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化学:疫情面前敢担当应对市场更从容
2020-04-26韩海燕
韩海燕
目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已经从防控为主进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线作战”的新阶段。众多企业陆续开启了“复工复产模式”。
从疫情发生以来,海湾化学从未停止“生产步伐”。作为重要防疫物资之一的次氯酸钠,既是广谱、高效、安全的消毒剂,也是消毒液主要生产原料,随着疫情的蔓延,次氯酸钠需求骤增。海湾化学作为青岛地区目前最大的次氯酸钠生产企业,第一时间启动防疫物资应急生产部署,助力疫情防控。
随着疫情的有序控制,海湾化学坚持防控复工两不误、两促进,加速推动二期项目建设。
二期项目加速推动
实现企业更高突破
近年来,海湾化学先后被评为国家重点氯碱企业、青岛百强企业、中国化工500强企业、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先进集体、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绿色工厂”、全国石化行业最具社会责任企业、青岛市“智能工厂”等荣誉称号。这一切也使海湾化学在不停步地跨越峰巅、无数次超越自我的进取中,不断实现着更新、更高的突破。
随着二期项目的推进,海湾化学作为行业引领者,有了更为广阔、更为明晰的发展路径——在持续扩大产能的同时,不断向着价值链的高端延伸。随着二期项目的陆续落地,海湾化学2022年销售收入预计将达到140亿元,2025年将达到210亿元。
而项目建成投产后,海湾化学乙烯法聚氯乙烯产能居国内第一,苯乙烯产能是国内单套最大,5万立方米低温乙烯储罐是国内最大,偏硅酸钠产能居亚洲第一,双酚A产能是国际上单套最大。海湾化学的品牌效应将日渐凸显,既而更好地完成“三步走”战略。
回顾海湾化学多年来的发展,它的每一步都做到了稳扎稳打,稳步前进。
作为董家口“前港后厂”模式的典型代表,通过搬迁,海湾化学不仅实现了由老城区迁往新城区董家口的地域性跨越,更实现了装备技术、工艺水平、产品结构、人员素质的全面提升,成为一家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临港化工龙头企业。与此同时,海湾化学充分利用港口优势,在距离公司10公里左右的地方建起了液体化工码头。2015年11月9日海湾港务码头正式启用之后,很快便成为乙烯、二氯乙烷、苯采购以及烧碱、氯乙烯、苯乙烯销售的主要通道,之后,随着乙烯采购量以及苯乙烯销售量的加大,两个万吨级泊位的吞吐量实现翻倍式的增长。今天,从码头到园区,一条9公里长的外管廊将船舱和储罐实现了无缝对接,不仅降低了物流成本,更减少了诸多安全隐患,与此同时,在人工成本降低的同时工作效率反而大幅提升。也因此,“前港后厂”的战略布局和仓储优势成就了园区大进大出的大物流格局。
随着一体化战略的实施,不仅大幅降低了原料采购、能源供应、物流仓储等生产环节的成本,还通过科学管理手段大幅降低了企业管理环节的成本、增强了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
据了解,海湾化学三大主装置相互之间依存度较高。氯碱装置除每年能产出30万吨的烧碱外,还会在生产过程中产出副产品氯气。其氯乙烯装置通过“氧氯化平衡法”将氯气变“废”为宝。下游聚氯乙烯装置又将氯乙烯作为上游原料进行聚合深加工,经过不同配方调整,聚氯乙烯装置可以产出不同牌号的聚氯乙烯产品,这些无疑都大大增加了市场弹性,利于实现效益最大化。
当然,生产能力的倍增还得益于新工艺、新技术的使用。据介绍,按照“四化”和“一体化”的要求,海湾化学先后引进英国英力士专有工艺技术,生产VCM及通用型、特种PVC树脂产品;引进美国德西尼布石伟公司的乙苯脱氢法清洁生产工艺生产苯乙烯;引进日本氯工程先进的离子膜电解技术,生产高品质烧碱;引进德国技术,建设包括5万立方储罐在内的低温乙烯储运装置。这些新技术在安全、环保、节能与循环利用等方面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能生产出满足国内外客户不同需求的产品。
除了工艺、技术的革新,产品也在升级。过去,海湾化学的产品大多应用于管道、普通塑钢门窗等领域,而现在产品更高端,甚至能替代部分美国、日本的产品。伴随新工艺、新装备的投入使用,海湾化学逐渐进入世界高端市场,下游客户均为如雀巢集团、荣威体育用品、威高集团、扬子江制药等各行业的顶端企业。高端客户对产品要求极为苛刻,这也使得海湾化学在产品绿色环保等方面必须相应达到世界级水平。
提高安全生产建设
打造一流化工园区
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安全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面对中央和地方密集出台的一系列化工产业政策,如何以创新发展促进传统化工的转型升级,如何利用智能制造与智慧园区推进化工园区绿色发展,已成为应对当前行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与其它行业相比,化工化学行业流程复杂,主要的大宗原料和产品属于危化品,安全环保系数高,因此,推进智能制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显得更为重要和突出,现如今,智能制造已成为化工化学行业供给侧结构的着力点,也是提高行业本质安全水平的主要技术手段,更将是建设化工化学强国的重要途径。
