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初探
——以张家口市主城区为例
2020-04-29姜乖妮董宏杰
王 苗 姜乖妮 董宏杰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1 概 述
慢行交通就是把步行、自行车、公交车等慢速出行方式作为城市交通的主体,有效解决快慢交通冲突、慢行主体行路难等问题,引导居民采用“步行+公交”、“自行车+公交”的出行方式.[1]不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到何种水平,它均是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中鼓励与支持的.
2015年7月31日,国际奥委会经投票选出2022年冬奥会将由北京市与张家口市联合举办,届时,张家口市将是世界了解中国的又一个窗口,同时,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一个重大国家战略.张家口市处于京津冀经济圈的核心位置,在2022冬奥会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全市的交通建设突飞猛进,制定了“交通一体化先行,构建交通网络互联互通”的规划模式.慢行交通作为城市交通出行方式中的一类独立出行方式和城市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的优劣对未来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另外,随着近年来城市空间的发展与扩张,更多的道路设计及改造过多的关注了机动车的通行需要,造成张家口市主城区步行交通、自行车交通的不安全系数增大,城市重要地段的慢行环境较恶劣.因此,在2022冬奥会大背景下建设张家口市主城区慢行交通是紧迫而重要的,不仅能够积极推进张家口市慢行交通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实现人与人面对面身心交流、体验城市的精彩生活感受,进而提升张家口的城市形象,并有利于落实张家口市绿色生态、绿色城镇、绿色产业、绿色能源、绿色交通五个发展体系.
2 张家口市主城区慢行交通系统现状分析
从空间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本文将慢行系统分为慢行廊道、慢行核及慢行区三个层次.
2.1 慢行廊道
慢行廊道是指可供步行、自行车等慢行交通方式通行的线性廊道,是慢行系统中占主导地位的线性联通空间,这些廊道与各个区间的慢行核相连,进而构成网络结构的慢行系统.[2]
2.1.1 步行道
步行是慢行交通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居民每次出行必不可少的伴随或者独立出行方式,同时,步行能够增进人们情感交流,促进城市活力的提升.张家口市主城区地形北高南低,东西两侧为山体,一条河流贯穿南北,城市形态呈带形,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良好,张家口市主城区步行线路的建设能够支持城市休闲购物、领略历史文化风貌和提升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对张家口的城市活力与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笔者根据道路路面宽度,将张家口市主城区内的道路做了等级划分,并对区域内一些主要道路进行了调查.总的来看,主城区内的步行道建设情况基本良好,只有部分道路未设置步行道,采用了与非机动车道合建的方式,安全性较差,如表1.
表1 道路建设情况分类
图1 朝阳西大街与中兴北路交叉口
2.1.2 自行车道
自行车道是慢行交通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低碳出行的主要推行方式.近年来,随着城市中机动车数量的增加以及共享单车的发展,居民骑行出行意愿不断增加.目前,张家口市主城区内自行车道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城市道路交叉口,设置了安全岛来引导机动车流、非机动车流、行人流,使其能够较好的各行其路(图1).但在部分道路和很多老街区仍然存在自行车与机动车混行的现象,自行车道路权不足,安全性较差,自行车道与机动车道没有任何隔离,无法满足自行车的出行需求,还对机动车产生影响,降低了道路的通行能力,极易引发交通事故.另外,有些道路虽然设置了自行车道,但是宽度过窄,不符合《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6)中关于人行道最小宽度的规定.
2.2 慢行核
慢行核指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的核心、出行目的地,它是慢行系统中重要的控制点,慢行行为吸引的核心区域,即步行、自行车出行强度较高区域.[2]在慢行核周边,慢行交通处于优先地位,与城市风貌景观、休闲观光、商业及教育紧密结合,通过对慢行核的设计,形成代表城市特色的区域,吸引人们参与多彩的慢行生活,减少对机动车的依赖.根据市民不同的活动目的,可将慢行核分为景观核、商业核、社区核、学校核、交通核等.
