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牧羲:在诗与歌中行走

2020-04-26Lisa

走向世界 2020年2期
关键词:李清照诗歌文化

Lisa

作家、诗人、词曲音乐人、歌手、主持人、策划人、诗歌春晚形象大使……李牧羲身上有许多光鲜亮丽的标签,每一个都与文化有关。而她最吸引人的,是谈吐间流露的内涵和气质,与她交谈,你只会记得,她是“会发光的女人”。

多年来,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李牧羲都与文学为伴,在诗与歌中行走,如.沐清风,如临水月。

跨界才女自在洒脱

用“富有诗书气自华”来形容李牧羲给人的第一印象,再恰当不过。

李牧羲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由于父亲是位作家,李牧羲自小耳濡目染,从年幼时开始接触写作。她8岁开始写诗,11岁发表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歌作品。兴趣、灵气,加上家人的支持,使李牧羲一直坚持写作。年少的坚持使得她的积累越发深厚,读她的作品会发现,不仅文学功底深厚,字里行间还充满了灵性。至今,李牧羲已出版了多部诗集、散文集,并拥有众多粉丝读者。她的作品在各种大赛中频频获奖,世界文化艺术界联合会授予她“亚洲最具影响力诗人”称号,被誉为“诗坛、乐坛、歌坛”三栖金凤凰。

由于才情绝佳,有人将李牧羲赞为“当代李清照”,这名号让她倍感压力。她感言:“我深知自己的水平与李清照相距千里,虽然也姓李,也从小喜欢李清照的诗,但自己沉淀得还很不够,还需要更多的历练与成长。”李牧羲只,当这是一种鞭策,让自己更加勤奋努力。实际上,在李牧羲的身上,的确有许多与李清照共同之处,那种婉约的气质不是能模仿出来的,那字里行间的情绪脉络也不是能模仿出来的。2019年,李牧羲曾多次在文化活动中扮演“李清照”,并首创“诗剧”的表演形式,将诗词、音乐、表演融为一体,这也是在诗歌界首开先河的创举。

写作还给了李牧羲一双自由的翅膀,让她在文学世界里飞翔,想写诗时就写诗,想创作小说或剧本时就挪出时间“闭关”个把月,那份执着,令人钦佩不已。

许多人最初知道李牧羲,是从原创歌曲开始的——她的众多跨界身份中,原创音乐人便是之一。多年来,她和她的团队创作了很多原创歌曲,也创作了很多城市歌曲,渐渐被大众所熟知。

李牧羲自认为是个幸运的人。她说:“很多人知道一首歌但并不知道它的词曲作者,而我可以演绎自己的作品并为大众所熟知,这是非常幸运的事情。”李牧羲自嘲,走到台前是“被迫”的,由于机缘巧合才从幕后走了出来。实际上,登台演唱对歌手的应变能力和舞台掌控能力要求很高,这背后是李牧羲从小打下的文艺基础。她感叹道:“很多事情都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这些都是上天的眷顾。小时候上艺术学校期间,学习手风琴和8年民族舞,14岁时带队演出、登台表演,那时开始适应舞台表演,所以并不惧怕舞台,如今可以再度回到舞台,上也是对青春的一种回顾。”李牧羲透露,在她十几岁时,参演过多部影视剧,后来没有从事这个行业是因为希望多学习一些知识,所以选择继续功读学业。如果未来有机会自己会亲自创作一部剧,圆满另一个领域的心愿。

她的身影,还常常出现在一些大型文化活动中。李牧羲是中国诗歌春晚的形象大使、中国书画春晚的主持人,还兼任多家景区的形象代言人……端午节,黄山九龙池上演的“屈原投江”行为朗诵艺术中,她扮演屈原的姐姐,乘竹筏于水上寻觅弟弟的身影;七夕节,玉渊潭公园举行的《李白与李清照相遇》诗歌秋晚中,她扮演李清照,吟唱优美伤感的诗词;水上森林公园栈桥上,她扮演的“李清照”举手投足如诗如画;舞台上,她扮演“李师师”吟唱表演周邦彦的《少年游》,婀娜的身姿如蝶飞舞,由此可见她舞台功底的深厚……

明明可以靠颜值吃饭,却偏偏要靠才华走出一条路,李牧羲就这这样的人,有魅力、有实力,更有毅力去做喜欢的事情。

跨界只为文化融合

很难有人给李牧羲身份做一个准确的定位。在文学界,她是作家,有诗歌、散文、评论、小说等作品;在文艺界,她是词曲家、原创歌手、主持人、编导;在文化界,她是剧作家、策划人。难得的是,她将众多身份融洽地糅合在一起,更将各种文化元素巧妙融合。

李牧羲策划过的许多文案,被业界称赞。目前,她正在策划几个比较大的文化活动。其中一项是万人旗袍公益行,将旗袍秀、微电影、慈善演出、公益活动、明星互动等融合在一起。在活动中,加人音乐的元素、诗歌朗诵、艺术表演等文学艺术。看似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却是恰到好处的点睛之笔。而她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传播媒介“信手拈来的背后,是不为人知的用心良苦。

