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丰富德育载体,提高小学生道德素养

2020-04-26岑运洪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40期
关键词:养成教育立德树人德育

岑运洪

摘    要:聚焦教育主题,以儿童的生活为经、内在发展为纬,关注学生的道德成长,引导小学生不断扩大公共视野,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区和国家,主动遵守这些领域生活的规矩、承担责任,成为能独立生活并改善生活、创造生活的人。德育融入学生生活,使之产生体验,才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关键词:德育;养成教育;立德树人

德育内在于生活之中,是生活的构成要素,通俗地说,德育就是生活。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要落实这一根本任务,关键的课程是政治思想理论课。就小学生而言,就是要通过《道德与法治》这一门课程,聚焦教育主题,以学生的生活为经、内在发展为纬,关注学生的道德成长,引导小学生不断扩大公共视野,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区和国家,主动遵守这些领域生活的规矩、承担责任,成为能独立生活并改善生活、创造生活的人。与此相对应的一个很重要的德育观是“生活德育观”,其教育理念启示我们:德育是学校教育的永恒课题,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奠基石。德育唯有融入学生生活,使之产生体验,并持久地、经常地与生活融合在一起,德育才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学校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让每一位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进取、创新和发展,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遵照德育工作“管理制度化、研究群体化、内容系列化、形式多样化、教学常态化”的思路,现就“质量意识、道德素养、文化內涵、家校联动”的德育实践,从几方面阐述。

一、德育为首,树立“抓德育就是抓质量”的意识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德育就是学习做人,它不同于一般的书本学习,因而德育就是质量,校长是德育的第一责任人。实行校长负总责的多层次德育管理模式,让学校教师形成“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抓德育就是抓质量”的共识,是提高小学生道德素养的关键所在。学校要在教师中实行德育目标责任制,要在班级中开展争创“常规管理示范班”等活动,使德育工作常态化。每学期,学校要组织班主任举行德育工作研讨会、培训班,提高教师对做好德育工作重要意义的思想认识,增强班主任的服务意识、奉献意识;学校要定期对青年班主任进行业务培训,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认识、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帮助他们改进工作方法,形成“德育为首、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面育人”的氛围。

二、丰富载体,提升小学生思想道德素养

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收获习惯,可以养成性格;养成性格,可以成就未来。规范行为,养成良好习惯,是提高小学生道德素养的根本保证。

1. 加强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在低年段,要以养成教育为起点。一是抓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标准,抓上学、放学、集队、出操、做操的教育,抓班级的常规管理,抓在校期间生活自理习惯的培养等。如针对低年段学生存在“小自私”(以自我为中心)倾向的特点,二年级《道德与法制》上册设立了“共有与共享”的核心教育主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自我放置于更为广阔的生活世界中,为学生公共意识的养成奠定基础,也为中、高年段的学习打下基础,使低年级的学生能基本达到学校的管理要求。二是抓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依时完成作业,坚持抓写字姿势“三个一”,认真做好复习和预习。三是抓学生自理能力的教育,使学生能够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中年段学生要以学会做人的“榜样教育”为基点,把文明礼仪教育作为提高道德素养的重要抓手。“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榜样学习是人类获得与领悟的重要方式,榜样的示范作用能唤起人模仿的内驱力。古来今往,榜样教育是中国德育中最传统、最常用、最有效的教育方式,因而,学校可结合文明城市的创建,要求学生“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学生回家做好“五件事”,即向父母问好、给父母斟茶、对客人有礼、主动做家务、自觉阅读有益的课外书等,将育人的理想状态具体化。

高年段学生以道德行为和法纪安全教育为中心,深化“学会做人”的教育。德育归根到底是“学德”,而“学德”不经由、不利用学习者自身的经验,就不可能发生。所以,要利用学校的德育阵地对学生加强理想、前途、信念等多层次的教育,通过“道德讲堂”“模拟法庭”等活动,使学生“成人—成才—成功”,而这是育人质量的最高境界。

2. 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

大力倡导主题活动,是德育常态的“撒手锏”。学校的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制作感恩卡、祭扫烈士墓等主题活动都是学生乐于接受的。人的道德发展取决于人自身的道德学习,也取决于自主的道德建构能力,因此学校要通过“英雄事迹报告会”“校园文化艺术节”“重阳敬老我能行”等活动的精心设计,引导儿童发展其德育自主建构能力,让其思考道德问题,反思其接受的道德观念,自主做出道德决定,并在生活中实践这些道德决定,让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成为学生心灵的洗礼。

3. 保障思想政治教育不缺位

小学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主要是《道德与法制》。为落实“关键课程”的价值导向,落实党对国民教育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娃娃抓起”的要求,学校要引导广大师生员工“积小善为大善,积小德为大德”,自觉成为道德的传播者和践行者。如“健康成长,感恩有你”道德讲堂活动,唱一首道德讲堂主题歌曲,看一部道德建设先进人物事迹短片,诵一段中华经典语录、格言或道德名句,讲一个发生在师生身边的感人故事,参加一次“绿丝带”志愿者服务活动,传播身边人的道德故事,营造“讲道德,做好人,树新风”的浓厚氛围。这是让学生心灵荡涤的思想政治教育良方。

三、优化环境,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一所学校的精彩,在于她的文化;一所学校的品位,在于她的精神。一位哲人曾说:“对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确实,校园文化涵盖了班级文化、办公室文化等方面,它表现出一所学校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站在儿童的立场,以儿童生活及其影响作为构建校园文化的核心,将系统与个性要求糅合于儿童生活中,从而柔化生硬的道德规范,内化外在的道德要求。如步入校园,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每一个角落都会育人。我们可设计名人故事、中华经典、艺术亭台、古诗长廊、宣传橱窗等,使其贴近儿童生活,真正使儿童通过校园生活获得自身道德情感的发展。

儿童期是人道德发展的启蒙期,是良好行为习惯、个性品质的形成期,校园生活对儿童的影响潜移默化。因此,校园一侧,可设计伟大思想家梁启超的名篇《少年中国说》,以其形如波澜壮阔、神似暮鼓晨钟而发人深省、催人奋进。它既传承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明,又整合了儿童生活的知、情、意、行,以便使其形成稳定的道德品质。校园既是学生学习、生活的空间,又是放在学生面前的一本德育教科书,每一个文化符号都给师生以浸润和熏陶。为学生美化心灵、丰满灵魂,这就是育人的目标。

四、家校联手,拓宽提高道德素养的覆盖面

家校联手,“小手拉大手”,是我们提高小学生道德素养的“组合拳”。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的言行举止是孩子的模仿样本。学校可以把《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家风家训建设有机结合,开展道德、法治的亲子活动,倡导把学生的家庭建设为“道德与法治家园”“文明与礼仪乐园”。在亲子活动中,各年级在上《道德与法治》课程时,邀请家长进课堂,与孩子一起讲家风家训,实现“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的教育新模式,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道德素养。

思想决定行动。丰富德育载体,上好思想政治教育课,是政治信仰的继承,是革命精神的传承,是民族复兴的动力,是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学校的德育永远在路上,“育人德为先”,我们静待花开。

猜你喜欢

养成教育立德树人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高校学生体育素质养成教育研究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民族高校大学生价值观认同教育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