城市景观环境是满足人们的需要而产生的,其具有深刻的社会内涵.增设道路绿化与活动空间,为慢行者提供良好的视觉感受及功能体验是非常必要的.景观核在张家口市主城区内的空间分布较好,覆盖整个市区,布局位置相对较为合理,基本能够满足居民休闲活动需要(图2).但是,部分景观核的出入口处与城市道路慢行系统的驳接关系较差,容易导致道路交通的拥堵.
图2 部分景观核空间分布
商业街、商场等商业核作为人流聚集的一个主要场所,承担着贸易流通的作用,是城市运行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作为城市中重要的节点,其应具有良好的可达性和一定的视觉观赏性.
张家口市主城区内大多数商业核周围的交通网络及设施较好,可达性较高,市民通过“步行+自行车+公交”或“步行+公交”的慢行交通方式能够便捷的到达商业核,满足日常购买需求.武城街(图3)是张家口市区内最繁华的商业步行街,毗邻素有明清建筑博物馆之称的张家口堡(俗称堡子里),但是,两个功能区衔接较差,商业区未能带动历史街区的发展,形成两极分化的局面.另外,该区域的交通系统较发达(图4),人们通过公交可以很方便的到达,但步行街内人车矛盾较突出且缺乏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商业街入口处的道路交叉口处交通较混乱,对应的指示灯及标识牌等设施指向性差,存在着安全隐患.另外,商业街内缺乏景观建设,不能给消费者带来良好的视觉体验.
图3 武城街现状图 图4 交通分析图
2.3 慢行区
慢行区指按照城市干道及自然环境等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的分隔因素科学划分的拥有一定规模的城市慢行区域,区域内通过设置低等级道路网、快速路及主次干道上的人行设施以及少量的自行车专用道,为市民的短距离提供独立、安全的步行与自行车道路空间.[2]按照上述划分方式,张家口市主城区可划分为多个慢行区,每个慢性区将现有的慢行核及慢行廊道结合起来看,基本上能实现慢行廊道与慢行核的连接,但也存在很多不满足的情况,以主城区内某处慢行区为例,如图5所示,其北邻建设东街,南邻工业东街、西至钻石北路,东至胜利北路,该慢行区内,公园是慢行核,各级道路上的人行设施、自行车道及公园内部的步行通道为慢行廊道,从图中可以看出:
图5 慢行区示意图
整个慢行区内有8处公交站点,布置较为均匀,可以实现公共交通路线的全覆盖.但是,钻石北路及建设东街上人行道建立不完善,没有专用的非机动车道,不利于自行车的使用,公园内部的慢行廊道与城市道路上的慢行廊道驳接不是很好.
3 张家口市主城区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策略
3.1 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加强慢行交通系统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
慢行交通是交通出行链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多种交通模式出行中必不可少的交通模式.各种模式之间安全、便捷、舒适的换乘以及各类用地之间良好的衔接是确保慢行交通出行的关键因素,在制定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时,要侧重考虑慢行交通系统与其他交通系统的衔接与转乘的安全、可靠、便捷.
当前正值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时期,土地利用规划与各项资源的分配是其中重要环节之一,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公用设施用地、绿地与广场用地8大类城市建设用地的科学合理布局规划能有效缩短道路使用者的出行距离,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是合理布局各类用地的位置,协调各类用地之间的关系,使交通出行的距离和时间尽可能地优化.因此,在城乡规划时,要科学合理地规划土地利用,实现不同土地利用属性的区域之间的交通通道网络达到优化.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 50180-2018)对于居住区的划分标准,在城市国土空间规划中,按照各级生活圈和街坊对于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设施的配套要求进行配置,同时,在国土空间规划的指导下,进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优化与落实各类用地边界和配套设施,以增强慢行交通与其他土地利用的衔接.
另外,慢行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将城市中可供停留休闲的公园、广场等公共空间得以串联,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与沟通,提升城市活力,所以,慢行系统与城市景观环境的良好衔接亦能够使城市的空间结构更加清晰,有利于市民的出行,满足人们的交往,利于城市良性循环发展.
