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险管理在早产儿PICC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0-04-28石光莲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0年8期
关键词:早产儿输液风险管理

姚 欣,石光莲,亢 苗

陕西省安康市中心医院:1.新生儿科;2.儿科,陕西安康 725000

风险管理模式是指对医务人员、药物、设备、医疗护理制度、护理技术进行管理的一种活动[1]。目前,临床上对于早产儿的静脉输液常采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护理过程中常常会有风险事件发生,严重危害早产儿的身体健康,降低其生活质量[2]。因此,对患者、医护人员、环境、医疗技术、药物及护理制度进行风险管理,能够大大降低临床风险发生的概率[3]。PICC技术能够减少早产儿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疼痛刺激,进而保证患儿能够及时、准确地进行输液,极大地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取得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4-5]。本研究对风险管理在早产儿PICC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80例接受PICC置管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1~5 d,平均(3.9±1.1)d。研究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1~7 d,平均(5.1±1.3)d。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均为早产儿,家属自愿参与本研究,并同意对其进行随访;所有患儿病情较稳定,意识清醒;无其他疾病。

1.2.2排除标准 对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过敏,不能承受使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后产生的不良反应(皮疹、咳嗽、妊娠、低血压、高钾血症);患儿家族中无精神病史。

1.3方法 置管中使用1.9F型管,置管后用生理盐水2 mL每4小时冲管,输液完毕用6.25 U/mL肝素盐水封管。

1.3.1对照组 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对该组早产儿进行饮食指导,每日定时对早产儿进行病情观察记录,并录入医院信息系统,时刻了解患儿病情。

1.3.2研究组 研究组患儿采用风险管理方法。(1)成立输液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下设3名主管护师为组员[6]。每周定时召开输液室护理风险管理会议,对近期发生的输液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探讨,查找风险因素,分析风险原因,并制订具有针对性的规避风险发生的护理对策。(2)细节管理,因为护理风险多源于细节,疏忽细节容易引发风险事故[7]。(3)急救救护,急救患儿的救护也是输液室风险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因此,风险管理中要加强输液室抢救药品、抢救设备的管理和监督。专人负责,做好日常维护,保证运行状态良好。加强急救药品的监督与管理,确保100%的正确率,避免因用药错误导致风险事件[8]。(4)患儿输液流程实施电子信息化管理,具体包括医生电子处方、电子输液标签、治疗单扫码直接打印输液标签。安装电子信息化输液叫号系统,指导家属根据患儿的编号对号入座[9]。输液大厅安装大屏幕显示屏,滚动播放患者输液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相关事宜、日常生活保健常识、常见病和多发病的预防及紧急情况下的急救等专业知识[10]。(5)提升护士综合素质,定期安排专家讲座,开展药物知识学习班,加强对特殊药物的认识和掌握,开展静脉输液技能培训班,提高护士静脉穿刺技能。

1.4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研究组和对照组患儿风险管理调查统计结果(家属服务态度满意度、健康教育覆盖率、事故/差错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投诉率),采用国际通用的生活质量评分(QOL)评定量表评估两组患儿护理前后QOL评分(食欲、精神、睡眠、疲乏及疼痛),两组患儿PICC护理中常见风险(堵管、液体外渗及可疑感染)发生率及两组患儿住院期间的疼痛评分(管理前、管理15 d后、管理30 d后及管理45 d后)。

2 结 果

2.1两组患儿风险管理调查统计结果比较 见表1。研究组患儿事故/差错、不良事件发生率、健康教育覆盖率及投诉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家属服务态度满意度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儿风险管理调查统计结果比较[n(%)]

2.2两组患儿管理前后QOL评分比较 见表2。两组患儿管理前QOL评分(食欲、精神、睡眠、疲乏及疼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管理后QOL评分(食欲、精神、睡眠、疲乏及疼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儿管理前后QOL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管理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管理后比较,#P<0.05。

2.3两组患儿PICC护理中常见风险发生率比较 见表3。对照组患儿PICC护理中堵管、液体外渗及可疑感染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患儿PICC护理中常见风险发生率比较[n(%)]

2.4两组患儿疼痛评分比较 见表4。两组患儿管理前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管理15 d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管理30 d后和45 d后患儿疼痛评分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两组患儿疼痛评分比较分)

3 讨 论

3.1风险管理在早产儿PICC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前临床上对早产儿常使用PICC,逐渐代替了静脉切开的方法,PICC已逐渐成为治疗和抢救早产儿的重要方法[11]。随着PICC的广泛使用,发现早产儿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较多不良反应,例如机械性静脉炎、导管堵塞及血栓。临床上由于早产儿免疫力较低,PICC置入后出现的并发症会影响患儿预后[12]。因此,在临床上使用风险管理的方法能够大大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促进患儿的治疗进程。

3.2风险管理在早产儿PICC护理中对事故/差错、不良事件、投诉、患儿家属服务态度满意度、健康教育覆盖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相关医学研究表明,早产儿PICC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能够对事故/差错、不良事件的发生进行有效预防,从而有效降低护理投诉率,提升患儿家属服务态度满意度及患儿生活质量[13]。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儿事故/差错、不良事件发生率、健康教育覆盖率及投诉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对照组患儿家属服务态度满意度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研究组患儿管理前QOL评分(食欲、精神、睡眠、疲乏及疼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管理后QOL评分(食欲、精神、睡眠、疲乏及疼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上述相关医学研究结果一致。其原因是因为实施风险管理后,减少了临床风险的发生,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针对风险发生的原因进行干预,大大减少了风险的发生率。

3.3风险管理在早产儿PICC护理中对患儿并发症、疼痛的影响 PICC护理中常出现的并发症是PICC导管感染,导致其感染的因素有置管技术、患儿免疫功能、导管留置时间、患儿健康状况及无菌技术操作。PICC护理中常发生的并发症为静脉炎,其发生的主要原因为患儿肢体活动、护士穿刺技术、导管型号及送管速度。相关医学研究表明,在早产儿PICC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缓解患儿疼痛,促进患儿早日康复[14]。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儿PICC护理中发生堵管、液体外渗及可疑感染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儿管理前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管理15 d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管理30 d、45 d后疼痛评分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上述相关医学研究结果一致。其原因是在风险管理中为了减少感染发生,护士对患儿病房空气环境进行了定期消毒,保证病房清洁,减少医护人员在病房的走动,定期对敷料进行更换,严格进行无菌操作。同时,选取合适的血管及导管,减缓送管速度进而预防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

综上所述,对早产儿采取风险管理,能够降低PICC护理过程中风险的发生率,护理质量大大提高,同时增强了院内医护人员对风险的防范意识,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早产儿输液风险管理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颈枕输液袋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损伤早产儿预后的影响
风险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