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好“电视人物访谈节目”主持人技巧浅谈

2020-04-26王晓芳

新闻前哨 2020年1期
关键词:鲁豫谈话主持人

◎王晓芳

电视人物访谈节目是节目主持人及访谈嘉宾围绕共同话题,以人际传播的方式展开交流,并通过电视媒介展示其交流过程的节目形态。主持人是节目核心,是谈话过程的主导者,通过不断提问和收集信息掌控交谈的内容、质量和进度。因此电视人物访谈节目是否出彩好看,与主持人关系重大,有些节目甚至直接以主持人的名字命名,比如《小崔说事》、《鲁豫有约》、《杨澜访谈录》等。

电视人物访谈节目带有人际交往的特征, 但又不等同于日常的人际交往。首先,主持人通过访谈获取事实信息的功利性和目的性十分明显。其次,访谈的实现依赖于极其周密的设计和安排,依赖于一种深沉的“蓄谋”。 第三、访谈的技术性远高于普通的人际交往。访问过程中,主持人决定着访问的质量和进程。 在提问内容上,主持人问什么,对方才能答什么;先问什么,对方就先答什么;没有问的问题,对方没有机会回答。 在提问方式上,主持人怎么问,对方就怎么答;问的有逻辑,对方的回答也会有逻辑;问的具体清晰,对方的回答也会明确、有针对性。因此,从根本上说,人物访谈是一个质量更高、过程更复杂的人际交往活动。 因此,电视人物访谈作为一项专业技能需要学习和训练, 除了向优秀的同行学习,任何形式的人际对话都值得我们借鉴和研究。

一、做好访谈前的资料准备

访谈对象常常来自各行各业, 主持人只单纯依靠节目组提供的访谈提纲和“一己之知识”去面对广泛的话题、复杂的各类事物和人物,是远远不够的。 另外,访谈的目的是采集信息,是一种“获取”,但是如果和对方没有“共同语言”,谈话就很难愉快、顺畅的进行下去,对方没有兴趣和你聊,就更谈不上“给予”你想要的信息。 因此访谈前,通过阅读相关文章、 翻看电视曾播出的相关节目等各种途径来了解话题背景, 清楚受访对象的基本信息, 从各方面精心准备,一个访谈才可能成功。 比如,2001 年央视主持人董倩成功采访了沈阳“慕马大案”的原沈阳市市长慕绥新,她这样回忆道:

从得知让我采访慕绥新后,我就反复问自己,能不能采访好这个人? 采访是可以的,那年我30 岁,采访经验有一些,但有限,对事物的认识、洞察力很浅薄,我不能肯定能够把握这样一个经历过生活大风大浪的人。 我想的很现实也很具体。

首先,我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面对他。不能小看这个问题,它是采访的关键。慕绥新本人当时也是处在一个很复杂的状态中。虽然他已经被剥夺了一切党内和行政职务,但毕竟短短几个月以前他还是一个市长,依照惯例,他的思路还没完全调整过来,他也很可能在问自己:我是囚徒? 还是市长?我得把握他的这种心思。另外,他的年龄摆在那儿,是一个经历过很多、洞察了世事的人,他能不能接受我这样一个年轻的女性采访者呢? 他会不会认为我根本就不具备跟他对话的条件呢? 还有,我是中央电视台的记者,我的身份会不会让他心生抵触,不愿意对这样一个媒体说话呢?第四,当时的慕绥新已经被查出癌症晚期,病入膏肓,生理和心理双重致命的打击会让他是一种怎样的心态?

上述任何一点都会强烈影响到采访,我能做的,就是在采访前仔细研究这个人,看卷宗。 想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该叫他什么? 怎么称呼他? “慕市长”肯定是不行的,可直呼其名也实在有些唐突, 即便只从年龄上来讲也是不合适的。 “老慕”吧,中性,方方面面也说的过去。

如我所料,采访是顺利的。 老慕没有抵触我,也没有拿我当不懂事的年轻人,我涉及的那些问题,他每一个都很坦诚的回答。采访气氛的融洽,使我得以越来越深的进入他的内心。

实践证明,董倩专访的成功得益于她事先充分的准备,包括:对采访对象的定位,对采访对象的称呼,对采访对象的态度以及最关键的对采访对象的提问。

二、营造融洽的访谈氛围

访问中我们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有些人进到演播厅就紧张,看到电视镜头不知如何说话。 要让对方肯谈、放松的谈、真实的谈,主持人在访问前可以先随便和对方聊聊,让其感到自在一些; 在访问中努力给对方营造一个舒适的谈话氛围,营造一个最佳状态的心理场。

