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至善至美
——访著名胡琴演奏家姜克美
2020-04-25
2020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突降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武汉,肆虐全国。面对传播速度最快、防控难度最大的疫情,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以广大奋战在一线的医护工作者为先锋,全国各族人民凝心聚力,共克时艰,谱写了一曲众志成城、齐心抗疫的伟大乐章。
在全民抗击疫情的日子里,广大音乐工作者及各大音乐学院师生满怀激情创作了许多向抗疫英雄致敬、鼓舞人民斗志的音乐作品,并组织了许多线上音乐活动。姜克美作为哈尔滨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她领衔师生倾力打造的民乐作品《凝聚》格外引人注目。《凝聚》是特邀青年作曲家张诗乐的倾心之作,姜克美率领团队经过二十多个日日夜夜的创意、策划、统筹、编曲、制作,以民乐人的独特视角和澎湃的创作热情推出了这首以器乐为主的作品。这首原创的“抗疫”器乐作品旨在通过“凝聚”这一主题,用艺术的语言讴歌中国人民同心协力,攻坚克难,为战“疫”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作品在民族器乐中加入声乐合唱,将乐曲的情感推向了高峰,温暖的歌词传递出振奋人心的能量,激昂的音乐奏响“抗疫”胜利的乐章。
特殊时期通过网络聆听这首作品,不仅能使人们感受到音乐的力量、音乐人的情怀,也让人们看到了胡琴演奏家姜克美在疫情肆虐时,作为民族音乐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
演奏与教学相得益彰
2017年,新成立的哈尔滨音乐学院拟聘请姜克美担任该院民乐系主任。最初受到邀请的姜克美考虑到工作的时间安排、新建院校的规划建设与开拓等实际困难,不敢冒然接受。后来她亲临学校考察后,对学校的软件硬件都很满意,尤其是学校领导和教师蓬勃向上、同心携力的精神面貌和学校良好的学习氛围深深感染了姜克美,坚定了她为这所新兴的音乐学院贡献一份力量的信心。姜克美说:“我受聘到新成立不久的哈尔滨音乐学院担任民乐系主任,这是院领导对我的信任,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和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她坦言:“对于音乐艺术而言,舞台演出和教学育人尽管工作方向不同,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可本质上却有着密切的联系。每一位演奏家在长期舞台艺术实践中所积淀的丰富经验和理性思考,包括技术层面、情感表达、舞台表演等,作为教学的内容都是授课的精髓;而每个学生在技术、技能上的训练,音乐演释的培养,综合素养的增长,其重要的目标之一就是舞台的出色呈现,或者说舞台表演是检验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准。”赴哈音民乐系工作后,姜克美希望把自己近四十年的艺术积累和实践经验转化到教学工作中,培养更多优秀的民族音乐人才,为民族音乐事业的发展尽一份力量。
走上新的岗位,姜克美认真履行职责,制定发展规划,狠抓工作落实。她与全系师生携手共进,努力打造哈音民乐系优秀教师和青年民族管弦乐团品牌。在规范教学体系、增强教师队伍的教学与科研能力、培养德才兼备的音乐人才、推进学科建设、扩大哈音民乐系知名度、提升影响力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姜克美与美国芝加哥交响乐团大提琴家卡廷卡联袂演出
姜克美首先想到的是为年轻教师提供展示艺术才华的平台。上任伊始,姜克美接到了出访演出任务——赴印尼首都雅加达参加“海内存知己”——两国副总理及人文交流机制专场联合演出活动。姜克美率领民乐系年轻的教师队伍一道前往印尼。她除了独奏外,还和乐队成员一起与印尼的艺术家联袂演奏了印尼作品《哎呦妈妈》,演出受到中印两国领导人和观众的高度赞誉。这是哈尔滨音乐学院成立以来第一支出访演出的乐团,也是哈尔滨音乐学院在国际舞台上的首次正式亮相。回国后她带着部分青年教师又马上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国共产党和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文艺演出”,为世界120多个国家政要进行了精彩的表演,开启了哈尔滨音乐学院实践演出活动的新篇章。
带领民乐系青年教师在印尼演出
在国家大剧院演出《乐咏龙江》民族交响音乐会
姜克美严把教学质量关,在提高学生专业水平、确立学校艺术特色、打造哈音民乐品牌上不遗余力。2018年10月,她率领哈尔滨音乐学院民乐系全体师生在国家大剧院闪亮登场,举办了《乐咏龙江》民族交响音乐会,这支成立才两年的年轻乐团一经亮相,便在业界及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广受好评。2019年11月,姜克美再次率领哈尔滨音乐学院民乐系师生应邀赴俄罗斯参加“第八届圣彼得堡国际文化论坛暨中俄建交70年专场音乐会”演出活动,音乐会在圣彼得堡冬宫举行,由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和哈尔滨音乐学院分别担纲上、下半场演出,音乐会受到中俄各界人士和观众的热烈欢迎。姜克美至今难忘演出结束后,俄罗斯音乐界的领导、专家向她表达的美誉之词:“演出太精彩了!”“从现场观众的掌声中,你们就能感受到大家对你们的演出是多么喜欢。完全出乎意料,没想到你们这么棒!”
