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安市人口集聚格局研究

2020-04-29

江西科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吉安市赣江人口密度

羊 金 凤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330022,南昌)

0 引言

人口是经济社会活动的载体,人口空间分异格局受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共同作用影响的结果,其人口空间分异可以很好反映出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及城市化发展水平[1]。国内外学者对此展开了细致的研究,并且通过不同维度深度广度对人口在空间分布进行深入探究。Clark C 和 Mc Donald J 最早从人口密度上探究人口空间分布规律[2-3];Moran、Getis A 和J K Ord 则运用新方法空间统计方法系统探讨人口在地理空间集聚与扩散特征[4-6]。21世纪初以来,人口空间分布成为国内许多学者研究的热门内容,特别是在人口空间分布可视化呈现方面,由于GIS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为研究人口在地理空间化提供可靠手段。2010年封志明等人基于 GIS 平台对中国人口集聚与分散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究[7];2017年李彪等人利用 GIS 软件探究宝鸡市人口空间格局[8];2019年桑燕妮等人结合GIS技术研究山西省人口空间分布格局[9]。

通过研读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人口集疏格局的国家级、省级、县级层面大尺度的文章较多,而针对乡镇单元小尺度研究较少。本文以江西省吉安市作为研究案例区,探讨吉安市乡镇行政单元的人口集聚格局,21世纪以来,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和产业结构调整,人口空间格局也发生着变化[10],其变化趋势对吉安市区域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鉴于此,文中采用人口集聚度方法及结合 GIS技术,分析了吉安市人口空间集聚格局的基本规律和特征,以准确把握人口区域格局演变趋势,为吉安市适时调节人口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促进吉安市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空间均衡发展等提供决策支撑。

1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概况

吉安市位于江西省中西部,总面积为 2.53万 km2,是江西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11]。市域主要以山地丘陵为主(75%),北为赣抚平原,中间为吉泰盆地,整个地势由边缘山地向赣江河谷倾斜,往北东方向逐渐平坦(图1)[12];在现状土地利用中,耕地用地占15%、林地用地占65%,居民与工矿用地占据10%(图2);吉安市现辖 2区10县1市,共计214 个乡镇级行政单元,建制村2 512个。2017年末全市常住总人口为 494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44 万人,农业人口250 万人,平均人口密度约209 人/km2,外出(离乡)务工为107 万人,占现状乡村总人口近1/2,部分村镇出现空心村现象。

1.2 数据来源

文中使用的数据主要包括2018年《中国各市县经济统计年鉴(分乡镇)》;乡镇级行政矢量地图数据来自于国家基础地理信息,其在行政边界数据中涉及到乡镇级行政区的变动情况,通过对比各年吉安市乡镇级行政边界信息,对矢量地图进行订正,使之与人口数据统计匹配;2018年吉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图1 吉安市地形图

图2 吉安市土地利用现状图

2 基于人口集聚度的人口空间集疏程度分级评价方法

2.1 建立人口集聚度模型

人口集聚度反映的是一个地区的人口相对于全国人口的集聚程度,可以用某一地区以占全国1%的国土面积上集聚的全国人口的比重(%)来表示[13]。为了深入探究吉安市分乡镇人口集疏的空间格局,采用各乡镇级行政单元占单位面积上吉安市人口比重进行测算。其计算公式[14]如下所示:

式中:JJDi是i镇域的人口集聚度;Pi是i镇域的人口数量(人);Ai是i镇域的土地面积(km2);An是吉安市土地面积(km2);Pn是吉安市总人口(人)。

参考既有中国人口集聚度分类标准[7]和结合吉安市人口空间分布的实际情况,将人口集聚度地区分为3大类,并进一步根据人口密集程度,将人口集聚度划分为6个级别,分类标准如表1所示。

表1 人口集聚度地区分类标准

2.2 基于分乡镇尺度的吉安市人口集聚程度分级评价结果

基于乡镇尺度的吉安市人口集聚度研究结果和分乡镇人口集聚度的空间分布状况如表2、图3所示。

2.2.1 人口密集区 2017年吉安市人口密集区的土地面积占全市的45.04%,人口占全市的比重高达74.12%,人口密度最高为2 352.95人/km2,最低人口密度为140.14人/km2,平均人口密度达到484.23人/km2。其中人口高度密集区的土地仅仅占全市的5.34%,人口占全市的比值却高达25.21% ,平均人口密度达到998.93人/km2。吉安市人口密集区主要分布在吉泰盆地、永新盆地、赣抚平原地区,其中人口密度高是吉水、泰和、安福、永新、永丰、遂川、万安等县城和重点乡镇,沿京九铁路线、赣江干流区域构成吉安地区最大的人口集聚地带。

表2 分乡镇尺度的人口集聚度分类统计

图3 吉安市人口聚集度分布图

2.2.2 人口均值区 2017年吉安市人口均值区的土地面积占全市的36.99%,人口占全市的比值高达20.71%,人口密度最高为135.48人/km2,最低人口密度为74.89人/km2,平均人口密度达到106.11人/km2。人口均值区广泛分布于远离赣江及支流河谷盆地的低丘区域。

2.2.3 人口稀疏区 2017年吉安市人口稀疏区的土地面积占全市的17.58%,人口占全市的比重达5.11%,人口密度最高为73.72%,最低人口密度为24.94 人/km2,平均人口密度达到55.43人/km2。人口稀疏区主要位于山地地形区,其在市域西部罗霄山脉、东部云山山脉及南部为诸广山脉人口稀少,特别是位于市域西南的井冈山自然保护区人口密度最低。

