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唤醒工业“旧忆”,成都“故事”上新

2020-04-28周书婷许小燕李周羲

产城 2020年9期
关键词:遗产文创成都

周书婷 许小燕 李周羲

当轰隆隆的大工业队伍进入21世纪以后,用高耗能、高污染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做法骤然叫停。工业发展迎来新的征程,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工业文化做更好的支撑。今年6月,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推动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实施方案》提出,坚持把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作为推动老工业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加快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工业文化。

彼时,恰逢我国复工复产工作全面铺开。以网红旅游为主、未深度挖掘相关内涵的工业遗产短期跟风开发,一时间暴露出诸多弊端,难以实现长远发展。如何结合过去的经验与基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吸引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探索工业遗产改造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模式和经营理念,成为现阶段各城市发展所面临的更深层次的问题。

硬性保留,弹性开发

尽管国内工业遗产改造目前处于早期探索阶段,但早在2016年,成都就已开始通过资料查阅及现场踏勘、公众参与等多种方式梳理这一相关资源,逐渐摸清成都市工业遗产的现存情况。2017年,成都公布了这份关于工业遗产点位的推荐保护名录,涵盖当时成都市区内留存最好的一批工业遗产项目。

同时参考国内外城市工业历史保护规划的成功案例,成都市规划局牵头编制了《成都市中心城区工业历史保护规划》。通过考察评判对象的稀缺程度、建造价值、历史价值、科技价值、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再利用价值等,建立起一套成都工业遗产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划分出保留、再利用、待保护、已保护4种类别,对入选的工业遗产点位进行分级归纳。这套保护体系与指标的建立,不仅科学地结合成都实际情况对相关工业遗产点位进行划分,也标志着成都工业遗产改造的相关工作已有系统化的指导。

“工业遗产不仅包含了物质性的显性文化遗产,也包括隐性的人文遗产。”成都市规划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一方面,登录在《成都市中心城区工业历史保护规划》中的工业遗产点位,成都将做硬性的保留。另一方面,在具体到每个点位的保护工作上,为将工业遗产能够更好地被保护和再利用,成都采用弹性保护的方式,譬如划分不同情况下保護范围线的界定、提出“片段保留”的可能、聚焦容积率平衡及奖励政策等,甚至在基本的保护规则上提出“一事一议”带方案上会的方式。

此后成都工业遗产保护工作再上台阶,逐渐迈入更成熟的发展阶段。2018年,成都市第九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正式公布,共有15处历史建筑入选。其中,原成都机车车辆厂灯光球场、空军制氧厂旧址、白药厂旧址和四川机器局碉楼入选,成为历史建筑保护名录首次将工业遗产纳入保护的案例。

2020年5月,成都市政协副秘书长(兼)、民革成都市委会专职副主委张健指出,目前国内工业遗产旅游正处于萌芽发展阶段,有规模有品牌的工业旅游地还较少。成都市应抓住历史机遇,将工业遗产旅游做大做强,提质增效,向世界工业遗产文化传承的迭代升级转变。

多点开花,成都记忆又增“新味”

2017年,成都东郊记忆景区入选国家工业遗产旅游基地。这座脱胎于成都国营红光电子管厂的创意公园,将成都工业遗产的诸多价值再一次带入人们的视线。根据《成都市中心城区工业历史保护规划》可查,现阶段被成都纳入工业遗产名录的有27项。其中已保护的有3项,再利用的有8项,待保护的有11项,需保留的有5项,包括了原西南金属结构厂旧址、国营锦江机器厂、国营锦江电机厂等。

工业遗址资源的丰富,给予了成都在打造特色工业文化时可大展拳脚的先天优势。近年来,随着城市更新、产业升级转型加快,成都逐渐涌现出了一批通过工业遗产保护和改造实现城市更新的典型案例。有的尽管尚在规划建设中,但对相关区域社会效益的影响已可见一斑,有的遗址经改造后已成为了新地标,吸引了大批文创资源入驻,促进周围区域经济发展。

