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物素材运用:抓特质、求鲜活,借人发声

2020-04-28王淦生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人生作文

王淦生

人物素材是最具有备考价值的素材之一,易于识记、应用范围广,如果运用好了,能明显提升作文质量,给阅卷老师以内容充实、材料丰富、论据充足的良好印象。综观近年的高考满分作文,考生在运用人物素材上都具有一定的特色:或略写,或详写;或用单一人物演绎,或综合运用多个人物;或拿来当论据支撑观点,或解读人物别有寄托……这些手法都值得我们借鉴。

技法点拨

1.依题剪裁,定向叙述

人物素材常常有着丰富的内涵,有多个运用角度,适合于多个话题,但我们在具体运用时,往往只取其一,不及其余。写作时要根据作文题目的考查方向和作文立意的需要,找到人物素材与立意两者最契合的点,对人物素材进行剪裁、加工,贴合自己的立意角度进行定向叙述,并且要深入挖掘,做到发人之所未发。如2019年高考浙江卷满分作文《心有笃守,与时俱进》选用了青年导演郭帆的事例,较为详细地叙述了郭导追梦路上的坎坷和为实现梦想而付出的不懈努力,以此论证命题材料中“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这一观点。在郭帆的事例中,考生抓住了他“少年时的梦想”“高考时的失意”“课余时间的努力”“北漂时的走偏”“赴美学习时的旧梦重燃”以及“拍摄《流浪地球》的努力和取得成功”這样一条“人生曲线”,证明了人要“坚持自己的想法”才能写出成功的“生活的作品”这一中心论点。

2.同类叠加,增强论势

面对作文题构思作文时,如果觉得使用单则人物素材不能有效论证自己确定的中心,或者不具备征服读者的气场,就可以将同类的人物素材有机地罗列在一起,使之形成一种“集团效应”以增强作文的论证气势和力度。被叠加使用的人物素材要有共通之处,要共同指向并服务于写作中心,风马牛不相及的人物素材绝不能放在一起使用;此外,还必须注意做到“异质选择”,即按不同时间、不同领域、不同风格等标准选择人物素材,避免重复列举,从而向阅卷老师展示自己丰富的素材积累。

须注意的是“摆事实”的同时还要“讲道理”,要对人物素材进行深入剖析,或从相同角度来论证中心,或从不同角度来揭示观点。内容确定后,形式上可以稍加美化,如可以采用排比句,句式尽可能一致,力求营造铺陈之美。如2019年高考全国卷Ⅱ满分作文《忆五四峥嵘岁月,请长缨不负青春》,采用了同类叠加的素材运用方法,将程开甲、王继才和徐本禹这三位年龄横跨老中青、身份包括科学家、农民、留学生,但都有着共同坚守、相同奉献精神的人物组合在一起,并作了简要而富有文采的表述,赞美了三个人放弃舒适生活,为祖国奉献青春的优秀品质,证明了每个人应当服从祖国需要,在祖国最需要的岗位上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让青春和生命更有价值这一中心论点,使作文内容充实,富有气势,增强了说服力。

3.精选一人,贯串全文

只选定一个人物,集中笔墨详细介绍,借助对这一个人物各个方面的议论分析完成对中心论点的论述,或是借这个人物新编故事、抒发情感,突出作文的主旨,这样的写作方法就是“精选一人,贯串全文”法。运用这一方法时,要注意精心选择人物素材,这个人物的言行、事迹必须与作文的主旨高度吻合。这个人物可作为新编故事的主人公,也可作为全文分析议论的唯一对象,还可作为抒情的一个触发点。需要注意的是,写作中要找到人物素材与作文题的契合点,行文时要有意识地向作文题靠拢,让人读后能迅速找出人物素材与作文题的内在联系。议论文可边叙边议,也可引申评论,评论要有针对性,要指向主题。散文、记叙文则通过抒情性表达和借助故事情节来表现作文主题。如2019年高考全国卷Ⅱ满分作文《寻药华夏,不枉年少》,就是为鲁迅小说《药》中的夏瑜这一形象虚拟了一个“穿越时空来到我们身边”的情节,以他在当今社会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贯串全篇,以“寻药”为主线,以“寻药华夏,不枉少年”为主题,通过“我曾是一个寻‘药的青年”“今天的你们也要做‘寻药者”“‘寻药自然是漫漫长路,需上下求索”这样三个层次来具体论证,收到了很好的论证效果。

4.反弹琵琶,以不同显不俗

俗话说:“撞衫不可怕,谁丑谁尴尬。”人物素材的运用也一样,“撞车不可怕,司空见惯才尴尬”。虽然人物素材众多,但写作时经常用到的人物素材就那些,要想“不尴尬”,我们在人物素材的运用上就应该学会颠覆常规,进行逆向思维,以收到标新立异的效果。

