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顺义:歌词里的军人本色
2020-04-28董保存
※文/董保存
“……花好月圆的时刻,你不会留心我,我的红帽徽在远方默默闪烁……假如一天风雨来,风雨中会显出我军人的本色……”响彻抗洪江岸的这首昂扬歌曲,正是军旅词作家石顺义创作的《军人本色》。数月前,当新冠疫情肆虐的时候,它就大大地火过一回。有人做过粗略统计,今年春节以来,在网络、传统荧屏上,这首歌重复播放量近亿次。
兵“心”与军歌
军队文艺创作要求从实际出发,深刻反映现实部队生活,要说真话、抒真情,说战士的心里话。石顺义在新兵连时,指导员问一个小战士:“你想家吗?”“不想!”再问:“想不想?”“不想!”全连都跟着喊。指导员再问:“说心里话,到底想不想?”沉默了一下,小战士掉眼泪说:“我想家。”
20年之后,石顺义写这首歌词时,脑海里就是新兵入伍教育的那个情景。琢磨来琢磨去,石顺义决定,从这里起头:“说句心里话,我也想家,家中的老妈妈,已是满头白发……”那为什么来当兵呢?往大里说,保卫祖国。说具体的,我们是为了最爱的人。“你不扛枪,我不扛枪,谁保卫咱妈妈,谁来保卫她!”第二段升华到家国情怀,写“有国才有家”——“你不站岗,我不站岗,谁保卫咱祖国,谁来保卫家!”
歌词写出以后,正赶上下部队参加采风活动,遇到了为《小白杨》谱曲的作曲家士心。石顺义拿出一个小本儿,给他念了《说句心里话》的歌词。士心当过侦察兵,自然懂得这种感情。他说:“这个行,你放我这吧。”这一放,一两个月没信儿。突然一天深夜,士心把电话打到了空政文工团歌队队长家里。士心在电话里哼唱《说句心里话》,越唱越激动,他非常兴奋地对石顺义说,这歌啊,请等着吧,一定会火。
这首歌给了阎维文之后,阎维文也拍手叫好,第一次到部队试唱,战士们听得特别激动,都说这首歌唱出了他们的真情实感。
与歌唱家阎维文(左)、作曲家臧云飞(右)切磋作品。
“唱出军威的歌”
石顺义写出了一批军旅抒情歌曲之后,一直琢磨着创作一首让士兵兄弟们唱起来浑身是劲,唱得山摇地动的歌。
有一天,阎维文来找他,想要一首演唱中能跟观众互动的歌。他觉得,下部队慰问演出时,不能光唱《小白杨》《说句心里话》《想家的时候》这样的抒情歌曲,得有一首一下就立起来的、很振奋的歌!这和石顺义不谋而合。
石顺义借用“藏头诗”的形式,“一杆钢枪交给我,二话没说为祖国,三军将士苦为乐,四海为家,哪里有我,哪里就有战士的歌”……这样就把“一二三四”赋予了更深的内涵。
这首歌,臧云飞谱曲,跟阎维文多次磨合。词作者、谱曲者、歌唱家,三方共同努力,终于完成了气势雄浑的《一二三四歌》。
此时,正是1993年的严冬,央视春晚正在征集歌曲。他们3位在飘飞的雪花中,打了一辆“面的”,赶到春晚剧组去见导演。石顺义清楚地记得:
我拿了一个巴掌大小的录音机,在导演办公室给他放歌。那是第一版的歌曲,录音效果一般。但就放了两分钟,导演“啪”地一摁录音机开关,说:“就是它了,马上准备录音。”
那年的春节晚会上,阎维文演唱的《一二三四歌》取得了空前的成功。这首歌也从此成为了新时期军歌当中的翘楚。
树长千丈总有根
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一个晚上,石顺义下班回家,妻子说,有个陌生人送来几斤绿豆、几斤小米,也没留下名字,只说这是家乡特产,放下东西就走了。石顺义一看,那个装小米的粗布口袋还打着补丁。石顺义心情很不平静。“这是某位一直没有忘记我、惦记着我,却已被我淡忘的父老乡亲送来的。”
那天晚上,他回想着自己的成长经历。他说:“歌词一下就涌上来了:‘我生在一个小山村,那里有我的父老乡亲……啊,父老乡亲,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那个晚上,石顺义边写边哭。
曾创作过《珊瑚颂》《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的老作曲家王锡仁是第一个被感动的人。
拿到歌词后,他很快谱成了曲子。在电话里,他给石顺义哼唱这首歌的旋律,唱着唱着,老作曲家哽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