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型财政下A股如何轮动?
2020-04-26戴康
戴康
预计2020年中国财政将兼顾“消费型/投资型”,相比2008年,更加倾向“消费型”财政。寻找潜在利润率驱动的科技制造/消费细分领域。
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流动性危机+油价暴跌,各国财政刺激政策的力度已经超过2008年。从财政刺激政策的规模来看:G20峰会达成了全球5万亿美国的财政刺激政策;从财政政策规模占GDP的比重来看:当前主要发达国家制定的财政刺激的规模占比也明显高于2008年(但中国尚未明确出台财政刺激政策的规模)。
财政刺激政策可以分成“消费型”“投资型”。“消费型”财政多属于顺周期政策(提升利润率以改善ROE),“投资型”财政多属于逆周期政策(加杠杆以改善ROE)。
预计中国财政政策将兼顾“投资型”和“消费型”。第二产业(地产/基建)的产业链更长,更有利于“稳增长”;第三产业(消费/科技制造)的产业链较短,“稳增长”效果略差,但就业贡献率更高,更契合“保就业”的政策目标。
“投资型/消费型”兼顾的财政政策,较难带来资本市场的V型反转,A股“盈利底”后延续金融供给侧慢牛。2008年11月初,中国出台“4万亿”刺激政策,而A股从10月末即开始反弹,“投资型”财政刺激对经济和股市的效果都很迅速;而反观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美日欧等国,“消费型”财政刺激出台后,对经济的拉动力相对有限,资本市场的反应也有较长的滞后性。
相比2008年,中国财政将更加倾向“消费型”财政,所以要寻找潜在利润率驱动的科技制造/消费细分领域。
消费方面:国內需求扩张,消费刺激优化利润率——商贸、食品、医药。
年初至今,中央和省市级消费政策持续加码,大多涉及消费细分领域。得益于2016年以来的供给侧改革,商贸/食品/医药的行业集中度都有明显抬升。同时,龙头公司也在积极进行产能扩张,进一步扩大市占率。在较高的集中度和市占率水平下,随着“消费型”财政刺激进一步加码,需求的改善将带来龙头公司利润率的显著抬升。
科技制造:政策扶持加码,制造升级改善利润率——半导体、装备制造。
2020年政策兼顾传统+新兴消费,与新兴消费相关的科技制造业,在产业政策的扶持下,将迎来盈利结构(抬升利润率)趋势性优化。对比中美两国各细分行业的利润率水平,可以看到,中国科技制造业的利润率水平普遍偏低,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企业多数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位置,产品的附加值(利润率)也相对较低。潜在的产业扶持政策,将从供需两端改善科技制造的盈利能力,当前利润率偏低的半导体、装备制造等细分行业,盈利能力(尤其是利润率水平)有望显著改善。
疫情全球蔓延,海外供应链受阻,国产替代相关行业的利润率将间接抬升。随着中国技术水平快速追赶甚至后来居上,在部分进口依赖较强的品类上,中国产品已经具备一定的替代能力,海外供给的减少则会加快“国产替代”的步伐,具有替代能力的行业迎来市场占有率和利润率同步提升的良机,尤其是半导体和装备制造等领域。
那么,这些消费制造行业的估值水平是否合理呢?
当前多数消费/制造的相对估值并不低。根据广发TTM估值数据库,我们测算消费/制造细分行业所处的估值分位(2010年以来),可以发现,除了商业贸易以外,其他的消费/制造细分行业的估值水平大多处于历史中位数及以上的位置。
但当前多数消费/制造的细分行业的估值水平仍相对较低。截至4月15日收盘,2020Q1创业板的预计预告披露率已达100%,2019Q4A股整体的披露率也已超过50%。将预告净利润纳入估值体系,调整过后,商贸零售、医药生物、半导体、装备制造等行业的估值分位都处于历史中位数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