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媒体视角下艺术传播创新
——以原创陶瓷音乐的动态攫取为例
2020-04-26吴郡文
◎吴郡文
21 世纪的传媒概念是属于新媒体的时代,各类媒体形式并存,如移动端媒体等。 新媒体在传播中国文化中的交互功能尤其突出。因为产生了某种共鸣而进行频繁的互动,新媒体成为一种“参与式文化”模式。因此,本文试图通过音乐的新媒体形式,并将其嫁接于特定空间上的原创设计理念,以中国陶瓷情感文化作为宣传途径, 推进并总结出一个或多个音乐形成的冰山模式, 进一步挖掘传统文化在新媒体传播中具有的潜能,展示涵盖数字技术的传播方式。
一、 新老媒体特点
1.互通性
传统和新媒体的共同特色是互通性。 报纸平台的信息, 或官方微信转载,新闻内容等等,两者之间的语言风格或图片等等也似曾相识。作为载体形式,报纸、微信、新闻网站上报道的内容都有较为严谨的特点。
2.差异性
新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单向性, 局限性和不可选择性,可以主要分为:科技博客、手机媒体、博客和播客等。 由此得出,新媒体所推广的是一种“参与式文化”,是“多点对多点”的传播方式。几乎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传播源,新、快、精,通过再传播而加快效能,突出瓷文化。
3.音乐在新媒体传播中的作用
在新媒体传播的过程中,音乐元素几乎是必不可少的。从心理学上来说,当音乐与文字,影片结合的时候,会将长期记忆,内在模仿,动作想象,社会认知,审美评价等等全部卷入。 因此,为信息配上合适的数字音乐,是一种引人关注的重要手段。 这也是新媒体传播中音乐的一个重要的存在理由。
总的来说, 新媒体传播可直接表达为新媒体传播链模型,从场景和文化特征可引发人们的共理心;通过视觉,音乐和语言,引发观众共情心;在共理共情之下,引发观众的共鸣, 再塑造文化感官。
二、 陶瓷文化与新媒体音乐
陶瓷原本就具有音乐属性, 而作为乐器由来已久。 据《诗经》记载:“坎其击缶,宛丘之道”。 缶就是古代的一种陶器,用来盛酒,春秋战国时也拿来做打击乐器。 历史上最有名的陶瓷乐器便是陶埙。 《乐书》上记载:“埙之为器,立秋之音也。”。埙的音色醇厚,有一点沉闷,带有一种远古的回荡之感。 陶瓷中原本就存在音乐元素,将其攫取出来融入到现代音乐中将对陶瓷文化在新媒体下的传播有一定的助推作用。
三、 陶瓷文化的动态攫取
敲击陶器或者瓷器的时,瓷器会发生振动,从而产生不同的音色,被视为音的色彩。 它是由发音体振动的方式,形状, 成分及发音体的品质等因素决定的。 敲击陶器和瓷器时,会发出有规律的振动,并且发声能被人耳所听到,意味着声音在20 到20000 赫兹之间,是可以用作乐音的。 不同的陶器瓷器, 敲击或者吹奏时的听到的声音不同是因为谐波振动频率不同。从音色上分析,则是泛音不同。同理,敲击一件陶器或瓷器不同的部位, 发出的音色也会不一样。 因而,使用现代软件的采样器进行采样、调音,有层次感并且具有陶瓷特点的音乐就会出现。
要完成一个音乐作品,一共有四个必不可少的方面:旋律、节奏、音色和表现方式。 首先,运用乐器,这是选择音色部分。 作为音源,陶瓷是合适的,并且“陶瓷制乐”本就是陶瓷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 作曲时,运用陶瓷制成的乐器或者运用于陶瓷有关的音元素,相比用其他乐器,更能体现出陶瓷的特色, 也更加容易让人形成联想并形成印象。 其次,作曲与编曲,则是旋律、节奏、表现方式部分。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不同场景所需要的音乐类型和层次都是不一样的。但是,同源音乐不能运用在现代新型技术下制作的陶瓷展会上。 若融入一些现代的编曲、配器,运用交响乐、 电音等符合新时代大众审美的方式编曲会为人所接受,从而实现更广泛有效的传播。