长流河工业遗址公园:新格局下,工业“大象”正重生

一提起青白江,很多老成都人还犹记曾经占据其“半壁江山”的四川化工集团(简称川化)与攀成钢集团(简称攀成钢)。在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因与市场节奏难相适应,自1958年开始高炉和转炉就不曾停止工作过的川化与攀成钢,在2016年迎来全线关停的结局。

在这两座工业“大象”倒下后,占地面积广阔的旧厂与生产线依然刻印着青白江近六十年的工业化之路。“这是一份庞大的、关于我国三线建设工业历史的资源。”青白江区先进材料产业功能区管理委员会相关项目负责人赖孝坤表示,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它当做历史标本,应当从其具体情况出发,挖掘激活内涵,使其在新的时代里焕发新的生命力。

衔接生态资源,重塑城市品牌

过去几十年里,青白江的发展与大规模的工业息息相关。生态环境较差,存在空气、水污染是大多数当地人的印象。当成都开始建设“公园城市”,青白江也从曾经的产业与城市“分离”发展的方式中抽身,转变为将发展贯穿于城市生态与城市生活中。

对青白江而言,在这场转型之路上,以川化与攀成钢为代表的工业遗产改造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在对工业遗产保护利用过程中,若是将工业历史资源与生态资源、产业资源有机结合,将能推动整个区域可持续发展。”赖孝坤表示。因此,青白江区政府在对川化、攀成钢工业遗址及附近的长流河综合考察后,决定在青白江老工业基地核心区规划建设长流河工业遗址公园(又名“大时代1956”公园)。

长流河工业遗址公园占地480亩,地处青白江老工业基地核心区,覆盖川化、攀成钢原厂区部分区域和长流河中游段。其规划定位为传承青白江工业文化、留存城市历史记忆、承载工业创意设计、集聚高端商务办公等新经济新业态的城市空间。

在“大时代1956”公园的一期工程中,以开放式公园、“海绵城市”“宜居水岸”等理念打造的长流河核心区滨水绿道建设项目,对长流河沿线河堤及两岸绿地都将进行打造,以形成“景观化、景区化、可进入、可参与”的滨河绿道景观。“我们期望在这座公园里,市民能够一年四季看到不同的景色,因此将在这里种植樱花、香樟树、蓝花楹、合欢、银杏、红枫等具有较高观赏性的植物。”赖孝坤表示,大片的绿化加成,既能营造连续且富有变化的城市美景,也能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

改造传统产业,孕育未来中心

“川化与攀成钢本身就是一处活态的‘中国三线建设工业文化遗产。”赖孝坤表示,厂址曾经保存下的每一栋建筑、每条生产线,都印证着我国独立自主的工业精神。但时间在流淌,未来在继续,面对新时代的需求,工业遗产改造不应止步于保护纪念过去的丰碑,而应成为孕育未来的摇篮。

位于青白江区智慧产业城工业遗址片区的长流河工业遗址公园二期工程,一面覆盖着川化、攀成钢原厂区部分区域,一面毗邻生长大数据、智慧物流等尖端产业的智慧产业城。作为攀成钢转型升级后的代表性企业,积微物联正诞生于此。其依托自身的钢铁资源优势,以“互联网+”产业整合改造传统产业,凭借O2O模式构建起大宗商品全产業链服务生态圈。

产业在革新,企业在进步,遗址也在改变。围绕着“将城市的工业记忆存放在公园之中”的规划思路,青白江区政府计划在长流河工业遗址公园二期工程中,借川化、攀成钢遗存的川化氨罐、钢厂冶炼车间、铁路支线等场景,建设主题广场、博物馆、铁路文化公园、高端酒店等项目,以建成集休闲、生活、景观、博览、文创、演艺、旅游等于一体的智慧中心。“未来的‘大时代1956公园,将是集商务办公空间、文化艺术交流窗口、工业文明传承载体、品质生活示范绿带‘四位一体的成都活力新核心与魅力新地标。”赖孝坤表示。

