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水杯里的暴风雨
2020-04-26闫晗
闫晗
那是几年前发生的一件小事。周末突然有个紧急工作要处理,坐在电脑前噼噼啪啪,5岁的儿子不时过来打断,我让他别再过来打扰我。先生此时正在厨房做饭,空间有限,也不希望儿子凑在灶前,担心他被油溅到。
于是兒子闷闷地回到自己房间。等做好一道菜后,先生叫儿子出来吃,突然发现卧室的门居然被反锁了,钥匙也不在门上。
先生在门口试探着叫了几声,完全没有回应。我听见动静,放下手中的工作,过来询问。先生怒气冲冲地说:“小家伙把门反锁了,钥匙也拔了,估计是在里面生气,喊他也不吭声。”
又叫了一阵,敲了半天门,依旧没有动静,先生于是拿来了螺丝刀,决定试着把锁撬开。工具并不好用,折腾半天依旧没能打开,他一头是汗,急躁之中多了几分气愤,冲里面喊道:“你要是再不开门,爸爸就把门拆了,有你好受的!”
我说:“会不会是在里面睡着了,他中午没午睡。”但隔在门外,并不能知道屋里的事情,怕有什么不测发生,也就看着他费力地撬门。
我不能确定门上原来是否有钥匙——会不会是之前我们就拔下来收在哪里了?可家里其他门上的钥匙都还在门上呀。这么想着,我还是翻了翻客厅里五斗橱的抽屉,找到了一串钥匙。我把钥匙插进锁孔,能插进去,向右轻轻一拧,锁开了。此时的木门边缘已经被撬得布满毛刺,锁的金属片部分也都变形了。
推开门一看,儿子正在床上熟睡着,发出有节奏的呼吸声。我和先生面面相觑,我说了一句:“果然睡着了。”给他挪了个舒服的姿势,盖上被子后,又回去码字。
那天,儿子醒来后,敏锐地注意到门有些变形,问:“门怎么坏了?”我说:“你把门反锁了,爸爸很着急,想撬开。”他问:“为什么不用钥匙呢?”我愣了几秒钟,说:“当时没找到钥匙,以为你生气给拔了呢,不过,我就觉得你不会这样。”
后来,每当看到门框上的毛刺,就会想起那天的事情。这仿佛是一场水杯里的暴风雨,迅速地发生和结束,不留下什么痕迹。生活里有许多寂寂无声而又惊心动魄的时刻,像镜子一样映照着我们内心的沟壑。人和人之间是隔着一道门的,你看不到里面是什么。沟通顺畅的时候还好,当缺乏反馈的时候,你会有许许多多的猜测,更多的是往糟糕的方面想,也就更加害怕。而真实的情况也许并没有那么坏呢,只是自己太过愧疚和焦虑罢了。
(王传生摘自作者的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