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观青岛沁于心

2020-04-26魏浩浩

走向世界 2020年2期
关键词:教堂监狱青岛

魏浩浩

如果你心情很差,看到一切美丽的景色,都极为乏味;

如果你心情極好,那任何景色都有“景不醉人人自醉”的魅力。

时常能听到人们赞叹青岛那些惊艳无比的建筑,这些看起来古朴典雅、风格迥异的建筑既能沁人心脾又可以“治愈”人心,即使你喜怒无常,来青岛都将是正确的选择。我们也时常凝视着这些屹立不动的“风景”,它们存在的本身诉说着青岛长久以来的故事,或许周遭在变,而它们从未改变。

冬日里,这些建筑少了些海滨盛夏的鼎沸人气,多了些宁静安逸的韵味,让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从建筑的“静态”中欣赏冬日里的青岛,会有别样的情怀入人心。

看见“你”,仿佛看见历史

青岛历史悠久,6000年前这里就已有人类生存和繁衍,创造了灿烂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和东岳石文化。北魏时期,青岛的崂山已有宏大的法海寺建筑,兴起于唐宋的道院、道庵遍布崂山,唐代起此处对外贸易地位逐渐变得重要起来,成为北方对外贸易口岸,发展成为繁华镇市。

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在胶州湾设防,是青岛城市建置的开始。优越的地理位置也引起了西方列强的注意。从1897年德国侵略者侵占胶州湾起,青岛便开始遭受三代帝国主义奴役的历史长达50年。这段特殊的历史在青岛的城市建设中留下了明显的痕迹,表现在青岛西部老城区就留有20多个国家不同风格的建筑,其中以欧式建筑最为显著,享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美誉。现存德国总督公署、官邸和原警察署及有欧、亚、美等数十个国家建筑风格的八大关建筑群。

每一栋建筑的存在都仿佛是一段不曾改变的历史,或尊荣华贵,或浓情浪漫,或灰暗阴霾。说起沂水路最为著名,乃至在整个青岛老城也名声赫赫的老建筑,便不得不提胶澳总督府了。这里,见证了百年青岛的权利更迭。看着如今威严耸立在此的总督府,似乎还能看到昔日的沧桑历史。德国胶澳总督府旧址建于观海山南麓的沂水路11号。1897年德国侵占青岛后,于1903年始建总督府,其位置正对着进出胶州湾的主路航道,背山面海,居高临下,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沂水路上另一座吸引人的建筑便是海军营部大楼旧址。在向东走到沂水路9号时,深深庭院里的营部大楼就这样不经意地出现在爬满青藤的铁门后。建于1899年的营部大楼与总督早期私邸同期建造,算得上青岛年代最久的建筑之一。海军营部大楼最初是德国高官的官邸,到了1912年,正式成为第二海军营部大楼。1923年,青岛诊疗所迁至于此。后其又扩建为青岛铁路医院,1938年又再次被侵华日军接管。百年沧海,这座楼也伴随沂水路一起见证着青岛的巨变。如今,铁门关闭,庭院深深,像在述说着什么。

位于常州路25号的德国监狱,始建于1900年,是中国近代史上惟一的古堡式建筑监狱。在青岛漫长的殖民史和城市开拓史上,百年沧海桑田,它见证了种族隔离,也见证了这种隔离的消亡。

走人德国监狱旧址的第一眼,便被古老的“仁”字号监房吸引。这美丽的古堡式建筑,红色砖瓦的墙,高耸的塔,配上午后的蓝天、绿树,让人喜爱。作为一座典型的19世纪德国古堡式建筑,它的艺术成就也让不少德国专家感叹,哪怕在德国本土也很难看到了。但谁又能想到,在这美丽的外表下,它的内部却是如此阴暗而可怕的牢狱。监狱内除了“仁”字号监房,还有伙房、浴室、马房、“义”字监房,以及水井、嘹望台、监狱工厂等。如此完整的一座监狱得以保留,在世界上也不多见。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户洒进监狱内部的旋转阶梯,沿着阶梯向上而行,再走人每一层的走廊,很多时候,这里的游客不多,只有三两个人,甚至只有自己在一些区域内游走,让人有一种恍如隔世的错觉,也会感到莫名的恐惧。

进入监狱内部,在阴暗的走廊、厚厚的铁门后,是一间间狭窄、密闭的房间。这些房间让人看到了一种绝望和窒息。哪怕时至今日,这种气息依旧不能被早已敞开的大门所释放。很难想象,当那些囚犯被关押在此时,在失去自由后是怎样一种痛苦。德国侵占青岛的时间是1897至1914年。后来,这座监狱与青岛一起先后被日本、北京民国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占领,并作为囚禁场或看守所。在这里你可以一探德军、日军、国民党反动派使用这座监狱时所发生的沧桑往事。当然,也或许会和我一样,在不经意间,就沉浸在了对历史、自由和人性的沉思中。

时光给了“你”嬗变之美站在太平角一路和湛山二路的交叉路口,靠近路边的那座院落里树影婆婆,高树掩映间一幢红屋顶的石砌小楼隐现,花岗岩砌石的青灰色泽和粗砺质地彰显这座欧式别墅的古朴厚重。步人湛山二路1号的院落,迎面的巨石上镌刻有李四光的个人手迹“地质之光"4个大字。过去85年间,这幢别墅或数度实施“微整形”,但无论建筑本身如何嬗变,小楼却因其后来两位主人的人住,再度声名显赫。一位是著名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地质科学的奠基人之一李四光;另一位是现代诗人、曾经组建了著名的文学社团“南社”的柳亚子。

