(10):1639-1650.
[3] 黑晓卉,宋振航,张萌物.我国绿色发展面临的困境及推进路径[J].经济纵横,2016(10):15-18.
HEI X H, SONG Z H, ZHANG M W. Difficulties faced by China′s green development and its promotion path[J]. Economic Review Journal,2016(10):15-18.
[4] KUSHWAHA G S, SHARMA N K. Green initiatives: A step towa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firm′s performance in the automobile industry[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6,121(10):116-129.
[5] 郭玲玲,武春友,于惊涛,等.中国绿色增长模式的动态仿真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7,37(8):2119-2130.
GUO L L, WU C Y, YU J T,et al. Dynamic simulation analysis of green growth mode in China[J].Systems Engineering-Theory & Practice,2017,37(8):2119-2130.
[6] RUEFF H,RAHIM I,KOHLER T,et al. Can the green economy enhance sustainable mountain development? The potential role of awareness building[J]. Environmental Science & Policy,2015,49:85-94.
[7] 约翰·贝拉米·福斯特.耿建新,宋兴无,译.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8] 胡鞍钢.中国:创新绿色发展[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3(2):75.
HU A G. China: Innovative green development[J]. Marxism & Reality,2013(2):75.
[9]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R].日本: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7.
[10]许广月.从黑色发展到绿色发展的范式转型[J].西部论坛,2014,24(1):53-60.
XU G Y. The paradigm shift from black to green[J].West Forum,2014,24(1):53-60.
[11]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人类发展报告2002:绿色发展必选之路[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12]任保平.新时代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理论阐释与实践取向[J].学术月刊,2018,50(3):66-74,86.
REN B P. China′s economic transition from high-speed growth to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Theoretical interpretation and practical orientation[J].Academic Monthly,2018,50(3):66-74,86.
[13]谷树忠,胡咏君,周洪.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路径[J].资源科学,2013,35(1):2-13.
GU S Z, HU Y J, ZHOU H. Scientific connotation and basic path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J]Resources Science,2013,35(1):2-13.
[14]方时姣.绿色经济思想的歷史与现实纵深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6):55-62.
FANG S J. The historical and realistic depth of green economy thought[J].Studies on Marxism, 2010(6):55-62.
[15]李世书.绿色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与实践路径[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38(4):1-6.
LI S S. Scientific connotation and practical path of the concept of green development[J].Journal of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8,38(4):1-6.
[16]陈亮,哈战荣.新时代创新引领绿色发展的内在逻辑、现实基础与实施路径[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8(6):74-86,160.
CHEN L, HA Z R. The internal logic, realistic basis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of innovation leading green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J]. Studies on Marxism, 2018(6):74-86,160.
[17]陆波.当代中国绿色发展理念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7.
[18]李菁.习近平绿色发展思想研究[D].抚州:东华理工大学,2018.
[19]秋石.科学发展观就是社会主义发展观[J].求是,2005(21):10-14,42.
QIU S.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view is the socialist development view[J]. Seeking Truth,2005(21):10-14,42.
[20]李小丹.论绿色发展理念当代价值[J].西部皮革,2019,41(2):48.
LI X D. On the contemporary value of green development concept[J].West Leather,2019,41(2):48.
[21]张乐,顾雨婷.绿色发展理念的价值旨趣与实践逻辑[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105-111.
ZHANG L, GU Y T. Value purport and practical logic of the concept of green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2017(6):105-111.
[22]朱冬琦.绿色发展理念的理论意义与当代实践探究[J].南方农业, 2017(5):121-122,124.
ZHU D Q. The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contemporary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the concept of green development[J].South China Agriculture, 2017(5):121-122,124.
[23]华瑛,张治河.陕西省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关联性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5(3):474-478.
HUA Y, ZHANG Z H. A study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arbon emiss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Shaanxi Province[J]. Journal of Northwest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15,45(3):474-478.
[24]ROMERO D,MOLINA A. Towards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aturity model for green virtual enterprise breeding environments[J]. IFAC Proceedings Volumes,2014,47(3):4272-4279.
[25]李红松.五大发展理念视域下人的发展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7(2):5-9,47.
LI H S. Five development concepts view the research of human development[J].Journal of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2017,37(2):5-9,47.
[26]孙才志,姜坤,赵良仕.中国水资源绿色效率测度及空间格局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7,32(12):1999-2011.
SUN C Z, JIANG K, ZHAO L S. Study on green efficiency measurement and spatial pattern of water resources in China[J].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2017,32(12):1999-2011.
[27]王红瑞,洪思扬,杨博.虚拟水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相关问题探讨[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9(2):12-15.
WANG H R, HONG S Y, YANG B. Discussion on issues related to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f virtual water strategy[J].Journal of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18,39(2):12-15.
[28]杜莉,李建瑞.绿色低碳城市建设、发展与金融支持[J].社会科学战线,2018(8):78-84.
DU L, LI J R. Green and low-carbon city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and financial support[J].Social Science Front,2018(8):78-84.
[29]杨发庭.绿色技术创新的制度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4.
[30]白瑞.中国共产党绿色发展思想及其实践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2015.
[31]薛勇民,曹满玉.论绿色发展理念蕴含的生态实践智慧[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8(3): 116-123.
XUE Y M, CAO M Y. On the ecological practice wisdom contained in the concept of green development[J].Studies on Marxism,2018(3): 116-123.
[32]苏铭.第八章中国实施绿色发展的政策框架体系[C]∥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课题组.中国实施绿色发展的公共政策研究.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260-349.
[33]王喆芃.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研究[D].太原:山西农业大学,2018.
[34]张秀芳.中国共产党绿色发展思想的演进历程[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7(2):78-80.
ZHANG X F. The progressive course of the CPC′s green development thought[J]. 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the Taiyuan′s Committee of the C.P.C.,2017(2):78-80.
[35]王连芳.绿色发展观的哲学基础及方法论应用[J].临沂大学学报,2018,40(2):92-102.
WANG L F. Philosophical basis and methodological application of green development concept[J]. Journal of Linyi University, 2018,40(2):92-102.
[36]王永芹.当代中国绿色发展观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4.
[37]俞可平.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4): 4-5.
YU K P.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J].Marxism & Reality,2005(4): 4-5.
[38]陈文玲.第九章中国加快实施绿色发展战略的相关建议[C]∥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课题组.中国实施绿色发展的公共政策研究.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350-364.
[39]佘颖,刘耀彬.国内外绿色发展制度演化的历史脈络及启示[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8,27(7):1490-1500.
SHE Y, LIU Y B. Historical context and enlightenment of green development system evolution at home and abroad[J].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ze Basin,2018,27(7):1490-1500.
(编 辑 张 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