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玻璃声音在装置艺术中的表现

2020-04-26顾少杰

ViVi美眉 2020年1期
关键词:玻璃装置艺术

顾少杰

摘要:在艺术创作手法不断拓新的今日,玻璃艺术品的展现形式也在发生着颠覆性变化。人们使用着玻璃这种传统的材料,运用感官发生不同变化的艺术形式进行创作。本文将从玻璃声音与装置艺术的关系分析展开,来循序渐进地讨论这个话题。对玻璃声音在装置艺术中表现的研究,主要从玻璃声音成为装置艺术造型语言的可能性开始入手,寻找玻璃声音在装置艺术作品中的表现,探讨玻璃声音成为装置艺术造型语言的可能性,及陈述玻璃声音在装置艺术作品中的表现。

关键词:艺术表现 声音装置 装置艺术

一、玻璃声音成为装置艺术造型语言的可能性

1.玻璃声音的发声原理

玻璃声音在装置艺术创作中呈现出独特的魅力,它具有空灵清脆的特征,作为装置艺术非架上艺术的主要形式。玻璃材质的“真材实料”在创作中常有体现,但现在的玻璃艺术带给人们的感官刺激超出了它材料原先显示的魅力。玻璃作为一种透明的半固体,它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可通过化学和物理的调整,使其满足各种需求。玻璃属于由熔融物冷却硬化而成的非晶态固体,硬度高于金属。玻璃用于演奏主要为体鸣乐器发声,清脆空灵的声音深受艺术家的喜爱,广泛运用于乐器弹奏和装置艺术中。

在18世纪中期,玻璃琴风靡欧洲,人类的感知和定位声音范围的方式决定了它优雅非凡且令人迷失的声音特质。当声音超过4000赫兹时,主要通过左右耳间进行辨别发声体,从而通过双耳效应来确定声源的位置;当声音低于1000赫兹时,我们使用声波到达左右耳的“位相的不同”来确定声源的位置。而玻璃琴的音色多数都在1000赫兹到4000赫兹这一范围内,这和我们大脑“不太能够确定”的声音频率范围一致,所以我们无法在空间上辨认出声音的方位,也难以辨别弹奏的材料。

2.玻璃声音的艺术特征

在1761年,玻璃声音的艺术特征在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与查尔斯·詹姆斯(Charles James)一起创造的乐器玻璃琴阿摩尼卡(Glass Armonica)中得以体现,名字源自希腊语中的“和谐”。因为独特的发声方式,它被称作最奇怪的乐器之一。阿莫尼卡是由一组尺寸不一的玻璃碗从大到小排列组成,演奏者用湿润的手指磨擦酒杯边缘,震动发音演奏。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从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早期,受到许多作曲家的青睐,包括Wolfgang Amadeus Mozart、Ludwig van Beethoven和Johann Sebastian Bach,他们的作品都是在玻璃上创作的,后来才被转录为更传统的乐器。爱尔兰音乐家Richard Pockrich通常被认为是第一个演奏阿莫尼卡的人。但这种乐器并没有持续流行到19世纪。德国音乐学家Friedrich Rochlitz在《普通音乐期刊》中说道:“玻璃琴会让神经受到过度刺激,让演奏者跌入沮丧和抑郁的深渊,使得他走向自我毁灭。”当时的演奏家Marianne Davies论证了这个观点。她是一个阿莫尼卡和羽管键琴表演者,巡演多年后诊断出患有抑郁症,起因也正是因为阿莫尼卡的悲郁音调。即使是来听演奏的听众,在短时间内也会在情绪上受到影响。玻璃琴也只是风靡一时,因发声机制存在问题而无法产生足够大的声音来充盈整个大厅,且它的易碎特点不利于运输,这也使其逐渐被现代乐器所替代,Benjamin Franklin将玻璃琴的音色描述为“无与伦比的甜蜜”,玻璃琴的流行让玻璃材质的特殊声音进入人们的心里,让人们知晓玻璃的其他用途,也慢慢揭开了玻璃材质的神秘感。