随着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如何利用好信息技术支撑化工园区的发展战略,也成为园区未来发展所面临的共同课题,在青岛海湾化学,这一课题得到了最佳的答案。园区采用国际以及国内先进的管理技术、信息化技术、自动化技术,起到了省人、增效、降本的实质性作用和效果。
2018年1月,青岛海湾化学有限公司获青岛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组织的“智能工厂”认定;3月21日,在青岛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海湾化学成为2017年青岛市互联网工业“555”认定企业;3月26日,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公布2017年度新区互联网工业试点企业名单,海湾化学位列其中,2019年伊始,海湾化学荣获智能工厂专项奖励100万元......
一连串的奖励与认定,是对海湾化学智能工厂建设路线的肯定,也是对海湾化学为智能控制做出努力的最好奖励,更给予了海湾化学继续推行智能化生产的无限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多年来,企业一直十分重视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充分利用职工报、简报、展板、网络等媒介,刊登安全生产法律法规、HSE管理体系知识,劳动保护、应急救援知识及同行业有关事故案例分析等内容,广泛宣传安全法规和安全知识,定期开展、不定期的开展各类安全文化活动,努力提升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创造全员参与的安全氛围。
安全生产不能只喊口号,为了强化落实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充分体现风险同担、利益共享、重奖重罚、全员管理的原则。在企业全面执行全员安全生产奖惩制度,严格兑现奖惩,将安全工作业绩与经济利益挂鉤,利用经济手段刺激员工积极主动地做好安全工作。
安全生产对化工行业而言,是企业生产和发展的重中之重。多年来,海湾化学时刻牢记自身作为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的责任,坚定不移的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方针和“安全第一、环保至上、健康为本”的指导思想,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通过采取一系列专业的安全管理措施和方法,做细、做好双基管理,做到“不安全、宁停产”,培育并逐步形成了“所有的安全事故是可以预防”等安全文化理念和安全价值观,以此增强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为企业的发展保持了稳定、良好的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提高了员工识别转移危险、预防控制事故以及远离伤害的能力,实现了企业的本质化安全。
胶州湾畔的海湾化学,无疑是董家口循环经济区发展产业链的重要一环,也是董家口践行先行的一个缩影,是国内化工行业的一个样板。它的转型,尤其不断的新旧动能转换,给众多正在探索着的化工企业带来诸多启示,想必这是献给中国化工最有价值的力作。按照绿色、环保、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引领绿色高端化工新未来,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中央调研组到青岛海湾化学调研
3月19日,中央调研组一行到青岛海湾化学有限公司进行调研。山东省办公厅督查室主任刘国庆,青岛市副市长耿涛,青岛市黄岛区区长周安,董家口工委书记、主任封洪海陪同。海湾集团董事长李明,海湾化学党委书记、董事长邹铁军,总经理高自建参加此次调研。
李明向中央调研组一行汇报了企业新旧动能转换情况,及企业PVC/VCM二期、聚苯乙烯、双酚A等项目建设及进展情况。调研组一行对海湾集团通过搬迁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给予充分肯定,对企业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确保生产经营和项目复工给予高度评价。调研期间,中央调研组一行还到海湾化学各个装置区进行了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