60年前,因国家重大工业项目川化、攀成钢建区,青白江区成为国家“一五”时期规划建设的西南第一个工业区,逐步发展成四川省内最大的冶金、化工基地,是我国工业发展史上耀眼的存在。

如今,新时代到来,“因厂建区”“因工兴区”的光辉历史成为过去,青白江区转身亦是复起,又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在西部大开发迎来新格局之际,川化、攀成钢遗址将衔接起生态资源、产业资源,为提升青白江区城市品牌形象继续发挥光与热。

完美文创公园:以文化创意定义利用新模式

完美世界集团选址成都市成华区八里庄二仙桥原“禾创药厂仓库”,在保留了原苏式红砖红瓦的“工业遗址”风貌基础上,建设起集团第一个文创产业园区——完美文创公园。现园区由8个独立仓库、一个冻库及2栋人才公寓组成。

构建文旅艺术空间

成都市成华区东郊记忆艺术区管委会副主任杨晓川介绍道,完美文创公园是一个基于文创IP孵化的创新型数字文创产业园区,以完美世界控股集团引领的文化娱乐产业为产业主轴,以音乐、影视、游戏创新文化为产业内容集群,围绕产业人才教育、原创内容创作、IP及艺人孵化、文娱产品消费为主构建产业生态圈。同时以产业带动、共享共建、投资关联的方式,搭建产业技术平台,形成产业内容IP“漏斗效应”,力争实现大量原创内容、IP、艺人的孵化与产出。另外完美文创公园建设还遵循原真性、完整性的原则,与二仙桥公园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呈现出“公园式、开放型、聚产业”的特点。

一直以来,政府与企业致力于合作、定向招商的运营模式,打造产业运营及技术平台,来构造园区的产业生态链。结合成都文创资源禀赋,依托完美世界集团优势资源参与产业生态圈建设,以科创空间为载体,完美文创公园集成打造围绕影视、音乐、教育为产业主轴的生态场景,高标准建设产业功能平台,快速聚集了华星璀璨、中视瑞峰、木加互娱等一批高质量文创企业,基本涵盖了产业人才教育、原创内容创作、IP及艺人孵化等产业链条,目前1.5万平方米文创公园已聚集60余家企业,入驻率达到98%,实现年产值1.5亿元。

今年初全国首个“5G文创综合体”落户完美文创公园,目前,完美文创公园已与中国电信成都分公司正式达成战略合作,迅速建设“5G文创综合体”项目,在园区内率先搭建优质5G网络环境,建立5G创新实验室与创新空间,并打造出多个 5G应用场景,如5G云课堂、5G云livehouse、5G云直播等。

“园区汇聚的游戏、影视、教育、音乐等多个文创项目,也将在5G文创综合体中深度融合进来。后续将围绕5G技术应用开展数字音乐节、国际电竞活动、二次元IP节、创意光影展等潮流文化活动,以期实现5G场景内容多元化、潮流化的极致体验。”杨晓川补充道。

秉持新理念,探索新模式

作为成都工业遗产数量最多、分布最集中的中心城区,成华区遵循“传承与发展结合、传统与创新互动、特色与融合同步”的理念,探索运用了“保护与利用并行、资源与文化互动、产业与品牌兼容、功能与环境互融”的新模式,深度挖掘工业遗产历史、文化和时代价值。完美文创公园工业遗产利用,正是运用了这种模式。

实践中,成华区紧紧围绕“成于中优,华在文商”的工作主题,以“产业立区、文商兴区、改革活区、品牌强区、环境优区”五大兴区战略为支撑,着力提升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差异化竞争优势。一方面坚持“工业遗产+主题园区”,以工业遗产为特色品牌和载体,确立“影视音乐、数字娱乐、创意设计”主导方向,增强产业集聚特色支撑;另一方面坚持“文旅地标+消费场景”,通过改造利用转型升级,集合音乐、美术、戏剧、摄影等文化形态,丰富文化体验消费内容;同时坚持“政府引导+多元参与”,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结合城市有机更新推动区域建设发展,有效提升工业遗产活化利用综合竞争力。