譬如许多一直为人们所称道的正面人物,其言行往往也存在着某些瑕疵,或是某些时候亦会出现不尽合理,甚至与真理背道而驰的地方,我们可以针对这些不足之处,或全面或局部地进行“反弹”。如2019年高考上海卷满分作文《中国味》从“愧对江东父老”和“给天下一份安宁”这两个角度表达了对项羽自刎乌江这一行为的理解和认同,并且赞叹项羽的“乌江之刎”是“不惧生死的豪迈”,是一种“中国味”!这便是一种独立思考的精神的体现,使作文观点富有新意。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1:A同学初中成绩总是年级前5名,他很开心,自信。但是当他考入了重点高中后,发现自己一下子跌到全年级186名!他十分痛苦,觉得很失败,整日闷闷不乐,家长忧心忡忡……

材料2:在校艺术节或校运会上,没有任何特长可以展示的B同学看到其他同学轻歌曼舞秀才艺,绿茵场上展技能,总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

材料3:C同学总认为自己平凡、不出众,比如长相普通、家境一般,因而常常自我封闭,和同学相处不太融洽、不开心……

面对以上同学的烦恼,你怎么看?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何以解忧,唯有直面

◎张远卓

曹操有一句诗,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我钦佩曹孟德的才学与韬略,但对他的这句话却不敢苟同。我以为借酒解忧,纵解得了一时,也解不了一世。醉得再深,也有醒来的时候,一旦清醒,这“忧”依然会“上心头”。“重量级”饮者李白的“举杯销愁愁更愁”才称得上是至理名言,它告诉我们:以酒解忧,徒增忧愁。

对待人生中的喜和忧,我倒是很欣赏汪国真的一话:“人虽然是哭着生,却一定要笑着活。”人生中难免坎坎坷坷,跌跌撞撞,如果遇上一點挫折和不顺便忧心如焚,甚至痛不欲生,将自己的整个生命浸泡在泪水之中,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所以,“笑”,应该是我们应对苦痛和烦忧的最好方式。

但是,这种“笑”绝不是为了掩饰苦闷,更不是麻醉自己,而是如鲁迅先生所言:“用笑脸迎接悲惨的命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面对生命中的各种艰难险阻,拿出直面的勇气和战而胜之的决心。

张爱玲曾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里面爬满了虱子。”可是,有些人只看到“华美的袍”,有些人眼里只有“虱子”。而我们应做的,是能透过华丽的袍,找出暗藏的“虱子”,并剔除掉这些“虱子”,还生命以华美。

英国著名小说家简·奥斯汀曾经历过人生中最大的失意:她与流亡贵族汤姆·勒弗罗伊一见如故,相爱至深。然而,为了家族的复兴,汤姆却选择了悄悄地离开她。面对失恋的苦痛,奥斯汀也曾在长夜里痛哭过,但她却很快走出了这一人生困境——她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遭遇,理性地分析了自己的处境,决定用写作替代情绪的消耗。那段时间,她写下了《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等世界名著,成为全球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在《傲慢与偏见》一书里,她这样写道:“与往昔怨恨,是今时之阴影。”所以,她抛却怨恨,直面人生,最终将苦难的经历转化成了一笔巨大的财富。

沉湎于个人悲欢,往往难以自拔;只有敢于直面苦难,才能走出人生困境——奥斯汀做到了,所以她最终收获了人生的成功,创造了生命的辉煌。

骆以军在散文《我爱罗》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女孩,受了情伤,于是整日麻醉自己,过着每天在酒吧中等待天明的日子。一天,她又喝得烂醉,蹲在巷口吐得满地都是,正在颓废时,突然听到一阵密集的脚步声,抬头望去,发现是一群人,正迎着朝阳跑步。“他们已经开始了今天的生活。”女孩长叹道,“而我还留在昨夜。”

叔本华曾经说过:“一切生命的本质,就是苦恼。”人这一生中,谁都会遭遇苦恼,但我们不能一味在长夜里痛哭,否则就会被苦难吞噬,从而失去明天。唯有摆脱阴暗,追随阳光,我们才会拥有全新的生活。“有时看起来你被生活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冯骥才的这句话一语挑明了人生与生活之间的辩证关系,值得我们铭记于心。

我们可能无法选择自己的生活境遇,但可以选择自己对待生活的态度,直面生活中的悲欢荣辱,做到“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如此,我们定能收获充实、有益的人生。

点评

作文借翔实的人物事例和富有哲理的人物名言论证了这样一个道理:我们在遇到坎坷和挫折时,既不能麻醉自己,浑浑噩噩,亦不能沉湎其中,难以自拔。正确的态度是:直面苦难,努力进取,化苦难为财富,收获全新的生活。作文论证时,在例证和引证的基础上,注意了正反对比,凸显出“直面人生”的重要意义。作文的论据来源多为文化名人,这也使全文洋溢着一股浓浓的文化气息,语言隽永。

猜你喜欢

人生作文
人生中的某一天
黑白人生
斜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