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
2020-04-25杨眉
杨眉
近年来,出现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就是思维导图,其主要的特征就是由关键词构成的,便于学生以关键词为导向,通过联想、思考与之相关的知识,进而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其巧妙得将图、文、字融合在一起,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记忆规律。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使枯燥、复杂的问题转为生动有趣的图画,对于发散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脑力具有重大作用。
一、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运用思维导图的必要性
现如今,大部分小学生对习作没有兴趣,究其原因是他们普遍认为写作教学没有趣味性、没有吸引力,加之小学生人生阅历少,写作方法及写作经验不够成熟,致使写出的内容空洞,缺乏新意,甚至存在流水账式的写作方式;此外,由于没有结合实际的生活,文章内容缺少真情实感,存在“假、大、空”的现象。
最后,教师对写作技巧向学生讲授的很少,缺乏写作演练,即使教师要求学生写作,部分学生也是敷衍了事从其他渠道摘抄。为了解决这些在写作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思维导图这一新型教学方式应运而生,極大的改善了这一现状,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有必要借助思维导图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使学生从各个角度去理解习作内容,不仅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扩展了思维,还将学生被动的学习转化成主动理解,在提高小学对习作兴趣的同时,提高写作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
(一)利用思维导图,构建文章脉络,明确思路
布局是习作内容的骨架,在文章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若布局不明确,就会给人留下一种杂乱无章的印象,这充分说明学生的思维控制着习作的过程,要想让大体的文章看起来非常流畅、自然,必须要求学生在习作中,依照一定的思维顺序进行策划,重点的部分详细写,无关紧要的略写,这样才能让读者看出来写作的精髓所在,因此,借助思维导图可以清楚的反映自己思维的脉络,避免学生在写作中脱离主题,使习作的布局看起来清晰、自然,例如:在部编版四年级下第六单元习作“我学会了___”,教师以“我学会了游泳”为例,引导学生以倒叙的方式为习作绘制思维导图。首先,将标题“我学会了游泳”写在最前方,然后引出三个分支,分别对应的是“开头”、“学游泳”、“结尾”;然后,在开头部分又引出分支,标出“游泳比赛的场面”;第二段学游泳部分又引出三个小标题分别是“接触游泳或对游泳的印象”、“学游泳的过程”、“学会游泳可以参加比赛”;最后结尾部分引出小标题“游泳的感受以及体会”。如图1所示:
布局完成后,习作结构及文章思路随之明朗起来,学生可依据这张思维导图,再结合自己的真情实感,就会非常容易的完成一篇习作。
(二)利用思维导图,确定习作顺序,拓展思维
小学的习作的基础还处于不稳定阶段,如何激发并维持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具有一定的困难,利用思维导图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拉近学生与习作内容之间的距离,还能培养其写作顺序的意识,进而提高学生对习作的兴趣。以“校园景物”为例,教师营造了这样的情景,如:
师:花朵幼儿园的小朋友何老师要来我们小学参观,大家愿不愿意为他们当一次小导游呢?
生:“愿意”
师:“现在,我们开始履行我们作为导游的职责吧,随着校园大门‘哗啦一声打开了,花朵幼儿园的小朋友慢慢走进了我们的校园,首先他们看到的会是什么呢?”
生:“花坛”,根据学生的回答,在思维导图中绘制出第一个一级分支“大花坛”
师:“对于大花坛,请发挥你的想象力和观察力,你会为小朋友们介绍什么呢?”
生甲:“花坛里有很多花,如桂花、月季花等。”(教师在一级分支后引出第一个二级分支)
生乙:“我们学校的花坛里还有不同的树,金桔树、桂花树。”(教师在一级分支后引出第二个二级分支)
师:“除了花草树木,你还能在花坛里看到什么?”
生丙:“春天翩翩起舞的蝴蝶、秋天辛勤的小蜜蜂、夏天吵闹的知了”(教师在一级分支后依次引出第三、第四、第五个二级分支)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你还能想到什么呢?
生丁:“我们经常到花坛里面寻找蜗牛,还有捡树叶,摘金桔”
师:“从花坛由此两道我们自己,非常棒”(在一级分支引出第六个二级分支)
师:“同学们想到的景物,现在都展现在了思维导图中,但是看上去有点杂乱,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整理一下吧。”
生1:“我认为花坛里的树木和各种花归为一类;观察树叶、寻找蜗牛、摘金桔这是一些有趣的事可以归为一类”
师:“蝴蝶、蜜蜂、蜻蜓放在哪呢?”
生1:“因为他们是被花朵吸引来的,所以放在花的后面”
师:“非常正确,习作就应该按照一定的一定的顺序来介绍,由一个简单的小花坛,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景物,这是细心啊,原来我们的校园这么美丽啊,现在来看看我们修改后的思维导图。”出示图2
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思维导图,不仅帮助学生明确的写作顺序,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还在丰富习作内容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三)在日常生活中,加强思维导图的绘制能力
习作是以书写的形式来表达生活、表达情感的,常言道:“艺术创造来源于生活,又在生活中得到升华。”同理,写作的素材是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通过不断的积累,进而通过感悟,形成一篇富有意义的文章。在习作课堂中,一旦教学缺少了日常生活的积淀,那教师的教学内容也就无法吸引学生,更无法发挥习作教学的实际价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需要求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的优势,记录每天发生的事件及触发的一些感想,或结合思维导图对当天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及反思等,从而为锻炼学生思维导图绘制能力提供有力契机。此外,还可带学生参观博物馆、动物园、艺术展辉、电影院等场合,扩展学生的视野,增加生活阅历,利用思维导图记录参观的收获等,通过这种生活中的积累,自很大程度上,为提高学生习作的质量提供了保障作用。
总而言之,小学习作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的科学性及可行性对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质量起着不容忽视的额作用,教师以学生自身情况为基础,合理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完成写作布局,理清习作结构及文章思路,确定习作顺序,拓展学生思维,并在日常生活中,加强思维导图的绘制能力,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提高学习兴趣,从而为提高学生习作的质量及教师的教学效果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白牙市镇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