如何对工业遗产进行更新利用?在杨晓川看来,“通过近几年深入实践,我们感到实现工业遗产活化利用方法很多,途径也很多,但最根本、最直接、最有效的还是创新驱动发展。”他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在发展思路上求创新,以人城境业融合发展为视角,科学定位工业遗产保护;二是在实践路径上求创新,强力推动政府单一主体向市场多元化主体转变;三是在改进招法上求创新,实施因地制宜和社会经济效益并重的保护利用策略,努力实现历史与现实、传统与潮流、文化与人的交互融合。

关于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平衡,杨晓川则认为保护与利用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只有把工业遗产保护好,才能实现再利用;只有把工业遗产利用好,才能实现老工业基地的浴火涅槃、蝶变新生。

随着《推动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实施方案》的发布,工业遗产正迎来焕新升级、活化利用的高光时刻。完美文创公园区域将继续按照成都市委市政府“建设一批高品质科创空间和产业社区”的工作部署要求,成华区“成于中优,华在文商”的工作主题,加快建设文商旅融合发展示范区,以高品质科创空间建设为立足点,着力构建影视产业生态圈、探索打造5G+影视新业态,将完美文创公园建设成为立足西部、辐射全国、享誉国际的5G科技文创融合发展新地标,助推区域经济快速增长和城市品质全面提升。

107文创园:“萌”创自然发“声”

为全面贯彻“天府成都文旅成华”的理念,成华区政府发挥其成片集中的空间资源优势、载体富集的工业文化优势,构建了东郊记忆艺术区,并希望实现老旧物业的“腾笼换鸟”,向文化创意产业的迈进。

作为成都首批15个特色地块综合改造之一,位于东郊记忆艺术区核心位置的107文创园,于2019年开始啟动改造。目前园区总平、景观、主体建筑改造已基本竣工,预计会将在今年12月初全面正式开放。

新的更新,旧的更旧

107文创园原是成都市纺织品有限公司、四川省五交化公司、宝泰实业有限公司的仓储用房,由4个砖混结构和1个框架结构仓库组成。其中,1-5号仓库修建于上世纪70年代,单体面积约2000平方米,6号仓库修建于1986年,建筑面积约1万平米,历史底蕴浓厚。

“我们保留建筑本身具有历史感、时代感,以及在文旅特色的基础上保留其独特红砖风貌,在复建配套楼及临建商业街体现现代风格+红砖背景的结合,使得‘新的更新,旧的更旧,形成时代与时代间的冲击。”萌想星球107文创园总经理谢祥德表示,未来将着力把107文创园打造成为成都历史建筑保护区典范、文旅成华新坐标。

在改造过程中,107文创园遵循三个原则。一方面,遵循定位。规划原则上匹配项目旅游文创园区的定位,不仅做到产业匹配,更是做到规划设计匹配,做到园区可游可享的产业阵地表达。另一方面,匹配业态规划。在匹配业态区功能时,充分考虑旅游文创产业的功能和动向,再根据业态价值,将具有不同功能的部分划区域展示。同时,按历史保护建筑改造。107文创园作为“中优”五区首批15个特色地块(特色建筑)“留改建”项目,为工业保护建筑,原则上不对建筑外墙结构及附属物进行改造,着重为园区内景观规划改造。

创意“萌生”,品牌互动

打造独具自身特色故事、强调品牌力是4.0版园区势在必行的发展路线。未来园区运营将不再仅仅是物业租赁,如何联动商家与企业实现互动,甚至将自身触角外延到其他产业,实现跨界共生,都是园区运营值得探讨和努力的。为此,拥有自己特色IP的主体品牌,最能帮助实现这一互动。

107文创园以“萌”这一亲近且口语的表达为其大主题大方向。其先是为实现大众互动,而非拒人以千里之外,易被更多人接受和识别。同时,“萌”主题具备诸多外延的可能性。另外,“萌”在当下不仅是可爱的代名词,更是萌生、萌芽、萌动、萌创,这也与文化创意产业这极富想象力的定位相似——只要来这里,创意萌生,活力无限。