圣彼得堡国际论坛在东宫演出
姜克美重视培养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民乐系注重合奏课和室内乐课的训练,并委约作曲家创作不同类型的民乐作品,定期举办“星期音乐会,为学生搭建良好的排练演出平台。针对部分学生舞台实践机会少、演出容易紧张、不能正常发挥应有水平的情况,她特别为学生量身定制了“星星系列音乐会”,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学期都至少有一次舞台独奏的艺术实践,还安排专业老师进行现场指导和点评,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
姜克美凭借着辛勤的付出与艺术家的执着,为年轻的哈尔滨音乐学院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为中外文化交流锦上添花
作为胡琴演奏家,姜克美为中国民族音乐走向国际舞台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从未停下脚步。30多年来,她先后在北京、南京、港、澳、台以及日本、美国成功举办了个人胡琴独奏音乐会,她还应邀参加了各种重大国际艺术活动,与国内外诸多著名乐团和指挥家合作举办了一系列胡琴独奏、协奏音乐会,演出足迹遍及五大洲50多个国家。维也纳金色大厅、美国卡内基音乐厅、林肯艺术中心、瑞士联合国大会堂、德国柏林音乐厅、悉尼歌剧院、日本NHK大厅等世界著名音乐厅都曾回荡过姜克美悦耳的琴声。姜克美说:“站在世界音乐舞台上,面对无数的鲜花和掌声,我为能够在异国他乡传播中国的民族音乐而深感自豪。”
早在1994年第32届国际戛纳电视节中国专题日上,姜克美的板胡独奏表演就吸引了众多外国友人。法国著名的电影导演、科学家库斯托欣赏完姜克美的板胡独奏之后,用兴奋和激动的口吻对姜克美说:“听了你的演奏,使我想起了中国、想起了中国的老子和庄子。我如果拍中国题材的影片,一定请你来演奏音乐。”姜克美从外国友人的话语中深切感受到,中国音乐是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说:“中国民族音乐渊远流长,有着数千年厚实的底蕴,并在恒久的积淀和不断的衍变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体系和艺术魅力,在世界音乐之林中独树一帜,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璀璨的瑰宝,它也应该成为全世界共同享用的精神财富。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我们需要加大走向世界的步伐,也应当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因此,更积极、更主动地参与全球性的音乐文化交流活动,在世界规模推广、弘扬优秀的民族音乐艺术,是每一位民族音乐工作者的职责。”
姜克美从原汁原味的演奏到与西洋管弦乐队的协作、和外国独奏家的配合,在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她与包括大提琴演奏家安西·卡图恩、俄罗斯国立交响乐团等诸多著名音乐家和乐团的一次次磨合与碰撞,让她经历了不少的困惑,也收获了无数的惊喜。她感触颇深地阐述道:“中国民族音乐走向世界,将以更加宽广的胸襟、平和的心态拥抱世界文化,与其他优秀音乐文化交流对话,相互借鉴吸收,共同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世界音乐艺术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追求人格的完善与演奏的精妙
姜克美宁静淡泊,至情至性。她追求“用超逸的品格,演奏超逸的音乐”的境界,也用“为弘扬和推广中国的民族音乐”作为一生奋进的目标。她说:“作为一名演奏家,我的职场就是舞台,为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观众奉送上最动听的乐曲是我的天职。”
明代徐上瀛的《溪山琴况》一文中,对艺与德的关系做过如下阐述:“稽古至圣心通造化,德协神人理一身性情,以理天下人之性情……”意为古代圣明之人皆为心与造化相通,德与神人相合。调理自身的性情修养,同时也可将天下人性情得以陶冶。
乐器不仅是自娱之器,也是陶冶所有人性情之器。徐上瀛在溪山琴况中还引用先贤的论述:“以无累之神合有道之器,非有逸致者则不能也。”徐上瀛认为,没有超逸的品格,演奏不出超逸的音乐。有德行的人弹琴,琴如果不算上乘,也可奏出清澈的乐音。说明演奏者的德行、修养占主导地位。徐上瀛在六百多年前就将演奏者的修养及琴与艺、道与技的辩证关系阐述得十分深刻。修养心性、领悟胡琴精髓;人格的完善与演奏的精妙,将这些要素完美统一起来,是姜克美始终不渝的追求。
40年来的舞台实践,姜克美演奏了很多的板胡作品,如《秦川行》《叙事曲》《易水行》《远望》《北方情思》《庙会》《在那遥远的地方》《乱弹琴声》《春晓》等;她还演奏了作曲家重新编配的板胡经典作品《花梆子》《红军哥哥回来了》等,为增加板胡演奏的色彩,姜克美还演奏了移植的国外经典作品《海之歌》《黑眼睛》《海鸥》。作为演奏家,姜克美不满足于只会演奏乐器,她还开始尝试作曲,先后与作曲家沈丹合作创作了板胡独奏曲《桃花红》、板胡与扬琴《山妺》等。为了不断拓展板胡的艺术表现力,姜克美尝试板胡与大提琴融合的作品有《花儿随想》以及板胡与钢琴的《翻身的日子》等。姜克美力求通过演奏这些风格各异的作品,彰显板胡能驾驭和演绎多样化作品的能力,使得人们对板胡的认识不囿于民间小戏,而是上升到一个殿堂级的高度。
姜克美今年原本有许多计划,因为疫情致使许多计划推迟或搁浅。疫情也给习惯了忙碌工作、生活的姜克美提供了休整和思考的机会。她正在积蓄力量,蓄势待发。
带领哈音民乐系师生倾情演绎“抗疫”原创民乐作品《凝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