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方法及临床合理应用探究
2020-04-28王克现
王克现
【摘要】中药炮制方法与其临床用药效果息息相关。中药临床应用不仅需要考虑中药药性,因为中药药性会直接影响药物治疗作用,还要考虑中药临床,只有正确的配药以及合理的炮制,才能满足临床的辨证治疗效果。本研究主要探讨中药科学合理的炮制方法,以及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确保中药在应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中药;炮制方法;临床应用
中药治疗是我国中医治疗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药大多是自然界的天然植物、动物等原生药材,在应用时多需要经过加工炮制,才能供临床使用[1]。在炮制过程中,因药材的药性、调配以及在中药理论上的不同,所以需要严格监督每一个环节,确保炮制方法满足中药的临床与药性两方面,才能有效提高中药的安全。
1中药的炮制方法
通常中药在临床应用时,要先把其含有的毒性成分祛除或者降低,才能确保临床使用的安全性。根据中药理论,不同的中药在炮制祛毒的方法上也是不同的。以朱砂为例,朱砂含有的重金属汞离子属于剧毒物质,如果应用了错误的炮制方法,例如用火锻的炮制方法,不仅不会祛除毒性,反而会因为析出汞离子而增加其毒性[2]。因此,在中药临床上,朱砂常用的正确炮制方法是水飞法,不仅能祛除朱砂的毒性,还能保留其有效药用价值。中医有“是药三分毒”的说法,某些中药所含的有毒成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实际上又是有效成分,如过多地破坏它,反而会减轻其药效。例如,苦杏仁的主要作用是止咳平喘,其药用成分是苦杏仁苷,经酶的作用水解后会形成“氢氰酸”,氢氰酸对呼吸系统具有止咳祛痰的作用。在苦杏仁的炮制过程中,为了确保苦杏仁苷不会被水解破坏,一般会采用炒、焯等炮制方法。但在炮制苦杏仁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焯法的水温和时间、炒法的火候等,如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误,都会使苦杏仁产生相反的作用[3]。除了以上炮制祛毒的方法外,在临床上还会使用到净制祛毒、制霜祛毒等。净制祛毒简单来说就是鉴别药材不同部位的药性作用,将有毒的部分祛除;制霜祛毒则是将药材制成粉末状,例如一些具有油脂性的毒性药材,通过去油制成粉末来祛除毒性或是消减毒性。
2 中药炮制的临床合理应用
中药在进行临床应用时,除了要注意炮制方法,还需要重视其配伍、用量与疗效之间的关系。中药一般是按照“君、臣、佐、使”的原则进行组方,某些中药配伍在一起有可能会产生化学反应,给人体带来不必要的伤害。因此在配伍过程中,一定要尽量减少不合理的药物配伍,避免因配伍不当造成严重后果。中药剂量的合理性也是需要注重的部分。药物剂量的大小往往结节关乎到其治疗效果,若药物剂量过大可能产生毒性或者毒副作用,带来不良影响[4]。另外,针对不同的患者,不同的疾病,药物剂量也是不同的,因此在中药配伍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药物剂量问题。
炮制工艺是否合理,炮制方法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炮制可以改变药物的药理药性,例如,某些性温、有毒的药物经过炮制后,其药性可趋向于平和偏凉,在肺热多痰的证候中发挥显著疗效。除此之外,经过炮制,药物表里作用也能得到改变。有些药物在其表面与里面有不同的药性作用,例如干姜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但是在煨制后可起到温中止呕的作用,而在经过炒炭后,更倾向于温中止血。疾病有层次区分,同样药物也有层次作用以及部位作用之分。同一种药物的不同部位可以应用于不同层次的病症,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病症的治疗要求,在配伍时也需要通过炮制改变药物的作用部位。
3 结束语
在中医治疗中,想要发挥中药的最大作用,不仅需要进行合理、有效的配伍,还需要通过炮制,根据药理药性不同对药性进行调整,灵活用药。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到药物疗效会因炮制方法而受到直接影响,以及在配伍时与其他药物的化学反应。只有确保中药炮制方法正确,中药配伍、用量合理,才能确保在临床应用时的疗效及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李金莲.中藥炮制方法对临床应用疗效的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11):332.
[2]朱艳.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应对措施临床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31):127-129.
[3]马秀丽.中药饮片不同炮制方法对临床效果的影响[J].青岛医药卫生,2018,50(1):54-55.
[4]赵峰,于玲.对比经炮制、未经炮制中药的临床应用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25):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