鲁豫在《北漂的故事》中,采访的是几位“北漂”的群众演员,他们大都怀揣着当演员的梦想,而现实的生活状态又飘忽不定。 面对他们,鲁豫显得亲切善良,在第一个访谈对象走出来时,她以一句“钢铁你好,来坐。有那个明星走出来的感觉吧? ”问候嘉宾,令这位农民兄弟倍感亲切、自信,在很好的氛围下开始了谈话。在另一期采访李敖的节目中,由于李敖年岁已大, 鲁豫关心的问了一句,“大师您这样坐着舒服吗?”李敖幽默的回答:“要我这样靠着才舒服”,然后鲁豫咯咯的笑起来, 说“您爱怎么靠怎么靠, 怎么舒服怎么坐。 ”谈话氛围马上变的轻松自然。

其实,营造和谐的谈话氛围,除了像鲁豫一样用语言的寒暄打破隔阂,消除对方的紧张心里之外,还可以运用非语言元素,包括眼神、动作、甚至一个恰当的物品等。 比如,采访学者,主持人先熟悉学者的书籍,然后买一本书请学者签名;采访企业家,拿着这个企业的产品等,这些熟悉的物件都会使对方产生一种亲切感和认同感, 能够迅速拉近双方心理上的距离。

三、提问要有技巧

问题问的好,答案就往往得了过半。通过发问可以引人思考,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因此,主持人要有提问技巧、有现场应变和驾驭话题的能力。 但需要强调的是技巧只是“术”。“术”为用,“道”为体,有道者术才能长久,因此人物访谈无论话题是什么、 对象是谁, 始终要遵循一个核心原则“双方要有话谈,并且能保证谈下去”。“有话谈”指依照访谈目标,不断的有内容聊,不冷场,但内容的推进要系统化,才容易从整体上把握提问。“谈下去”指无论出现何种状况,都要让采访能够进行下去。 访谈是展现事实、 挖掘真相的过程,当主持人的提问过于尖锐,让访谈气氛变的紧张时,要想办法缓解气氛,因为保证采访不中断是双方对话的底线。因此,提问要有技巧。

1.开场寒暄后的第一句提问最重要。 它可以迅速打开访问局面,给整个访问定调子,让对方知道你到底要什么,所以问题尽量具体,容易回答。央视《新闻调查》曾播出一期节目《从市长到囚犯》,是著名记者钱刚采访因犯受贿罪入狱的原河南省鹤壁市市长朱振江。 他在这次采访中主要想弄清楚,这个贪官是怎样由于内心的堕落,一步步滑向他人生的反面,着重想描绘一个贪官堕落的人生轨迹。 因此,他的第一个问题:“当你第一次走进市长办公室的时候, 你心里想的是什么?”第二个问题:“有权和没权有什么不一样?”这两个问题就把采访的调子定了下来。

2.谈话过程多发掘具有表现力的事实:故事、引语、场景、细节。观众最容易接受的是具象、感性的材料,而不是说教、理性的材料。 因为这些材料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最容易被大家接受、记忆和传播。但这些带有感性色彩的事实材料,往往要靠当事人的回忆和描述。所以,对故事、引语的提问是访谈中的真正难点之一, 因为当事人大多容易概括性的叙述事实, 很难绘声绘色的描述事实发生时的场景和细节。 这时,主持人用聊天的方式、交谈的方式更容易获取信息,拿到这些具有感染力的材料。

3.设法打开对方心扉,了解其背后的动机和精神境界。

一次海南省省长接受访问,一句提问竟让他几度落泪。问题是:“孩子的名字往往寄托着父母的希望,你的名字‘留成’有什么寓意?”采访前,主持人了解到这位省长的不幸身世:小时候因为生病没钱治,这个濒死的孩子被母亲仍掉,又被邻居捡了回来,取了‘留成’这个名字——“留下来就成”,盼望他能活下来。 事后,省长对栏目组说,你们的访问是最深入的。 在这段采访中,因为提问找对了“心理关节点”,让这位省长敞开心扉,表现出感性的一面。