火焰卡洛普(Pyrophone)是一种18世纪被称为“化学口琴“的乐器。拜伦·希金斯(Byron Higgins)在1777年提出在开放的玻璃管底部使用氢气,并将火焰放置在玻璃管中,这时会产生声音。这是由数根吹制的空心玻璃管加上底部的氢气火焰构成的装置。当氢气火焰在玻璃或者其他管中与足够氧气相遇,混合气体将会充分燃烧并且振动玻璃引发声音。1818年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将声音称为“非常迅速的爆炸”。物理学家John Tyndall证明,如果管子中的火焰接近管子长度的三分之一时会发出爆炸声,爆炸发生的速率与管子的基波或谐波之一相匹配,而且火焰的体积也不是很大。Kastner大约在19世纪80年代发明了该仪器,他在1874年的圣诞前夜提交了这项專利。Charles Gounod试图在他的歌剧《珍妮达》(1873年演出)中加入这个器械,并在巴黎展览(1878年)中展出。

从18世纪以来,玻璃作为一种演奏乐器,从一个时期的繁盛到最后的逐渐衰退淡出历史舞台,主要原因是因为独特的发声机制和易碎不便运输,这使其越来越少弹奏者与欣赏者。玻璃声音装置作品慢慢淡化演奏功能,逐渐成为一种表达情绪或者理念的艺术品。追求视觉形态上的造型语言,彰显材料的特殊性和魅力,发挥材料优势。

3.玻璃声音与装置艺术的关系

装置艺术是拼贴、布置、移动、拆卸的舞台布景及其零件堆砌而成的艺术品,是将艺术作品从分散到组合,被称为20世纪的当代艺术。一个完整的装置艺术品是由场地、材料、情感三个方面组成的。在探讨玻璃装置艺术时,通常指的是纯艺术表达理念的玻璃材料组合作品。在现代玻璃艺术中,玻璃的实用性与艺术性分离,在艺术家们看来,玻璃具有生命并富有无限的可能。玻璃声音与装置艺术的关系可追溯到18世纪的玻璃琴乐器装置,18世纪玻璃声音多为音乐演奏形式存在。玻璃声音在现代装置艺术中将听觉与视觉同步。在视觉冲击下丰富感官体验。玻璃声音装置艺术品多为综合材料类型艺术家和玻璃艺术家创作而成,作品颇具综合性。在材料运用中将玻璃与金属、磁性物体、水或机械相结合。玻璃艺术家在玻璃声听觉与视觉相同步,在视觉冲击下丰富感官体验。在材料运用中将玻璃与金属、磁性物体、水或机械相结合。玻璃艺术家在玻璃声音装置艺术创作中大多带有对玻璃的个人主观理解,显现出对材质的认知。利用玻璃材料的特性表达个人情感观点。装置艺术核心是观念,所要传达的观念并不是艺术家的单方面灌输,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和观众的思想交换中才获得意义。在社会文化和历史的发展下,装置艺术在西方当代艺术重观念、重社会性、重参与性和强调个人感受的艺术背景下,成为西方艺术中主流艺术与大型展览中最有力度的艺术形式。

二、玻璃声音在装置艺术作品中的特殊表现

1.玻璃声音在装置作品中的表演性

从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到90年代,美国和加拿大的一些玻璃工作室的创作倾向发生了改变。那种追求技术、技巧性的表现效果和视觉造型趣味的作品不再受到热捧,而那些极其概念化的造型作品,却跃到了人们的眼前。表演者和观众以及装置品都属于装置艺术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装置艺术是生活经验积累的产物,表演以人自身及其活动为媒介,通过艺术家的表演和观众的参与完成艺术创作。表演中具有动态的过程性,带有瞬间的偶发特点。表演者和观看者以及装置品都属于装置艺中不可分割的部分。MAYA+ROUVELLE是指Lili Maya和James Rouvelle之间的合作。他们在Pilchuck玻璃学校任职期间,扩大了玻璃博物馆的职能范围,开发了一系列声音制作课程。他们的即兴表演通常从玻璃吹制开始,与专业人士Manny Krakowski和Netty Blair精密合作,对容器的形状进行调整后,根据调音和音色对对象分组,并在必要时调整变化(通过重新塑形或将容器充满水)以创建特定的气质。一旦创造了一种氛围,他们就广泛地进行创作,并为它开发出作品。在玻璃制作完成后,用手指摩挲或用琴弓拉奏发出声音。James Rouvelle正在使用琴弓表演。玻璃声音装置艺术作品中声音的部分,声音成为一种可表达的方式。一整个完整的作品中,表演者与作品本身成为一种相互平衡,不可缺少的关系。作品通过艺术家的表演、装置作品和观众的参与完成艺术创作。表演具有动态的过程,带有瞬间的偶发特点,是一次性的。玻璃声音在作品中具有不确定因素,观众可以借助听觉感官内的所有感官体验并且感受作品,并且能对作品中呈现的现象进行思考。

