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植荷花塘自清
2020-04-27王德志
王德志
“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犹记得深秋时节,细雨生凉,漫步云龙湖荷风岛,见秋荷萧萧、铅华洗尽,不由想起画荷名家之壶先生作品《清涟》。
之壶本名杨正伟,中国美协会员、书协会员,徐州书画院国家一级画师,曾任徐州市政协委员、民进书画支部主委,现任徐州西楚山水画会会长、徐州民进书画院名誉院长。他先后师从国画大师何海霞和一代宗师李可染,在书品、画品、人品上均得到恩师的真传和启悟。他一生潜心画坛、淡泊名利,退休后更是深居简出,专心研习书画。虽已年近七旬,仍健步轻盈,目光炯炯,长发披离而洁净,一副艺术家典型的清高形象,让人一见清心、俗虑顿消。也许是其品性使然,近年来尤喜画“莲”。
莲,生于污泥,长于清波,其藕洁白,其叶青碧,其花芬芳,千百年来深受文人墨客追捧,被视为圣洁的化身、君子的代表。即便在道教与佛教,莲花同样占有至高无上的位置。道教十分尊崇莲花,称莲花为“仙花”,很多道教名山上都有莲花山或者莲花峰。观世音菩萨常年端坐莲花台。儒道释作为人类文明的精神传承,均极力宣扬并倡导学习莲花的清白、圣洁精神。这种礼赞之情,在北宋周敦颐的《爱莲说》得到极致的表述:“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出淤泥而能保持洁净、莲茎中空而其外挺直、亭亭玉立而绝不依附……这不正是古今中外人们一致追求的君子品行吗?
世间无限丹青手,哪个不爱莲?王冕、陈洪绶、八大山人、石涛、吴昌硕、张大千、齐白石等等,這些画坛巨擘,皆以生花妙笔,创作了一幅幅匠心独运的莲花图,或素净纯美、或生机昂扬,或凄凉寒塘、或寂寞秋江……虽因时代背景各异、画风技法不同、个人意趣有别,其作品也各具面目,有着不同的艺术感染力,但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精神始终是他们表达颂扬的主题。
之壶先生把我国传统文化《易经》的阴阳原理,巧妙地运用于“莲”画艺术创作之中,他的“莲”,迥异先贤,别开生面,悠然意远,潇洒自得,有一种无欲无求的出尘气度。居高俯视,莲叶淡墨团团、铺排相叠于水面之上,莲蓬阴阳项背、饱满丰硕;独立寒秋平望,荷梗亭亭净植的身姿巧妙地穿插荷叶之间,点线面的组合像一群无声的舞者,却又似乎有万千语言。仅用极浓极淡二色,却能舒展出万千气象,传递着不可言传的曼妙和深邃旷远的神韵,仿佛轻易间就达到了人与自然花木的共鸣。他笔下的荷花,不仅超越了花卉本身的属性,也将“青亦清”“莲亦廉”的人文主题,通过创新的笔墨推向更高的境界。
莲花虽置身淤泥之地,却能以清涟净身,逸群出尘,洁身自爱,对世人应是最好的启示和警醒。在喧嚣的红尘世界,面对灯红酒绿的繁华,有些人不能坚守初心,失去本真,成为随波逐流的污秽一员;而有些人却能任尔东西南北风,始终能坚定信念,甘受清苦,似莲花钻出污泥,洗净铅华,绽放出灿烂的人生光彩!
“多植荷花塘自清,勤反腐败政自明。”自古以来,莲花就是为官清廉的象征,清涟就是莲花洗尽污泥的载体。青莲,清涟,清廉,知易行难,人生漫漫,岁月悠长,总会遇到泥泞与坎坷,总会碰见污秽和诱惑。“莲出绿波,飞尘不能污其叶,非莲性自洁。所凭者净,则浊类不能沾。”我想,不管身居何位,也不论身处何境,只要像莲一样,顽强挺拔,心存高洁,志存高远,就一定能让心灵在涤荡污水中更加纯净,让人格在抵抗诱惑后更加完美,让品德在追求廉洁中得到升华。
(作者系民进徐州市委会专职副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