4.访谈过程尽量不要冷场。 如果提了问题后,对方不回答,可能是提的问题太大,无从说起,或者是提的问题太概括,回答时需要时间提炼思考,或者是提的问题太突兀,对方一时想不起该如何回答。这时主持人应该拆解问题,化大为小,或者换一个角度。如果问题是:“你们这个学期的教学改革是不是很顺利? ” 那么对方就可能需要一个思考的时间,此时,如果马上对问题加以拆解:“教改后,每周课时多了三个,学生上的过来吗? ” “老师们有没有反应负担过重了? ” “有些课排在中午上,是不是影响老师的午休? ”这样的问题对方就好回答了。

5.当访谈对象跑题时,要恰当打断。 当问题提出来之后,访谈对象态度配合,谈得起劲,但时间有限,不能任由采访对象说下去。 此时,主持人要利用恰当的机会将其打断,然后婉转的转移话题。 比如,趁对方停顿的间隙适时插话,插入的话语先肯定,后转移“您刚刚谈到的那个想法我觉得很有意思,但是投资方对这个想法同意吗? ”这样把谈话中心转移到主持人真正想问的问题上。

四、在倾听中做信息预判

倾听可以给采访对象必要的反馈,以营造气氛,激励兴趣,但更是接收信息,整理信息,设计新问题的最佳时机和方法。与日常人际交往中的被动倾听不同,访谈中的倾听想要获取更多有效信息,主持人必须处于自驱状态。信息预判指我们在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时, 基于对方已经表述的内容, 对于说话人接下来将要表达的内容作出事前的判断和预测。它可以提高听者信息获取的质量和沟通能力。具体听辩方法为调频、自问和聆听。

调频,包括两个,一个是注意力,一个是知识储备。注意力指当对方开口说话时,主持人要把注意力马上转向对方身上,同时需要把自己脑子里存储的,与面前这个人讲的相关知识、见闻都唤醒,要让与之相关的记忆在脑海里迅速启动。

自问,即自我提问。当对方说话时,做出同步思考,心中自问,比如“这个项目什么时候开始的?开始前经过审批了吗? ”自问模式是听者把自己从被动状态调整为主动状态,主动去理解对方讲述的内容, 主动把自己带入到对方的内容通道中去。

聆听,是信息预判中最核心的环节。 这个步骤,需要遵循“听清意思——记好核心——合理联想” 的信息抓取流程。 “听清意思”就是一次听好,听清楚。 “记好核心”是边听边在大脑中记忆,把对方讲话中的核心信息速记下来,具体包括:1、事实的关键词,如:人物(家人)、地点(学校)、事物(考试)、活动(处分)。2、骨干事实的新闻要素(5W1H)。3、那些隐形的、类似于冰山的问题(只露出问题的一角)。4、反面的观点。 5、事实中前后不一致的地方。 聆听中,主持人要充分关注这些核心要点,捕捉事实的关节点、转折点、疑问点、新奇点,并准确记忆下来。“合理联想”是基于对方所说的内容,推测对方接下来的表述内容,是否可以发现预先准备的问题之外的新亮点,新信息点。比如,对方说到智能熨斗,我们脑子里就要快速反应“智能”这两个字,能自动识别面料的材质吗?可以根据不同的衣料材质选择熨烫温度吗?把对方表述的内容进行吸收、消化后分析出问题的实质,从而判断对方的真实说法和真实想法。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调频、自问和聆听,就完成了一套听的动作,总之,只要对方开口说话,我们的脑子就不能闲着,从我们所有已知的相关范畴当中,抓取与对方讲的内容有关系的储备,进行不断的信息核实与筛选,同步完成信息的更新、分析与迭代。 信息预判将人在交流中听的能力,最大化的使用起来。

综上所述,电视人物访谈的艺术是最简单,但也是最复杂的,它要求主持人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善于与各种职业、年龄、文化背景、性格的人接触、谈话、交朋友,访谈对象的繁杂性决定了对主持人交往能力的高要求。另外,人物访谈也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要想练就这身硬本领,只有多多实践、擅于思考,常做总结,在每一次访谈之后,都要做一个深度反思,不断调整优化访谈过程,这样长期坚持、不断打磨,就会让自己的谈话技能快速提高,让访谈节目精彩好看。

猜你喜欢

鲁豫谈话主持人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包容女儿的梁家辉
正确理解术前谈话
真实的鲁豫,鲁豫的真实
鲁豫的礼物
(1)阅读理解两则
学跳舞的小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