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采集方法和抗生素对痰样本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2020-04-27李娟娟洪伍华侯丽华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抗生素

李娟娟 洪伍华 侯丽华

【摘要】 目的:探究采集方法和抗生素对痰样本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8年7月1日-2019年7月1日接诊的1 921例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采集方法将当中的960例患者分组:常规痰样本采集组(480例)、改进痰样本采集组(480例),另外,按照是否使用抗生素将其余961例患者分组:抗生素组(482例)、无抗生素组(479例),比较不同采集方法对痰样本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影响,以及是否使用抗生素对痰样本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改进痰样本采集组痰样本合格率(59.17%)、痰样本阳性检出率(75.63%)高于常规痰样本采集组(35.63%、38.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抗生素组、抗生素组痰样本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无抗生素组痰样本阳性检出率(63.67%)高于抗生素组(4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照规范流程完成痰样本的采集,可进一步提高痰样本合格率及病原菌阳性率,与此同时,对未接受抗生素治疗的患者进行痰样本采集,可有效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以指导抗生素的规范使用。

【关键词】 痰样本 细菌学检测 采集方法 抗生素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ollection methods and antibiotics on bacteriological test results of sputum samples. Method: A total of 1 921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July 1st, 2018 to July 1st, 2019. A total of 960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routine sputum sample collection group (480 cases) and improved sputum sample collection group (480 case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ollection methods. In addition, 961 patients were treated according to whether antibiotics were used or not.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antibiotic group (482 cases) and the non-antibiotic group (479 cases).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collection methods on the bacteriological test results of sputum samples and whether antibiotics were used or not on the bacteriological test results of sputum samples were compared. Result: The qualified rate of sputum samples (59.17%) and the positive detection rate of sputum samples (75.63%) in the improved sputum sample collec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35.63% and 38.96% in the conventional sputum sample collection group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qualified rate of sputum samples between the non-antibiotic group and the antibiotic group (P>0.05). The positive rate of sputum samples in the biotin group (63.67%) was higher than 43.57% in the antibiotic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collection of sputum samples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 process can further improve the qualified rate of sputum samples and the positive rate of pathogenic bacteria. At the same time, the collection of sputum samples for patients not receiving antibiotic treatment can effectively ensure the accuracy of the test results, so as to guide the standardized use of antibiotics.

由于環境的改变、社会人口老龄化,以及婴幼儿机体抵抗力弱、脏器功能尚未发育完善等影响,导致呼吸道感染患病率越来越高,如果诊治不及时,就会诱发一系列相关并发症,严重时直接危及患者机体健康安全[1-2]。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与细菌、病毒等致病菌有关。痰培养检查,能够确诊感染致病菌,指导临床规律用药,优化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3-4]。所以,痰样本细菌学检测已逐渐成为诊治呼吸道感染疾病及评估其临床疗效的有效检查方法。有研究指出,痰样本细菌学检测效果的准确性易受痰样本采集方法、抗生素等因素的影响,但报道较少。为了进一步证实采集方法、抗生素对痰样本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具体影响,现按照采集方法、是否使用抗生素对笔者所在医院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分组,即改进痰样本采集组与常规痰样本采集组、无抗生素组与抗生素组,以期证实采集方法、抗生素对痰样本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取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下开展研究。现随机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8年7月1日-2019年7月1日接诊的1 921例呼吸道感染患者开展研究,纳入标准:(1)符合呼吸道感染相关诊断标准;(2)年龄范围婴儿至90岁。排除标准:(1)存在认知、理解及沟通等障碍,配合依从性较差;(2)合并心理疾患、恶性肿瘤、先天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等疾病;(3)药敏体质,或对抗生素过敏。按照不同采集方法将当中的960例患者分组:常规痰样本采集组(480例,包括男280例,女200例,年龄26 d~86岁)、改进痰样本采集组(480例,包括男275例,女205例,年龄26 d~88岁)。经过统计学处理,确定两组基线资料(年龄、性别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另外,按照是否使用抗生素将其余961例患者分组:抗生素组(482例,包括男282例,女200例,年龄25 d~90岁)、无抗生素组(479例,包括男283例,女199例,年龄26 d ~89岁),经过统计学处理,确定两组基线资料(年龄、性别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与其家属知晓研究内容、意义,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首先,在采集痰样本前1 d,医护人员向所有受检者及家属进行适当的健康宣传教育,内容包括样本采集流程及配合事项、痰培养检验临床意义及重要性等;医护人员对患者具体病情进行初步评估,结合评估结果,正确填写痰培养检验项目,与此同时,准确标记抗生素的具体使用时间及效果。