李牧羲表示,对于文化的积累她从未停歇过脚步。“每天只有24小时,我很忙,有时感觉时间都不是自己的,完全不够用。还要抽出时间看书学习补充能量,时间对我来说真的很宝贵。”如何做到工作、爱好和生活三者的平衡?李牧羲只有一个原则,那就是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把时间统筹安排好。她说:“一天当中我要处理的事情很多,涉及的领域也很多,所以我把时间做了最有效的划分。比如,凌晨一两点时比较安静,没有人打扰我,我就会用来创作文学或者谱写歌曲;白天的时间主要用来做策划文案或者商谈一些事情;其他的零散时间我也很珍惜,我的许多灵感和作品是在旅途中、飞机上或者转场间隙创作的。”在李牧羲的手机里存了几百首诗歌、散文、歌曲,她的手机备忘录里有好几个不同主题的文件夹,有“牧羲散文"“牧羲诗歌”“牧羲歌词”“牧羲曲谱”等等,她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丝毫不懈怠。“从小受父亲的熏陶开始写作,我一直没有丢弃、没有间断,无论上学、工作、家庭生活,随时随地利用时间创作。但写小说不行,必须拿出整块的时间创作。虽然跨界很多,但每一件事我都认真对待,人生下来就有使命感,跨越多个行业,是上苍对我的历练,也是给予我的使命,我尽最大努力完成好,做最真实的自己、最好的自己。我感谢在我人生路上扶持我、帮助我、一如既往支持我的朋友们,是他们不断给我信心,给我鼓励,陪我走过一段段艰难历程,给予了我坚持下去的力量!”

作为女人,李牧羲还要兼顾家庭生活,所以她尽量减少外出应酬,尽量把時间放在家里。当把兴趣爱好变成了事业,她用一份坚持一份执着,成就了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就这样,一步一步,完成自己的梦想。

身体力行传播文化能量

由于气质知性优雅,衣品出众,品行兼优,谦逊豁达,李牧羲还兼任多家文化公司、服装品牌的艺术顾问及代言人。许多人对她的衣着品味非常赞赏,无论是现代服饰还是古典中国风都可以驾驭自如。这与她的文化修养、审美造诣有很大的关系。她对于文化服饰及传统美学也情有独钟。“其实每件美丽的衣服,不是随便穿上就会美,要与气质、肤色,甚至发型和饰品相匹配才能彰显个性特质及华美。”这方面,李牧羲有自己的心得。其实许多人并不知道,李牧羲还有一个小小的“副业”,那就是以自己名字“牧羲”命名的品牌。

“我是北京服装学院毕业的,虽然没有从事这个行业,但我一直有一种情结,希望有一天可以圆梦。创立品牌其实也是对自己的又一次挑战!当初考虑到将来会做系列研发,所以注册了很多品类,涉及服饰、美妆、食品、茶饮和文创等。其中服饰既有高端轻奢定制,也有适合大众的家居服、禅服等,我希望将养生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注人到我设计理念中,让中国人穿中国衣,将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融人到我们的生活”。

李牧羲的确身体力行地传播着中国传统文化,并热衷于通过各种文化活动来推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她举办诗意旗袍读者见面会,提倡以诗歌的形式让中国传统文化根植于心,先守住本心做好自己,再做对社会做有意义的事情;她将读者见面会的诗集签售款全部捐给了藏区贫困学生,用诗歌点燃了爱的火种,带动大家奉献爱心,让诗歌更具价值和意义;她谱写雷锋主题和孝道主题的原创歌曲,传播孝文化、提倡精神文明;她在作品中掘挖中华文化元素,颂扬家风、国风和传统美德……李牧羲用她擅长的文化元素将传统文化进行“包装”,让它们更贴近现代社会的节奏和步伐。

“人生短暂,我们来到这世上都是有使命的,做好自己,温暖从容,内外兼修,不忘初心,才不枉来世走一遭。”李牧羲有时感慨,时间总是匆匆而过,能做的事情太少。“我们来到这世上,只是被分工到不同的行业和领域,定位在不同的位置上,做的工作不同而已,没有谁比谁有多高明、多聪明,主要是看你坚持不坚持、努力不努力。只要坚持认真对待,终会有一天让你豁然开朗。”

在李牧羲看来,人生短暂过眼云烟,未必要功成名就,但一定要做对社会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传播正能量,尤其是作为公众人物,要做好表率。

熟悉李牧藏的人都知道,她外表看似娇弱,内心却很强大。她说:“心态好,一切都会好。经得住繁华,耐得住寂寞,保持一颗平常心,坐观云卷云舒,淡看功名利禄。风雨人生,喜乐参半,当我们老去的时候,回忆曾经走过的路,留存心里的淡淡温暖,才是真正的余生安稳!”李牧羲总是温和地笑着,让人如沐春风。她笑称,打算50岁以后开始写自传,因为自己经历过的大风大浪太多,无论是幸福安好,还是坎坷曲折,都值得记录下来,为此生留下纪念,也是对这一生的总结。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她微笑着说:“人的成长没有一帆风顺,总有一番波折和坎坷,这些都是成长的经历和积淀,造就了人格中一方面的特质,只有经历它们才会更加成熟。只有悟透才能明白什么才是人生的智慧,什么才是‘任凭世间纷扰,我心悠悠自得,什么才是“大道至简,繁在人心。简单从容,才是快乐活好每一天的至上法宝。”也许是看到的事情太多、经历的事情太多,所以李牧羲的内心更加豁达,这使她对事物的评判能力更高。“看得清、看得开、看得透,拿得起放得下,遇事不纠结,风轻云淡的活好自己,是我给自己定下的守心原则。”

李牧羲是個“会发光的女人”,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

猜你喜欢

李清照诗歌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谈李清照婉约词的艺术特色
七月诗歌
点绛唇
如梦令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谁远谁近?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