从材质上看, 陶瓷本身的音色是由吹奏或者敲击时候的频率和振幅实现的,影响其音色的是它的原料和工艺。而有关陶瓷的应用场景和文化特征则会影响到最终成型乐曲的旋律、节奏、表现方式。在以陶瓷为材质的音乐展示中,其发掘事项立足于对音乐多元结构的透视, 并且依据其瓷器清脆的材质特色, 分析情境化的动态音乐情感在结构中存在的基本条件,再从探索音乐结构的源头入手,追溯陶瓷音乐天然结构态体系,为展示古瓷热烈的色彩赢取情感氛围,不断调动观众参与的积极性,激发观众情感文化体验。
根据《基本乐理教程》(1990),音有高低、强弱、长短、音色等四种性质。 因此产生不稳定音程, 形成陶瓷的特色音质;音色则由于从陶瓷体不同的角度进行演奏,在乐曲中各种节拍交替出现。 在此次工作坊中, 通过为陶瓷展会的配乐,设计了配曲实践模型,如图1 所示
图1 新媒体下原创音乐动态攫取瓷文化冰山模型
陶瓷的原料、工艺、材质均为音乐作品提供了音色和音源,其文化特征则提供了表现形式的基调,这些给予了陶瓷文化动态再创造的契机。在新媒体音乐的创作中,除了基础的旋律,音色和节奏,更重要的是通过编曲改变传统的音乐表现方式, 从而在基于传播目标的受众体验上进行激起受众的情感,重塑陶瓷体验式文化的商业价值。
四、商业文化攫取
攫取商业文化,亦是本次陶瓷音乐在多媒体视阈下,对陶瓷商业文化的发掘与创新。在第四季陶瓷工作坊中,学生分别分成各个小组,根据通过攫取陶瓷文化,来完成商业布展实践任务。
本人所在的小组所办的展会以售卖产品产生盈利为目的,产品线分为中、高两类端,但是主要以颜色鲜艳、仿唐三彩的传统陶瓷产品为主。 因此,在配乐上,本人通过运用陶瓷乐器或者采样陶瓷敲击声作为音色的选择,在旋律上使用小调来体现西域风情、节奏较为舒缓突出陶瓷产品的沉稳性,主音色则是用了中国古代拨弦乐器,如古筝等。 通过软件调音模仿敲击陶瓷的声音,让人听到后产生有关陶瓷的联想。 表现手法上则是使用软件,用电音混合交响乐来完成。
此外, 音乐作品可以加入新媒体供给的元素来满足新媒体传播的需求,让受众群体进一步扩大,比如给陶瓷的宣传片进行配乐,邀请乐评人对相关音乐进行推广和评价,在抖音、快手上发布制陶的配乐短视频,甚至开一场有关陶瓷的音乐会, 这些都是通过新媒体元素来扩大陶瓷音乐受众群体的方法。
本次共有4 组展会实践小组,经现场观众投票,结果表明: 陶瓷配乐给观众带来的商业体验更容易引人入境。 因此,在此次的商业表现中,笔者发现,观众所获取的信息量,需要更多的想象空间。而作为陶瓷艺术品,存在商业空间感即激起受众群体的购买欲望,也体现了新媒体所带来的“蝴蝶效应”。 在新时代下的商业模式,形成一种基于文化交融的商业体验,并不断据此诠释原创音乐的文化特征,发挥新媒体造就音乐体验的文化特色, 以更符合这个时代的商业需求。
五、启示与建议
本文通过陶瓷与音元素的链接对比, 阐述了陶瓷与音乐的关系,并且整合出了融合别的艺术的音乐作曲模型。通过在SSTTS 举办的工作坊中运用陶瓷相关音元素作曲为展会进行音乐配曲实践,并且通过与共同参与的学生和教师的交流, 了解了人们对与陶瓷与音乐结合的想法与接受程度:在新媒体传播中,音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播辅助。 而在有关陶瓷艺术的新媒体传播中,通过在相关场合播放和陶瓷相关的音元素和调性作曲,对传播效果是非常有裨益的。
通过新媒体的传播, 由于传播方式更加广泛而的受众群体更加广大, 此类艺术的融合性会由于观众的接受度提升而变高。 攫取以陶瓷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的方法,非静态的,而是动态的行为模式。 在新媒体视阈下,挖掘陶瓷文化只是冰山一角,相同的推广方法可以用在书法等其他艺术形式上。 但是在工作坊中的音乐配曲实践由于受众太小,数据不够多, 配曲模型的实用程度还需要进一步的发掘与探讨。
(致谢:感谢上海一点音乐和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阮俊斌老师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