从1957年到1961年,李四光曾经4次来青在此居住,1961年,因为李四光在北京的居所改造,所以那一次他和家人在青岛待的时间最长,有大半年的时间,他所创立的地质力学新理论,也是他的代表作——《地质力学概论》在这里完稿,奠定了新中国地质科研工作的基础。柳亚子旅居青岛则是在1934年,有关这段时间的记载不多,惟有从他描写青岛的几首诗中可见其与青岛的交集。

在青岛,也有一座优秀历史建筑——莫奈花园,它以太平角一路19号法式建筑为基础,以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为灵感,13幅画作为主题打造滨海艺术主题旅宿。酒店以莫奈的故居仿作,呈现百年前艺术家生活环境。听海、品艺、鉴筑,一天的精致生活从这里开始。

距海百余步,浓浓法国风的蒙萨式屋顶,搭配翠绿树木以及红瓦白墙,更增添了一抹法国的浪漫风情。楼顶的露台可以俯瞰整个太平湾的神秘曲线以及一条沿太平角一路展开的别墅群落的水晶珠链。室内装饰富以流畅的路易十四线条,质感的镶花刻金,室内呈现强烈色彩对比,罗马柱、水晶灯、烛台、鲜花……新古典主义的设计风格,还原法国生活的种种细节。莫奈花园将13个房间以莫奈13幅画作为主题,呈现13个不一样的故事。墙面装饰有莫奈的代表作:如《睡莲》《日出》等,浓浓的艺术气息在空间里肆意蔓延。

莫奈花园宽阔的庭院也是一大特色,虽置身在喧嚣的旅游景区,这个大庭院仿佛置身事外,以安静的姿态凭栏观海。庭院里可以小憩,以及享受下午茶,身心得到放松,让美好驻留身边。

不知不觉间,一栋栋别墅形成了极为文艺的青岛,流经岁月变迁,却愈发新颖独特。时间带的一切,却也带不走建筑本身的风格特点以及灵魂,经过蜕变的它们也让青岛愈发活力四射。

静止的建筑,文艺的青岛当你穿过车水马龙的中山路或湖北路,游走在时上时下的老城中心各条热闹或幽静的大街小巷,只要向着浙江路的高处望去,就一定会看到那座高耸挺拔的圣弥厄尔天主大教堂。据了解,圣弥厄尔天主大教堂建于1932年,由德国设计师毕娄哈依据哥特式和罗马式建筑风格而设计。原本拟建的高度其实有百米,但适逢二战爆发,德国禁止本土资金外流,教堂不得不修改图纸,建成现在规模。但即便如此,在建国前它依旧是山东省最高的建筑。

来到教堂前,就会看到一个很大的广场。广场四周除了教堂主体外,还有圣心修道院旧址同样是非常好看。广场上人们或拍照或闲逛,也有人坐在对面的大饭店门口的阶梯上,正对着教堂发呆。望着教堂主体,56米高的两座塔在阴云的天空背景下,变得清朗和深刻。红瓦覆盖的锥形塔尖上各竖立一个4.5米高的巨大十字架,塔內悬有4口大钟,一旦钟声响起,声音能传数里之外。

步人教堂内部,一种宏伟的气势和宗教感扑面而来。教堂装饰采用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形式,堂内大厅高宽敞明亮,顶棚悬了7个大吊灯。后方设有祭台,配上穹顶的圣像壁画,庄严美观。教堂可同时容纳教徒千人,是青岛地区最大的哥特式建筑。窗户为半圆拱形,线条流畅,显得庄重而朴素。大门上方设一巨大玫瑰窗。值得一提的是,教堂每天早6点平日弥撒,周日8点至9点主日弥撒,主日弥撒还会使用管风琴,也会令人印象深刻。

离开浙江路天主教堂后,沿着浙江路下行,回头再看向这座高大的建筑。在那天阴云即雨的天空下,它屹立在高处,俯瞰着老城的时代变迁,也见证着这座海滨城市的潮起潮落。

走出圣米厄尔天主大教堂,站在浙江路上。一座独漂亮的3层老建筑就这么恰如其分地出现在了眼前。这是位于浙江路和曲阜路交界口的青岛书房,一座典型的巴洛克式建筑。青岛书房(原为“安娜别墅”)建于1901年。建造者和第一任主人是德国商人罗伯特·卡普勒,这位砖瓦生产商为了表达对女儿的爱意,将这一新家命名为“安娜别墅”。随着岁月流逝,别墅几经易主,但其雍容华贵的气度一如当年。

如今的安娜别墅便成了青岛书房。这个名字或许太大,并不如那些细致典雅的书店名一样,从名字里就能听到故事。但当你走人这座书店,看到古旧的老房搭配着复古的装潢,以及那些并不一定是时下畅销却让人忍不住想读的好书时,你会感受到书店主人的浪漫情怀。一本《青岛旧事》,静静地为人们打开这座城市一段沧桑过往,书皮上的旧照片正是不远处的天主教堂,取景应该是肥城路。值得一提的是,青岛书房的3层楼上有两个阳台,站在阳台上,可以看到浙江路、曲阜路的人流和教堂附近的老城风景。特别在雨季里,从这里眺望,红瓦黄墙配着小雨绵绵,阴雨的青岛老城,一种说不出的韵味。

人们时常会感慨建筑本身的华丽外表,时常忽略在一定时间里,它们所存在的意义。当我们在冬日里静观它们,多了一份冷冽和孤独,才能更冷静地感受建筑本身的美好。原来,青岛的冬日,也是这般意想不到,而这份情感都来自于静止的“你们”。

猜你喜欢

教堂监狱青岛
教堂
巧扩监狱
考进来的
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Elizabeth in Pride and Prejudice
监狱堪比天堂
美丽的青岛
关键时刻
缅北监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