3.2 按功能所需完善各级慢行道路的设施配置
张家口市主城区城市形态呈南北向带形,其城市道路随形就势.在进行张家口市主城区的慢行道路分级时,可将城市的主干道路设置为主要慢行道路,城市次干道与支路设置为普通步道,沿清水河的步行道设置为滨河绿廊,城市外环路设置为外环绿道,如图6所示.
图6 改造策略示意图
主要慢行道路实现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完全分离,机动车道设置公交车专用通道,非机动车采用红色沥青铺装,并绘制醒目的标识,沿道路两侧设置鼓励人们绿色出行或带有冬奥元素的设施小品等,主要慢行道路要体现张家口市的文化特色,彰显城市活力.普通步道建设要满足一定的慢行条件,基本实现步行的安全畅通,在学校、社区、车站等区域实现慢行系统的覆盖,满足市民日常慢行需求.滨河绿廊要结合清水河现状景观,通过种植乔木、灌木等植物,将该廊道打造成为张家口市南北向贯通的特色慢行通道,提升城市形象.外环绿道可提供市民周末活动场所,可进行长距离的骑行,跑步、散步等,丰富市民生活.主城区内慢行道路要连接城市大型公园绿地,同时还要在道路交叉路口处,或结合学校、社区等人群活动聚集区设置小型绿地、街头公园,实现市民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
而在慢行道路的细节设计上,在普通步道上可通过拓展街道空间,设置可停留的街道空间,为行人提供休憩放松的地点,市民可真正体验慢行交通空间带来的便利.同时,要采用港湾式停车空间,不挤占自行车道,自行车的临时停放可采取立式停放模式,充分利用立体空间,并结合自行车停放,在背侧设置休憩座椅,一举两得(图7).
图7 可停留的街道空间
另外,可将部分区域的道路设置为单向行驶,以增强道路的通过性,并大大提升路段的安全性,减少交通拥堵等现象,把更多的路权让给行人,腾出的道路空间,设置自行车车道,以达到增加慢行空间的目的(图8、9).
图8 单行道示意图 图9 单行道示意图
3.3 提升慢行交通系统的可达性与安全性
可达性是慢行交通系统使用率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在张家口市主城区的建设中,尤其是新区的规划、建设与管理、资源配置中应将慢行交通优先安排,通过规划慢行交通系统,提升慢行系统通行的舒适度,吸引更多的市民在短距离出行时选择步行、非机动车等慢行交通,可以在公共交通无法覆盖的区域推行自行车交通,且为了鼓励市民的使用,在城市道路中保留自行车交通空间的同时,还需推行共享单车,将自行车交通与公共交通实现联运,如图10所示,将共享单车停靠点设置在公交车站处,与公交站牌统一建设,可有效解决“最后1公里”现象.通过设置公交车专用车道,保证即使在道路发生拥堵时,公共交通亦能顺利通行,保护城市公共交通的通畅和便捷.
图10 共享单车示意图
安全性是保证慢行交通系统使用的首要条件,要完善安全措施,避免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共板设置,确需共板设置时,要采取安全隔离措施,防止行人和非机动车出行冲突,合理设置必要的隔离护栏、隔离墩、阻车桩等设施,推广应用电子监控设备,阻隔车辆进入人行道行驶.全面实现行人、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有效安全分隔.
4 结 语
慢行交通是绿色环保的出行方式,张家口市作为国务院批复设立的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及京津冀地区重要的生态涵养区,构建绿色城市慢行交通体系既能减少交通拥堵,又能减少空气污染,更是实现张家口市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坚持绿色发展是落实中央“两区”建设目标的必然要求,建设以新型能源为动力的公交系统与自行车系统、步行系统相互补充形成的慢行交通体系是贯彻落实“两区”建设发展的重要体现,建设城市慢行交通系统是城市良性发展的必要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