在“萌”理念的打造上,107文创园一是体现在建筑中,为实现园区的“萌”,园区非常重视景观功能区的打造,以部分地面彩色沥青拓展创想空间,同时用红砖建筑保留老岁月痕迹。二是产业功能构建上,园区采用“一仓一主题”聚合产业空间,如音乐创意基地、品牌创意工作坊、运动创意体验区等。同时,园区亦做了大量留白,以期未来空间共建共生开放合作,届时也将全面开放,促使多功能活动场所为创想发声。“我们还经营着自己的文化空间,以乐天的‘说唱俑形象结合成都特色大熊猫,打造‘布后院子,让美好和萌创自然发生。”谢祥德表示。

联动共创,多元化发展

为给今年12月开园做好充分准备,107文创园正不断引入众多特色文化企业以及创意文化活动。目前,四川万达影业、方糖设计、泰一品牌策划、索卡音乐文化、骨火文化、良相设计、梵木正火艺术中心等知名文化企业均已与园区达成合作。

同时为丰富运营丰富创意与经验,107文创园也与众多本地社群组织加深合作,打造大社群链接平台,让更多青年参与到园区共创中来,比如,公益社群组织者爱思青年、workface、靠谱会、麻辣即兴、时空运动、拆书帮等。“我们常说,园区现在就是一张白纸,如何去绘制、去上色,依靠的不仅是园区内部的力量,更需要外部的参与与互动,你们希望它是什么样的状态,我们就共同创造这样一个状态,总而言之,我们希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创。”谢祥德表示。

107文创园的建筑改造与功能设置,遵循着“商+产”的形式。其保旧增新的改造与全开放式格局,让它变成适合现代功能需要的建筑,既传承了历史也使其物有所用,较好地完善了城市东郊形象。未来这里将逐渐形成一个城市中心区,达到新旧建筑共存共荣的多元化发展。同时,通过改造和活化利用,能让其更好的融入社区,而这也是城市有机更新和社区活化的有益尝试。

深挖特色,助力城市更新

尽管目前成都拥有较多的工业遗产,但在行业刚起步的大环境影响下,其活化利用的相关研究依然处于探索阶段,出现部分工业遗产改造项目业态相对单一、工业空间类似其他传统公共空间等现象,缺少有特色的竞争力。

追根溯源,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是在对区域内的工业遗产进行改造活化时,改造者欠缺系统化的考虑,未结合多方面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挖掘,错失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机会。另一方面则在于改造工业遗产时需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等,对改造者来说形成了一定的经济压力。为快速获利,部分改造者倾向于用简便的商业运作模式改造工业遗产,促使工业遗产改造项目出现雷同的情况,特色难显,遗产本身的原真性也被破坏。

对城市而言,工业遗产应当是一份最为独特的文化遗产,其蕴含着这座城市工业发展的历史脉络与文化气息。要实现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甚至能参与进未来城市发展的新征程中,需采用科学的手段对工业遗产进行改造。在保护好相关建筑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活化设计,以核心的特色文化为主导,统筹周边发展,以实现工业遗产活化与城市发展相辅相成的目标。

对于成都而言,一方面可从整体出发,继续统一整合成都市的工业遗产资源,提取现存工业遗产的共性和个性。在将共性作为总主题的前提下,给予每个工业遗址个性发展的空间,使其各有区分。同时,相关部门可统筹各类资源,以工业遗产为核心融合周边业态,在满足现代城市功能需要的基础上进行空间重构与功能置换,打造特色鲜明、效应突出的工业遗产改造项目。

另一方面,可建立明确的、有针对性的保护发展政策,甚至可对部分有特殊价值工业遗产的改造工作提出重点指导。同时利用信息技术鼓励社会资本入驻,带领群众积极参与进工业遗产改造项目中,并以此为载体,融合工业旅游等各项资源,激发工业遗产新活力。

猜你喜欢

遗产文创成都
陶溪川文创街区
遗产怎么分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穿过成都去看你
数看成都
千万遗产
成都
遗产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