2.玻璃声音在装置作品中的在场性

装置艺术的在场性是要求特定的空间环境对人们心灵的影响力,给予观众直面艺术品时候直接性的体验和本真状态下的努力。装置方式往往把物体本身当作艺术品,而且与当时环境并置为一体。装置艺术在场性的解读方式从本质上来说是拒绝被复制的。

2016年成立的miami巴塞尔设计委员会,尤里铃木(Yuri Suzuk)是2016年施华沃斯基设计委员会的设计师之一。他设计的玻璃互动装置作品名为《Sharevari》。机动装置通过器皿与黄铜锤子撞击振动来产生声音,是历经过严格的酸蚀抛光和频率测试技术打造而成。整个作品由16个黄铜足部组成,顶部为不同大小的圆柱形容器,可发出c1-d3调。除了原创谱曲外,观众亦可以透过感应器即兴演奏创作乐曲。在这件玻璃声音装置艺术中,只有加上环境和观众的参与、听觉视觉的统一之后才是一个完整的作品。高低错落的音调谱成了曲子,清脆爽耳余音绕梁,回荡在整个展厅。有着独特音韵的玻璃材料配合机动装置的敲击,将静与动互补,对听众来说是一场听觉盛宴。

对于弗洛里安·里克纳(Florian Lechner)来说,玻璃是一种可听可见的媒介材料,因此是自我超越的。用他本人的话来说:“我的工作是试图让玻璃作为一种物质来表现精神方面,在这个方面,光、空间和声音是超越物质世界的物质平面现象。”他的作品在维也纳美术学院的圆形剧场演播室中展出。在使用高温玻璃时,熔化和硬化过程使他联想起地质年代中的创世纪,他的注意力集中在鲍威尔的主题上,同时将普通容器的重要性给予一个基本的回答。碗形的作品与壮观的圆形场地呼应传播,装置和非装置以特殊的方式相互联系在一起。

3.玻璃声音在装置作品中的综合性

玻璃材料在声音装置艺术中依靠其他媒介振動发声。这一类作品大量依靠于水、气体、磁体、线传导振动,这时候的玻璃材料属于第三媒介。这时,玻璃材料的形体、大小、厚薄程度、密度都发声,结果会产生不同音调。

中国美术学院的郑闻卿教授曾在上海玻璃博物馆中展出了《透明的声音-Ⅲ》,这是一件由玻璃细丝和机械装置组成的作品。十个玻璃丝组合固定在钢装置上,通过左右摇晃制造节奏。这时玻璃细丝在暗黑的展厅中闪闪发亮,纤长的玻璃丝互相碰撞发出震动声,丝丝入扣,声声入心。声音在这件作品中有很大的参与度,是整件作品的精髓,无以取代。窑制玻璃中,大多是重量感极强的立体作品,而郑闻卿教授将二维与三维相结合,以线作为主要的创作形式,并将脆弱的玻璃丝作为发声体摇晃。这件装置艺术作品冲破了人们对玻璃内心中的既定的概念,以崭新的呈现方式,让人通过聆听声音了解玻璃材质。

结论

声音是感官系统运行中的重要媒介,在大量装置艺术作品中是不可缺少的要素。由于玻璃材质轻薄易碎,并具有清脆声响,它的破碎瞬间是许多艺术家所表达与追随的。玻璃向来被人视为易碎的,危险的,并将常常将玻璃的破碎声称为不详的声音。这类装置作品已经脱离一般的传统艺术的娱乐肤浅功能,而诉观众深层的理性推敲。在玻璃艺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艺术语言越来越丰富,结合当下的机械发展与计算机技术。玻璃装置中声音的会以更精彩更多元的方式来呈现,这是一种多元文化浪潮推动下的必然艺术现象。社会随着人民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对艺术多元性的包容度越来越高,声音在玻璃装置艺术中的探索从未结束。

猜你喜欢

玻璃装置艺术
流水LED灯装置
纸的艺术
轰趴装置指南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为什么沾水后的玻璃不宜分开?
爆笑街头艺术
玻璃上怎么会起雾?
关于几个重要保护定值完善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