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社会广泛参与的教育治理新格局

2020-04-26井光进徐媛媛

教育家 2020年12期
关键词:潍坊市办学评价

井光进 徐媛媛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战略高度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一系列新目标新要求。近年来,潍坊市按照“党委全面领导、部门依法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各方共同推进”总体目标,坚持开门办学、主动向外借力,持续深化“管办评”分离改革,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积极引导家长和社会公众有序参与学校办学、监督、评价和育人全过程,构建社会广泛参与的教育治理新格局,凝聚社会各界认同、支持和参与改革的强大合力,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提供了重要保障。

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

社会力量依法兴办教育是推进现代教育治理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对于吸引更多优质资源,提升教育服务供给水平,加快教育现代化,激发办学活力,创造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探索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新模式。2011年,采用“政府参股、企业出资、产权持股”模式,潍坊市在全國组建成立第一家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山东海事职业学院,为构建“政府统一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职业教育发展格局闯出了一条新路子。目前,全市公办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建混合制、股份制二级学院已超过10个,职业教育混合制办学呈现出集群效应。二是精准施策,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2003年、2013年和2018年,潍坊市人民政府先后出台《关于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加快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民办教育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按照不同时期国家对民办教育发展的不同要求,提出了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推进民办学校分类管理、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落实分类扶持政策、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等,为社会参与办学提供政策引领。2008年以来,通过民办公助、公办民助、合作办学等多种方式,全市民办学校累计吸引社会投资超过200亿元,民办中小学校达到86所,在校生15.7万人,增加了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推动了中小学“大班额”的破解,促进了教育的改革创新,极大带动了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施。同时,民办学校在扩大自主办学权、深化教师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的实践探索,为公办学校提供了有益借鉴。

建立完善第三方专业评价制度

把评价权和监督权更多地交给社会,由具有专业水平的“第三方”对学校进行评价,有利于减轻政府和学校压力,促进学校健康发展。一是创新社会参与的民主协商新机制。2009年,潍坊市首次委托第三方对教育部门评先树优项目进行听证;2013年,为切实提高行政效能,在全国率先开展会议效能评估,创建了社会参与教育的民主协商新机制。截至目前,先后组织教师评价、师德建设、达标验收、评先树优、考试改革、职称评聘、教育督导等协商听证活动70余次,面向学校的检查验收、评比达标由原来的57项压缩到7项,会议、文件下降了47.8%。第三方听证、专家把脉,切实提升了行政决策的水平和效益。二是建立全覆盖的家长满意度调查随访制度。从2010年起,市对县(市区)每年一次,县(市区)对所属学校每学期一次,面向全市120余万学生家长,委托第三方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组织实施。评价指标包括办学水平、班主任工作、任课教师教学、学校安全和后勤服务、学生健康成长、师德师风等,评价结果作为系数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县市区的教育政绩考核、对学校的业绩考核、对校长的职级评价,引导学校将“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促进每一名学生健康成长”理念落到实处。三是建立专家参与学校办学水平评价制度。我们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进17家专业评价机构,组建起专业化的教育决策专家咨询团队,建立了委托第三方用专家评价学校“立德树人、教学质量、教师成长、校园文化、办学特色、争先创优”的办学水平评价制度和校长职级评定、后备校长遴选等制度,切实发挥了专业机构和专家团队的诊断、指导作用,确保让专家评价专业,保障校长、学校能够按照规律治校办学。如连续两届的特级校长评选,我们委托第三方从上海、浙江、江苏、北京等地聘请知名教育专家组织实施,整个评选过程注重教学实绩、育人实效,将单纯、被动的评价,转化为诊断、指导、培训活动。

畅通社会广泛参与监督渠道

形成广泛参与的监督约束体系,引导学校按规律科学规范办学,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是建立完善社会有序参与的学校治理机制。2008年,潍坊市中小学建立了班级、年级、学校三级家长委员会制度,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治理,从思想上彻底摒弃简单地以升学率和考试分数评价教育质量的错误质量观、成才观,成为推动学校治校育人的重要力量。2015年起,全市1137所学校建立了学校理事会制度,吸引社区、“两代表一委员”等参与学校治理,畅通公众参与决策、执行和监督的渠道,实现了“学校的事情学校自己商量着办”,破解了“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弊端。二是在全国率先建立市县校三级联动教育惠民机制。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畅通群众投诉渠道,市、县设立教育惠民中心,学校设立惠民服务站,将8293块印有投诉咨询电话和学籍办理、资助救助、家庭教育等服务事项的“惠民服务公示牌”挂到了城乡社区。在此基础上,梳理“一次办好”事项31项,推行义务学校招生家长“最多跑一次”、中小学转学“网上办”、教育人事教师“零跑腿”、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全覆盖等为民举措,切实回应群众关注,解决实际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现场答复群众咨询事宜16万多件,受理投诉2.6万余件,为民办事25多万件,发布群众需求信息2万余条,群众诉求按时办结率99%以上,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满意度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一。三是建立教育综合督导结果公开公示制度。自2001年起,潍坊市建立了一年一度的教育综合督导制度,坚持督投入、督队伍建设、督重大改革事项,每年两会期间在当地媒体公布督导结果,扩大教育知情权、监督权,切实发挥制度约束作用,有效确保教育优先发展落到实处,对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创新家校协同育人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创新家校共育机制,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是落实总书记要求,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一是建立广泛参与的家庭教育工作体系。自2002年启动“亲子共成长”工程以来,潍坊市围绕“有人干事、责任到人”原则,建立起完善的市县校三级家庭教育工作组织体系。2006年,成立全国首个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咨询公益机构——中小学生成长导航站,为未成年人和家长提供个性化公益心理疏导与家庭教育指导服务;2014年,成立全国首个在民政部门注册的潍坊市中小学家长联合会,指导各级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建设和家校共育活动开展;2017年,市政府批准在教育机关内设全国第一个家庭教育科,负责全市家庭教育工作,自上而下形成了完备的组织领导体系和事业发展推动机制。二是建立丰富多样的家庭教育资源有效供给机制。自2002年开始,我们引入一批知名专家,建立了300多人的专家资源库。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设立1819名学校家庭教育总协调员,市县两级设立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80个,建立起梯队式、全覆盖的家庭教育工作团队。同时,率先研发中国首个集家庭教育课程、咨询、测评、家校沟通和数据管理五大功能于一体的“幸福路——中国家长移动学校(APP平台)”;编写了全国首套分年级成体系的家庭教育课程读物《牵手两代-幸福路上》,确定了“一年四次八课时”的家庭教育课程学时标准。线上线下结合,全面打造丰富多样的家庭教育课程资源体系,更好地满足了家长对家庭教育专业知识的需求。三是创新家校共育活动推进机制。到目前,已连续12年举办6届“家庭教育农村行”活动,惠及家长200余万人次,全面提升广大农村家长家庭教育能力。市县校三级定期举办“父母大讲堂”公益讲座活动,线上参与选修家长达800万人次。每学期开学初,开展“家长开学第一课”活动,超过130万名家长线上观看,在线互动超过40万人,营造了广大家长充分信任教育、尊重教育、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创造了家庭教育“潍坊模式”。

猜你喜欢

潍坊市办学评价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潍坊市“互联网+制造业”的制约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
山东省潍坊市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潍坊市中小微物流企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潍坊全市会展统计培训会议召开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