其次,在所有受检者入院后第1 d,医护人员开始采集痰样本。(1)常规痰样本采集组:患者使用自然咳痰法进行痰样本采集,即在晨起后,嘱咐患者含服清水漱口,反复3次,再用力咳痰,并将第一口痰液装入无菌容器当中,需要注意的是婴幼儿因无法自主咳嗽,所以痰样本为雾化吸痰,将痰样本送至检验科,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相关规定,完成常规细菌学检验,控制时间为10~60 min。(2)改进痰样本采集组:患者在使用改进痰样本采集法基础上进行痰样本采集,即嘱咐患者在晨起后,先刷牙,再漱口,连续3次后用力咳痰,将痰液装入无菌容器当中,再由医护人员将其送至检验科,并做好登记。检验科工作人员取适当痰液置于无菌试管,然后加入无菌等渗盐水5~10 ml,充分摇匀、振荡5~10 s,接着使用接种环蘸取试管底部浓痰至另一试管当中,反复2次后进行细菌学检验。(3)在常规痰样本采集方法基础上,无抗生素组患者在应用抗生素之前进行痰樣本采集,而抗生素组患者则在应用抗生素后进行痰样本采集。

最后,评估不同采集方法对痰样本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影响、使用抗生素与否对痰样本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影响。

1.3 观察指标

痰样本合格判定标准:采用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对痰样本合格情况予以评价,如下:(1)理想样本,在低倍视野下,可以见到鳞状上皮细胞、白细胞,并且数量分别为≤10个、≥25个。(2)合格样本,在低倍视野下,可以见到细菌种类、鳞状上皮细胞、白细胞,并且数量分别为≤3个、≤25个、≥25个。(3)不合格样本,在低倍视野下,可以见到鳞状上皮细胞,其数量≥25个。如果痰样本监测结果符合(1)和(2),即可判定样本合格。针对不合格样本,需要重新采集、送检、检测至合格。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过程中所涉及的数据均运用统计学软件程序包SPSS 24.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采集方法对痰样本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影响对比

对改进痰样本采集组、常规痰样本采集组的痰样本合格率、痰样本病原菌阳性检出率进行比较,发现改进痰样本采集组患者的痰样本合格率、痰样本病原菌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常规痰样本采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使用抗生素与否对痰样本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影响对比

对抗生素组、无抗生素组的痰样本合格率、痰样本病原菌阳性检出率进行比较,发现两组痰样本合格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无抗生素组痰样本病原菌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抗生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痰液的产生,与肺泡、支气管、气管有关。一般情况下,支气管黏膜腺体盒杯状细胞会分泌出少量的黏液,使呼吸道黏膜始终处于湿润状态[5]。但在病理情况下,呼吸道黏膜、肺泡因受刺激,导致黏膜出现充血水肿,甚至浆液渗出、黏液分泌增多。另外,加上白细胞、吞噬细胞、纤维蛋白等渗出物与吸入性灰尘、黏液的混合,最终形成痰液。痰液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有关[6]。所以,认为做好痰液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一方面有效诊断呼吸系统疾病,另一方面可评估、预测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发展。

目前,细菌学检验是痰检验的首选方法,不仅能够准确判断患者病情发展状况,而且可以有效评估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所以,认为正确采集痰样本是监测病原菌的关键所在。自然咳痰法,是以往临床采集痰样本的常规方式,但此方法所采集的样本易混杂唾液、鼻涕等其他物质,致使样本遭到口咽部细菌的污染,从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以及降低病原菌阳性检出率,增加临床滥用抗生素现象。

