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园林园艺类专业课程体系建构
——以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0-04-26王峻峰许学明吴晓清
王峻峰,许学明,吴晓清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6)
从2011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教职成〔2011〕13号)正式提出“产教融合”的概念,到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的出台,其内涵不断丰富,在层次上覆盖中、高等职业教育,在类型上覆盖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陆俊杰认为,实现产教融合有三个关键点:实现职业教育体系与产业体系的融合,实现知识体系与实践体系的融合,有效推进紧密型共同体建设[1]。健康的产业发展必然需要强大的职业教育作为后盾,而产教融合不仅为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也能为职业教育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2]。
2019年4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延庆出席2019北京世园会开幕式,发表了题为《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的重要讲话[3]。要贯彻“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就必须大力发展园林园艺产业,而发展园林园艺产业,则需要大量园林园艺类专业人才,尤其需要大量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根据《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园林园艺类专业集群包括园艺技术专业、园林技术专业、风景园林设计专业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前两个专业属于农牧渔业大类,后两个专业则属于土木建筑大类[4]。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通力培养园林园艺类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构建职业教育国家标准,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来完善课程体系建设等教育教学相关标准[5]。刘红认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最终的评价标准,不是合作企业有多少,而是产业的先进元素,包括先进技术元素、工艺元素、资源元素和科学管理以及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高端的发展要求,融入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融入专业课程体系中,融入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中。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核心和切入点最终还是要落实到课程上[6]。
一、高职园林园艺类专业课程体系特点
(一)“专”“通”结合
专业核心能力课程和专业集群通用能力课程的设置,显示了园林园艺类专业课程体系专用性和通用性相结合、专业集群各个专业分而不离的特点,实现了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通用、核心分离需求。这样的设置,既能确保专业集群内的各个专业协调发展、发挥集群优势,又能够增强专业集群对园林园艺产业的服务能力。
(二)课证融通
以园林园艺企业岗位职业资格标准为导向,设置园林AutoCAD、园林PhotoShop、园林苗木生产与经营、花卉栽培、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园林制图、园林工程招投标与概预算、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等专业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资格技能,为学生参加园林园艺类职(执)业资格考试,获取相应的职(执)业资格证书奠定坚实基础。
(三)贯通职业素养
在进行专业课程研发的过程中,课程团队始终坚持开展园林园艺职业岗位素养分析,建立专业对应岗位的职业素养标准,明确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做到四个“对接”:专业课程内容对接工作岗位内容,教学过程对接工作过程,课程标准对接岗位能力标准,考核标准对接职(执)业资格标准,将职业素养贯穿于专业教学全过程。
(四)注重能力培养
依托校内园林园艺类专业实训基地和连云港琦祥景观园林工程有限公司联合办学的优势,发挥高职学生敢于动手、善于动手的优势,在园林园艺类专业课程教学中突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以理实一体化专业课程为主体,单项技能课程、综合技能课程为必要补充,丰富学生的专业实践经验,强化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
二、高职园林园艺类专业课程体系建构原则
高职园林园艺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专业课程分为三个层次:职业基础能力课程、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和职业拓展能力课程。同时,根据园林园艺类专业集群中各个专业之间的相互联系,建构出对接职业岗位、能力循序渐进的理实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
(一)对接岗位原则
园林园艺类专业对接行业企业的职业技术岗位主要包括园艺植物栽培与管护、园林苗木生产与养护、园林工程施工及管理、园林设计等。按照这些具体职业技术岗位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特定需求,明确园林园艺类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进而建构专业课程体系。
(二)校企联合原则
在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以园林园艺类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引领,校企双方联合进行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校企合作育人的大趋势。园林园艺类专业建设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在学校和相关行业、企业的密切配合下,最终由高素质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来承担完成。
(三)适应发展原则
园林园艺类专业集群中职业技能课程的设置,既要考虑每个专业对应职业岗位所需技能的相通点,又要兼顾不同职业岗位之间的差别。专业课程体系的建构,将各个专业相通的专业课程确定为专业集群的通用能力课程,将突出各自专业特色的专业课程确定为专业核心能力课程,将运营管理类课程设置为职业拓展课程,增强学生的岗位应变能力,满足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
(四)能力递进原则
园林园艺类专业课程体系的建构,必须始终坚持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职业知识能力为核心,契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断优化专业课程体系结构,以职业能力递进为原则研发专业课程,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五)开放性原则
建构园林园艺类专业课程体系,必须坚持开放性原则。在确保专业核心课程相对稳定的基础上,不断地将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新工艺融入专业课程体系中,保持专业课程体系建构的开放性,适应园林园艺产业发展需求,增强学生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