3 吉安市人口集聚格局

3.1 人口向县城集聚

根据表3数据和结合上述人口集聚度评价结果,吉安市人口主要向所属县城集聚,通过表3数据显示以县城中心为质点15 km以内范围的人口占所属县城总人口1/2以上,并且主要集中在吉泰走廊。市区和峡江县城人口占据90%,其次是新干县城、泰和县城、万安县城、吉水县城以及吉安县城人口比70%以上,再是安福县城、永新县城和永丰,县城人口比例为55%以上,井冈山市由于县城区划更改人口占比只有29%。呈现此格局,主要由于城镇地区的二、三产业比重较大,各类基础设施、教育设施、医疗设施、文化娱乐设施相对完善,经济活动活跃,镇地区的人口集聚程度明显高;从而侧面反映了经济发展状况在很大的程度上引发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迁移与变动,经济发展对人口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县城相对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也随之增长,并在此集中,由此可以看出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集聚度之间存在着明显高度正相关关系。

表3 2017年吉安市县城15 km以内范围人口情况

3.2 人口向东北部地势低平区集聚的态势

从表4数据显示,2003年、2013年、2017年安福县章庄乡—万安县夏造镇一线以东人口数量占全市总人口分别为72%、72%、73%;说明21世纪初以来,人口分布大的格局变化不大,从安福县章庄乡到遂川县珠田一线东西两侧的人口比例一直保持7:3的比例,同时也反映了人口向市域东北部地势低平区迁移集聚,而自然基础条件对人口空间分布有着显著影响,决定人口集聚分布的基本“骨架”。从吉安市人口集聚的空间分布情况与吉安市地形起伏度空间分布进行对照显示(图4),吉安市人口集聚主要发生在地势较为平坦的平原、岗地及盆地地区,其吉泰盆地是该市人口主要集中区域,由于该区域海拔低,地势较为平坦,水土条件较好,盆地内水泊交错,耕地连片,适宜人类开展生活生产活动,人口密度高;而相对应人口稀疏区,主要发生在地势较高的山地地形区,其中市域西部罗霄山脉、东部云山山脉及南部为诸广山脉是吉安市人口集聚度最低的地区,该区域以中山为主,海拔较高,生态脆弱,地质灾害易发,水热条件相对较差,这些条件不适宜农耕和建设,以致人口密度低。整体上看,吉安市人口集聚空间格局明显受地形的影响,吉泰盆地人口密集,赣江流域上游山地(赣江河谷西南侧)为人口稀疏。

图4 安福县章庄乡—万安县夏造镇一线人口情况

3.3 人口沿京九铁路、江线集聚

从表4数据显示,2003年、2013年及2017年沿京九铁路、赣江干流线两侧15 km以内范围人口数量占全市总人口比例分别为50%、50%、51%,21世纪以来,沿京九线、赣江干流两侧大约15 km范围内的土地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40%左右,而人口一直保持在1/2左右,并且从上文图3吉安市人口集聚分布图和图6人口密度分布图来看,明显沿京九铁路线、赣江干流区域构成吉安地区热点集聚地带,同时支流沿岸区域成为次热点集聚区。反映出沿河流、交通线地区由于自然条件较好,水土资源优越,交通与城镇建设条件良好,适宜人类开展生活生产活动,人口沿赣江及其支流沿岸集中分布;与此同时,由于近现代交通网络高速发展,以铁路交通为主的现代交通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交通便捷的地区,各种生产和生活活动比较活跃,人口聚集效应就会明显,吉安市人口空间分布呈现沿京九铁路线集聚的趋势。从人口空间分布上可以看出,吉安市目前人口主要沿赣江干流、京九铁路线、吉泰走廊集聚分布,这些人口集聚带对其周边区域人口产生拉力作用,吸引大量人口流入,构成了吉安市人口集聚的基本脉络。

表4 吉安市不同区域缓冲区人口占比情况/%

图5 干流、京九线15 km两侧缓冲区人口情况

图6 吉安市人口密度分布图

4 结论

通过上文对吉安市人口集聚度结果分析,得到如下主要结论。

1)吉安市人口空间分布整体上呈现出中部吉泰盆地集聚度较高,环绕其四周的山区县市较低。全市人口密集区包括116个乡镇,其土地面积占全市的45.04%,人口占全市的比值高达74.12%,平均人口密度达到484.23人/km2;人口均值区包括68个乡镇,其土地面积占全市的36.99%,人口占据全市的比重达20.71%,平均人口密度达到106.11人/km2;人口稀疏区包括30个乡镇,土地面积占全市的17.58%,人口占全市的比值达5.11%,平均人口密度达到55.43人/km2。

2)吉安市人口分布大的格局基本稳定,人口主要向县城及重点镇集聚,其中在吉泰走廊区的县城集聚度较高,整体呈现县城政治经济中心人口集中度高而边缘地区低的格局;沿京九铁路线、赣江两岸平坦地区和周边支流平坦地区人口集聚度较高,其余山地丘陵地区人口集聚度相对较低;从安福县章庄乡—万安县夏造镇一线两侧的人口占比情况看,反映了人口向市域东北部较地势低平区迁移集聚。同时也证实了历史上沿河的平原谷地发展较好,山区发展较弱,人口空间分布也遵循这样的规律,平原谷地区人口聚集度较高,而山区人口集聚度相对低。

猜你喜欢

吉安市赣江人口密度
吉安市:“四化四早”防返贫 构建“遇困即扶”新机制
治理赣江
赣江潮 大型原创交响组歌音乐会在昌举行(下)
赣江潮 大型原创交响组歌音乐会在昌举行(上)
吉安市老年大学正式揭牌
吉安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雨落赣江 〔外一首〕
高速铁路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
关于我国房地产价格的思考
厦门市流动人口分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