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高年级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

2020-04-25张江榆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65期
关键词:高年级整合信息技术

张江榆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快进步和不断发展,现阶段对小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要求小学生具有更高的实践能力,学会自觉主动地学习。基于此,本文认为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也应与信息技术实现有机整合,借助信息技术,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让学生摆脱之前对数学课堂乏味而无趣的呆板印象,提高学生对小学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高年级;整合

前言:

“教”与“学”的方式并不是自古已然,天经地义的东西,它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而确立的。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学校现有的教学方式是比较适应以纸张为载体的印刷时代,当网络的进一步发展和校园网的逐步普及,网络成了人们信息获取、传输、存储和处理的重要工具,仍沿用传统的、一成不变的教与学方式,必将制约和阻碍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借助信息技术,化抽象为具体

信息技术能满足小学数学学科所需的直接感官接触视频通过视觉传递信息,音频通过听觉传递信息,通过操作实践,将利用触觉传递信息;通过一些动画的回放,在短时间内播放出事物经历或发展过程,利于小学生大脑的思维;通过一些程序的设计把一些复杂的、抽象的事物信息,能直观、明了地传递信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将小学数学学科所要教的东西很容易地让学生接受、理解,达到小学数学高年级的教学目的。

例如,在教学“图形的运动”这一课的过程中,这一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学习和了解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等现象,从而让学生自主发现一个图形经过平移之后的图形与之前的图形有怎样的关系。为了基于学生直观上的图形变化的感受,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投影展示关于这一节数学课的内容,如教师可以首先展示一个学生坐滑滑梯、小缆车和小火车的运动视频,然后提问学生:“同学们,根据你们学习的数学知识,你们称这样的运动为什么呢?”,让学生构建数学生活学习場景,更好地理解“平移的概念”。教师可以继续提问学生:“坐完滑滑梯、小火车和缆车之后,这一位学生的整体形状发生了变化了吗?”,随之让学生理解和明白图形经过平移之后形成的新图形,他们的形状和大小不会发生任何变化的数学道理。再如,教师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为学生展示摩天轮、风车和风扇等物体的转动的运动视频,然后提问学生:“同学们,那么这一种物体图形的运动又叫做什么呢?”,随之向学生引入图形旋转的概念。在这样的信息技术和数学融合进行教学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就可以巧妙地将抽象晦涩的数学概念具体化,能够让学生更容易地学习和认识更多的数学概念,并将所学的数学概念应用于实际。

二、借助信息技术,实现数学教学重难点突破

信息技术手段在小学数学学科中的运用有利于课堂教学,实现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的重难点突破。小学数学教师在备课时不但要提前了解学生的情况,更要准备教学内容,知识点的讲解,通过什么方法讲解学生更容易理解,理解得更深、更透。这时,教师不但要准备大量的材料,音频、视频、文字材料、专家学者的观点,这些可以借助于网络查询,为备课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课堂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数学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利用Excel进行数学计算”知识,让学生在电脑上学会快速计算,从而提高数学的运算能力。又如,在教学“位置”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仅仅是通过口头提问学生有关于“位置”的相关问题,紧接着就让学生自己思考的话,那么学生一般只会草草了事,并无探究欲望。在这时,如果教师适当地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生动形象地呈现“位置”的实际数学意义,那么生动的画面,有趣的视频,吸引人的图片和声音特效,就可以快速地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充分地学习和理解“位置”的相关知识,从而为小学高年级数学有效课堂的构建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

三、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拓展

一般来说,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都以要求学生进行“练题”为主,这种简单而枯燥的作业形式,难以提高学生的课后自主探究兴致。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授课教师可以适当地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让学生学会在互联网上自主查询数学课堂的课外资料和内容,从而达到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内容,锻炼学生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自学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例如,在教学“折线统计图”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适当地给学生布置一些“实践性”的作业,以期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调查和查询自己想要调查的事件,让学生自主在网络上下载这一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的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调查的内容首先制作成折线统计图,随后对这一统计图进行分析之后制作PPT,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对这一数据的分布特点做出折线统计图来进行分析,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表现自己,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殷实的基础。

在布置作业和处理作业的过程中充分的融入信息技术,不仅有利于促进小学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也有利于增加小学数学作业的有趣性和灵活性。因此,教师在作业的布置上,不仅要注重传统的作业形式,也要活化作业内容和方式。例如,在教学“简易方程”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吸取先前的经验,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和上课之后学会自主地搜寻与等式和方程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学会通过查询之学会归纳和总结出等式和方程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方程的思想方法和价值分别是什么。在这样的融入信息技术的实践性作业布置模式中,教师不仅可以极大地丰富数学的作业模式,也可以将小学数学作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紧密联系,在增加学生的课堂归属的同时也可以大大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结: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带来了生机,也带来了便捷,提高了数学课堂效益。因此,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师要不断地创新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融入模式,让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而创新课堂,增加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和活跃程度,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蓝秋芬.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有效整合的实践与思考[J].考试周刊,2021,(11):87-88.

[2]文来平.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J].科学咨询,2021,(2):198.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马鞍镇中心小学滨海校区)

猜你喜欢

高年级整合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浅谈小学高年级合唱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