三、高职园林园艺类专业课程体系建构方法
(一)坚持职业岗位导向
通过专业调研及数据分析,归纳出目前园林园艺行业的主要岗位有:园林园艺植物栽培与养护管理岗位、园林园艺景观设计岗位、园林园艺工程施工与管理岗位、园林园艺拓展岗位(如园林园艺企业管理、花艺设计等)。根据职业岗位特性,园林园艺专业类学习分为三个阶段:专业素质养成阶段、专项职业岗位学习阶段、顶岗实习阶段。专业课程按照职业岗位特性,归属于各个岗位课程群。
(二)坚持园林项目支撑
由于园林园艺植物的生产与养护具有季节性,园林园艺工程项目也有一定的淡旺季。因此,与园林园艺植物的生产与养护岗位相关的课程及技能训练主要安排在生产旺季的4-11月(第二及第三学期),与园林园艺工程施工与管理相关的课程及技能训练主要安排于上半年(第四学期),其他与季节性关联较小的岗位课程则穿插其中。
(三)坚持专业素质培养
打破“第一学期学习公共基础课程”模式,将部分能激发学生专业兴趣的专业基础课程安排在第一学期学习,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结合园林园艺创新、创业项目案例,开设创新与创业课程,提升学生的创新与创业能力。
(四)坚持课程项目融合
在专业课程按照职业岗位分类之后,对于先导后续关系比较明显的专业课程,打破“平行授课”的排课模式,以园林园艺生产项目、园林园艺设计项目、园林园艺工程施工项目完成程序为基础,安排课程学习;在比较成熟的课程项目化基础上,将专业项目课程化,使学生在完成设计任务、工程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学到专业知识,获得专业技能,降低专业课程内容的交叉和重复比率,提高学习效率。
四、高职园林园艺类专业课程体系建构过程
(一)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
“双师型”教学团队始终是专业课程体系建构的主体[7]。根据园林园艺类专业教学的实际需求,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采用“培”“聘”“联”等多种方式,优化专业教学团队结构,提升专业课程的研发与运行能力。聘请行业、企业的专家能手加入课程研发团队,全程承担课程教学任务,强化专任教师的职业岗位技能,满足园林园艺行业、企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特定需求。
(二)建立项目化实训基地
我校校企合作建设的校内园林园艺实训基地,包括园林园艺植物识别圃、园林园艺植物栽培圃、园林园艺植物繁育圃和园林园艺植物生产养护场等4个专业实训圃(场),能够分别满足专业集群通用课程“植物与植物生理”“观赏树木”“植物生长与环境”“蔬菜栽培”“花卉栽培”“组织培养”“园林苗圃”“园艺苗圃”以及“设施园艺”“园林树木栽培与养护”“草坪建植与养护”“园林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等的实践教学需要。
我校目前建立了园林手工绘图实训室、园林电脑绘图实训室、园林测量实训场、园林工程实训场和园林植物管护实验室等5个专项技能实训室,能够满足专业集群专业核心课程“园林规划设计”“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园林建筑小品设计”“园林施工图设计”“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园林工程招投标与概预算”等的实践教学需要。
我校已经在连云港金辉农业有限公司、江苏宁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连云港市恒生园林雕塑有限公司、连云港青青花卉园艺有限公司、连云港志衡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上海虹华园艺有限公司、江苏瑞信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连云港顺城园林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连云港琦祥景观园林工程有限公司、连云港市翠景生态园有限公司等10家园林园艺公司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广泛开展园林园艺工程类项目化教学,主要承载园林综合实习、园林单项集中实训、园林顶岗实习等实践课程以及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施工图设计、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园林工程招投标与概预算等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通过项目化实训,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了他们的专业素质。
(三)优化教学资源
利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开发在线专业课程,建立较为完善的园林园艺类专业信息化教学资源库,购买或租用爱课程、超星等网络学习及课程开发平台,引导并激发学生的专业自主学习兴趣,契合他们的个性化学习以及终身学习的需求;同时,能够降低教师进行专业课程开发的难度与强度,也为园林园艺行业、企业进行技术攻关提供有效的专业技术平台支撑。
(四)深化产教融合机制
加快制定与完善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的法规与政策,健全学校、行业、企业联合办学的体制及机制,确立企事业单位承担实习、实训的职责、义务及鼓励政策,建立第三方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的中立评价机构,确保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的运行效率和水平。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双方共同确立园林园艺类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共同建构专业课程体系,共同修订课程内容、承担专业教学任务、评价专业教学成果,完善产教融合运行机制,实现校企共赢目标。
(五)调整专业课程体系
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建构总要求,我们根据园林技术专业的主要职业岗位,将园林技术专业课程分为四个能力课程模块:模块A,园林植物生产与养护能力课程;模块B,园林设计能力课程;模块C,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能力课程;模块D,实践及操作能力课程。每个能力课程模块又包括三个能力层次:第一层次,职业基础能力课程;第二层次,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第三层次,职业拓展能力课程。所有专业课程都是理实一体化课程,所有专业课程的教学活动都以园林项目为支撑,以实训基地为主场,充分体现了“对接岗位、理实一体、能力递进、适应发展”的专业课程体系特色(如图1所示)。
图1 高职园林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构图
(六)做好专业职业岗位分析
高职园林技术专业所属的专业大类是农林牧渔大类,所属的专业类是林业类,对应的行业包括农业、林业、土木工程建筑业、公共设施管理业,主要的职业类别有园林绿化工程技术人员、园林植物保护工程技术人员、园林产品服务技术人员、苗木生产技术人员,主要的职业岗位有园林苗木生产与养护、园林工程施工及管理、园林设计。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主要有SYB证书、AutoCAD资格证书、花卉园艺师资格证书等。
五、结 语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要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来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标准。我校积极深化产教融合机制,大胆探索践行校企联合“双元”育人模式,努力推进园林园艺类专业教学改革,为培养园林园艺类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进行了有益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