本研究结果得出,改进痰样本采集组患者的痰样本合格率、痰样本病原菌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常规痰样本采集组,和朱水龙等[7]提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究其原因为加强患者健康教育、不断强化宣传采集痰样本的相关知识,能够进一步加深患者对正确留取痰样本的认识,使其可以正确用力咳出痰液,以免混入其他分泌物;指导患者完成刷牙、漱口等步骤,可进一步提高口咽部清洁度,减少口腔细菌物/杂物污染,以提高痰样本质量,保证痰标本合格率。与此同时,正确振荡、洗涤所采集的痰样本,可减少痰液当中的正常菌群污染程度,避免杂菌生长[8-9]。以往研究指出,送检时间与痰标本质量呈正相关,例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致病菌在离体后会在短时间自溶[10]。所以,需要及时送检,避免原始菌死亡,以及提高标本病原菌阳性检出率,确保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的准确性,以指导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本研究结果得出,抗生素组、无抗生素组痰样本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无抗生素组痰样本病原菌阳性检出率较抗生素组高(P<0.05),和文献[11]结果相符,说明抗生素的应用与痰样本细菌学检测结果变化存在联系,即使用抗生素患者的痰样本病原菌检出率偏低。所以,建议痰样本细菌学检验尽可能安排在患者未接受抗生素治疗前进行,以提高病原菌阳性检出率的准确性,为其后续治疗提供很重要的理论依据[12]。

综上所述,痰样本细菌学检测结果与不规范的采集方法、抗生素的应用有关。对于此种情况的发生,务必予以重视,为此,建议工作人员在今后痰样本细菌学检测工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范流程完成痰样本的采集,同时确定患者未使用抗生素患者基础上,方可进行痰样本采集,以便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介于本次研究受环境、地区等限制,再加上观察指标不全面,且相关研究报道较少,希望在今后继续探究采集方法、抗生素对痰样本细菌学检验结果的作用影响,以期丰富研究成果,为其他研究开展提供数据支持,以及提升我国痰样本细菌学检验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吴芳芳.血清降钙素原联合痰培养检测在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5(20):3135-3137.

[2]郭婧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致病菌的临床检验特点评价[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28):150-151.

[3]李懿.痰标本在细菌学检验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14):120-121.

[4]易毅.痰培养标本采集处理方法改进对细菌学检验质量的影响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17):2246-2247.

[5]曹慧玲,杭鸣,赵苏瑛,等.痰涂片检出白细胞吞噬细菌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价值[J].检验医学,2018,33(2):115-118.

[6]李晓松,张学军,张凌凌,等.肺炎患者痰细菌学标本采集时机对痰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影响比较[J].医学检验与临床,2017,28(3):61-62,31.

[7]朱水龙,郑玲红.采集方法、抗生素对痰样本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影响研究[J/OL].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9,8(2):153-154.

[8]刘倩,谢志贤.临床检验中痰标本的采集存放和结果解读[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6,15(9):734-736.

[9]李維珍.痰培养标本采集处理方法的改进对细菌学检验质量的影响[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6,28(2):57-58.

[10]侯洁.改进痰培养标本采集方法对细菌学检验质量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5,28(8):253-254.

[11]伍尚剑,雷国大,谭宗宪,等.采集方法和抗生素对痰样本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6,27(16):2718-2719.

[12]李维珍.痰培养标本采集处理方法的改进对细菌学检验质量的影响[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6,28(2):57-58.

(收稿日期:2019-10-21) (本文编辑:张亮亮)

猜你喜欢

抗生素
合理应用抗生素很关键
尿路感染须及时用抗生素
临床用药不得不说的抗生素耐药性
抗生素会让孩子变胖
抗生素
当抗生素的耐药性不断增强
美、德科学家发现新型抗生素
新一代抗生素有望问世
抗生素的使用宝典
抗生素不是坏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