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要求 岁以下,那以上的人都去哪儿了
2020-04-26嵇振颉
嵇振颉
1.为什么企业对油腻大叔这么苛刻?
各大公司的招聘启事中,在应聘者年龄一栏达成惊人的一致,要求应聘者35岁以下。大多数企业用这种直白的方式,表达出对充满活力、精力旺盛的年轻人的青睐。那么问题来了:超过35岁的人都去哪儿了?总有地方去,只不过大多都陷入择业和生存的困境。35岁成为人生的分水岭。
这种焦虑情绪弥漫在人群中,这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中年危机。也有人非常幸运,激发自身的才华逃离了中年危机这只年兽的追击。但是大多数人没这样的硬实力,只能忍受职场的蹂躏,在惶恐中工作,忐忑地等待那一天的到来。导致大家焦躁的罪魁祸首,莫过于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的企业经营观。这种观念不念旧情,不念苦劳,只等危急时刻一到,就祭出裁员的利刃,一刀切下去。
为什么企业对油腻大叔这么苛刻?除了企业追求利润,作为老员工,自身也存在非常大的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机能大幅度下降。这是不可违抗的生理规律。机能下降,必然会让人精力不济,无法适应高强度工作。很多公司推崇加班文化,推崇“996”“007”工作制度。劳动合同上的工作时间,在实际工作中变成一纸空文。所有人都在加班,相比刚从大学毕业的人,过了35岁的老员工自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此外,老员工“上有老、下有小”,父母老迈,一有风吹草动,就需要去医院;孩子不省心,老师经常把家长叫到办公室。相比那些没家庭、没孩子的新人,这么多干扰因素难免让老员工分心,导致无法心无旁骛地开展工作。除了生理机能以及家庭的客观原因,35岁以上的员工在主观上也陷入职业倦怠,在这种心理驱使下,要想在工作中取得更大突破变得很难,只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精力、冲劲拼不过年轻人,35岁以上的老员工在收入水平处在公司薪资结构的金字塔尖。贡献固化、拿钱又多,这么低的性价比,难怪不受老板待见。不要说做到管理层,这个“35岁魔咒”就失效了。如果底层员工这么拼命加班,作为领导者好意思回家休息?不能和员工同甘苦、共患难,必然会影响团队和谐,到时候大老板不得不拿管理者开刀。
2.狼来了,不该等到危机真正到来时才意识到
对于35岁以上的员工来说,“狼来了”不仅仅是一句吓人的话,而是真真切切的“警报”。怎样在一定程度缓和“35岁魔咒”呢?
首先要考虑在35岁之前,获得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比如国企、机关事业单位。这些地方的工作强度相比外企、私企轻一些,不会出现“年轻时拿命换钱,年老时拿钱换命”的情况。这些工作岗位的收入不高,处在中等水平。但是眼光放长远一些,如果在外企、私企这类流动性很大的地方工作,你可能在35岁、40岁以后失业,即使没有失业,但是收入水平会大幅度下降。而体制内的工作,失业的风险比较小,收入相对稳定。如果以整个职业生涯为参照系,体制内和体制外的总收入不会差很多,只不过后者在某一段时间会收入很高,不过这种高收入很难持续获得,属于变速跑;而前者收入变动不大,属于匀速跑。既然终点情况差不多,為什么不选择压力相对小一些的体制内工作?当然体制内的工作,不是想进入就能进入的。
说到这里,我们应该明白,狼来了,不该等到危机真正到来时才意识到。只有未雨绸缪,才能有备无患。换而言之,要想抵御这场危机,应该将防范危机的时间点往前挪,挪到你单身、没有家庭的阶段,这么宝贵的黄金期,更不能在网络游戏、酒吧夜店中虚掷。好好利用2字开头的这10年,就是人生最重要的增值期。努力将一门技艺学精,出类拔萃,这门技艺可以与工作有关,也可以无关。前者相对容易一些,后者需要结合自身的天赋和兴趣爱好,在业余时间不断打磨,这才能把别人的知识技能内化为自己的。
当然,这一切都建立在你有硬实力的基础上。自己样样稀松,别人不会给你一副好脸色。你是一位实力派大咖,别人会热脸相迎。不要说世态炎凉、世人功利,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让自己在各个方面变得更加强大,当你从一艘小船变成航空母舰,大风大浪也会在你面前变得黯然失色。
3.适度降低预期,与自己和解
难道过了35岁就只能挣扎在惆怅中吗?不必如此悲观。和其他人生困境相似,中年危机不可能把人逼到绝境。许多看似绝境的时刻,调整战略或能迎来转机。
可以降低对生活的要求和期望值。有时候感到苦恼,是因为对某些方面索取太多。当收入下降,那些基本需求以外的消费能省则省。比如很多家长吐槽在孩子身上花钱如流水,儿女如同一台日夜不停转动的碎钞机,让那些收入并不宽裕的家长心力交瘁。其实这些在教育方面的支出完全可以压缩。上不起一对一的私教,那就上大课;几万元的海外游学项目让人心疼,那就不如多买一些书,在家里陪着孩子一起阅读;钢琴、绘画等艺术教育方面的开支,实在无法承受,就不必勉强。只要孩子肯努力,再加上父母的悉心陪伴和言传身教,同样可以成长为一个有用的人。至于其他开支,比如每年定期的旅行、迎来送往、珠宝饰品等,只要戒除虚荣心理,同样不会成为烦恼的根源。正如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在《断舍离》中推出的观点:断是“不买、不收取不需要的东西”;舍是“处理掉堆放在家里没用的东西”;离是“舍弃对物质的迷恋,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自由自在的空间”。断舍离的根本,就是降低欲望,过一种简单、恬静的生活。对生活的要求可以降低,但是保持健康的身心这个方面不可以放松。过了35岁,人体机能下降,如果不懂得去保养,诸多问题会在年老时显现。
35岁以后去哪里,35岁以后过得怎么样,决定权在你自己手中。如果你提早做出准备,把自己变得更有实力、在某个领域更有影响力,处境就会相对安全一些、舒适一些。假如在20岁时蹉跎了,预想中的危机变成现实,也不必沮丧。生活不会把你逼到绝境,适度降低预期,与自己和解,保持身心健康,一样可以活出精彩。
(编辑/张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