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骨折患者如何护理?
2020-04-28刘召琼
刘召琼
骨折就是指骨结构在连续性方面出现部分甚至完全断裂的情况。下肢骨折是十分常见的骨折类型,各个年龄层均可能发生。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工业和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在由此导致的意外伤害事件中,下肢骨折发生率较高。下肢骨折根据发生部位不同分为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干骨折、髌骨骨折、胫腓骨骨干骨折以及踝部骨折等。下肢骨折发生后,患者骨折局部出现明显疼痛和肿胀、活动功能受限,甚至还可能造成神经血管损伤,并伴随感觉异常麻木等症状。对于不同类型下肢骨折患者需要结合症状表现、骨折严重程度、年龄等确定治疗方案,一般有手术复位固定治疗、牵引治疗以及石膏固定保守治疗等。由于下肢骨折患者骨折发生时较突然,骨折后活动功能受限、治疗周期长。因此,在治疗的同时还需关注科学的护理。对于下肢骨折患者该如何进行有效的护理呢?
一、现场急救护理
下肢骨折往往是在交通意外事故或意外跌落等事件中发生,所以应首先从现场急救护理开始。第一,需要对患者身体状况做出全面细致的检查。如果存在休克、窒息、昏迷以及呼吸困难等危及生命安全的情况时,需要优先做出相应处理。第二,包扎止血。大部分下肢骨折患者伤口出血可通过加压包扎法进行止血,如果出现大血管出血,可以应用止血带进行迅速止血。如果条件允许时,可采取充气止血进行止血,要对压力与时间进行详细记录,止血带应用过程中,每隔50 min需要放松一次。第三,将患者骨折局部妥善固定。条件允许时可应用医用夹板进行固定,如果条件不允许可就地取材,例如运用木板、树枝等进行固定。如果实在无法找到任何固定材料,可将患者骨折一侧肢体和健侧肢体进行捆绑固定,在完成了上述初步的处理之后,需要立即将患者转运到附近具有医疗条件的医院接受后续的诊治。
二、一般护理
首先,对患者病情详细观察以及护理记录,重点是各项生命体征。还需对皮肤温度及颜色进行观察,并了解肢体血液循环状况,通过询问了解患者疼痛状况,同时引导患者维持肢体正确功能体位或者维持相应的治疗体位。
三、心理护理
下肢骨折多为意外伤害事件所致,由于发生较突然,患者在骨折发生后不可避免地出现恐慌、担忧以及紧张等不良情绪。手术等治疗之后,隨着康复训练过程中产生的疼痛感以及活动受限等,均会使患者心理状态受到影响并产生焦虑、悲观等不良情绪。因此,需要特别关注下肢骨折患者的心理护理,积极与患者做好沟通并了解其心理状态,同时向患者讲解下肢骨折疾病和治疗有关的知识,告知患者通过积极治疗以及康复训练能够恢复的程度和达到的治疗效果,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引导家属为骨折患者提供关怀与呵护,加强社会家庭支持系统,促进患者康复。
四、药物护理
下肢骨折患者往往需要应用镇痛、抗菌消炎药物进行治疗。所以需要加强患者用药护理。例如告知患者需要严格遵医嘱应用相关药物,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用药治疗后的具体情况,特别是部分抗菌消炎药物应用后,患者可能发生不良反应而出现擅自停药或减小药物剂量的情况,因此,需提前向患者讲述药物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同时加强用药监督和管理,确保患者科学、规范用药。
五、饮食护理
下肢骨折患者通常应该维持髋关节屈曲约15°以及外展0°,踝关节维持背伸90°,保持足尖朝上。股骨颈骨折需要确保患肢维持适当外展中立位,这样能够预防外旋内收的发生。患者在卧床休养期间,应定期坐起或者翻身,并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通过咳嗽促进排痰,能够避免肺部感染的发生。
六、体位护理
下肢骨折患者通常应该维持髋关节屈曲约15°以及外展0°,踝关节维持背伸90°,保持足尖朝上。股骨颈骨折需要确保患肢维持适当外展中立位,这样能够预防外旋内收的发生。患者在卧床休养期间,应定期坐起或者翻身,并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通过咳嗽促进排痰,能够避免肺部感染的发生。
七、并发症的预防护理
下肢骨折患者由于受到骨折创伤、疼痛、卧床等因素影响,出现出血、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所以需要注意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例如密切监测体温、尿量以及创面出血等相关情况,对于局部进行压迫止血,必要时补充血容量。为了避免患者神经受损,需要对肢体末端血运和感觉状况进行详细观察,防止肢体发生过度牵引,如有异常需要立即上报医生。对患者骨折创面需密切观察,观察局部是否存在渗液、红肿以及热痛等。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前,患者往往存在肢体肿胀、疼痛以及麻木等,需要立即告知医生。为了避免患者发生肌肉萎缩以及关节僵硬等并发症,还需结合活动能力鼓励及早开展适当的肌肉收缩练习和关节活动等。
下肢骨折的发生给患者生活及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治疗同时做好相应护理,有助于促进患者骨折的愈合,预防相关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