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什么人人都要读科幻

2020-04-24罗伯特·索耶

科普创作 2020年1期
关键词:科幻科技

[加]罗伯特·索耶

【编者按]

“2019中国科幻大会”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会议邀请了来自北美洲、欧洲和亚洲等地区9个国家的近30位科学家、科幻作家、科普作家、全球科幻机构与组织代表,来自中国的科技工作者、科幻业界、影视界、科幻爱好者代表等1000多人参加。大会设置了11个专题论坛,其中,“人类现代文明的历史经验与未来梦想”论坛带来的多位世界科幻大师及国内顶尖学者的分享尤为引人注目,本期遴选了该论坛世界科幻大师的精彩演讲以飨读者,并推出了世界科幻大师的专访系列。

一、科幻的起源

科幻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文学,有人说科幻起源于罗马神话,其实不然,科幻是200年前由玛丽·雪莱(Mary Shelley)开创的一种小说。此前有很多写巫婆等形象的奇幻小说,这些角色的超能量非人类所能及,而玛丽·雪莱在《弗兰肯斯坦》(Frankenstein:中塑造了一个男性医学科研工作者的形象,将文学舞台戏剧化,开始进行文学实验,以测试她的猜想,印证其对科学的理解。

1780年,意大利解剖学家伽伐尼(LuigiGalvani)医师发现电对人体组织是有影响的,于是他利用青蛙腿进行通电测试,发现即便是死青蛙也可以做出反应,这说明电对细胞是有影响的,进而引发人们思考电是否能够将人复活的问颢.这也促成了玛丽·雪莱小说中的思想实验。这种实验不同于魔法,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人们无法预测实验的结果,而这种实验的未知和不可预测性恰恰是科幻小说令人兴奋的地方。

在这200年间,我们看到科幻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很多人认为科幻来源于历史,人们依靠史实预测未来。那么“科幻”这个名字是从哪里来的?无人知晓。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人们缺乏科学教育,无线电设备在当时的市场上很常见,于是许多人就宅在家里做无线电实验。100年过去了,在2019年的今天,我们从许多文章中可以读到,那些喜欢看科幻小说的人后来多选择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领域的专业和T作。我2007年第一次來中国的时候很多人学的是外交学、商学、翻译学,毕竟对中国来说这些领域比较新,中国需要在世界舞台上与其他国家合作,很少有人学工程、数学或技术。但现在,中国政府意识到了科学的重要性,要努力在21世纪成为世界科技强国,而美国政府却不再向这方面努力了。

实际上,有很多宗教信仰者不太相信科技,认为如果年轻人读太多科幻小说或雨果·根斯巴克(Hugo Gemsback)的作品的话,他们以后可能会成为科幻阵营的人。但世界上不需要14亿人都做外交,不需要5亿学生都修MBA专业,我们很难想象几亿人都学习管理等专业。一个国家要想发展、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支持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也相信若政府支持科学技术、科幻发展,科幻迷的数量就会增加。我们一直认为科幻是人们对科技热情的孵化器,能够提高人们对科技的兴趣。

在1818年的英国,女性的权利地位低,虽然玛丽自身非常有魅力,但在文学领域,她的话语权很弱,更别提投票权、继承遗产权了,作为一名女性,她处于弱势地位。但她说,科学让一切成为可能,能够尽最大可能发挥人的创造力。玛丽·雪莱就通过对生命的创造演绎了小说,她想向世界宣布,如果男性和女性拥有一样的权利,世界将会大不一样。1818年,也就是她写小说的时候,女性留给人们的还是只会照顾孩子这样的刻板印象,但我们可以从玛丽·雪莱小说的人物看出来,她对于人物的道德伦理等都不感兴趣,唯一感兴趣的就是创造生命的那部分。

二、科幻背后的现实关怀

成为科技领袖是一件好事,但是科技必须要同责任和伦理道德并行。现在人们对环境大加蹂躏,这在200年前是完全想象不到的,人们没有想到污染、废物、垃圾等在未来会给人类带来如此大的影响,正如弗朗西斯科·沃尔索(Francesco Verso)在太阳朋克中提到的,现代人开始谈论可再生的生产方式以及能源利用的话题,但在1818年人们还没有这样的意识。当中国在未来成为科技强国的时候,一定程度会走上西方的老路,而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科幻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我们一方面继续发展科技,另一方面也不能忘记道德伦理,这是科技发展经常面临的问题。有些事情我们可以做到,但是我们到底需不需要做、应不应该做,都需要加以深思。正因如此,人们更需要读科幻,政策制定者、政府官员、立法者、老百姓都需要读科幻。刘慈欣获得了雨果奖最佳小说奖,科幻界多年颁这个奖项就是为了激发人们对科幻的兴趣,打破这种沉寂。就连奥巴马也说他正在读《三体》,他觉得这本书对他有很大的启发,觉得这本科幻小说比西方的都好。所以我们需要让更多的人关注中国科幻。有的人说科幻不是艺术,科幻就是垃圾,是小孩子读的东西。这不对,科幻是最有意义的一种文学形式,西方很多人都能从科幻中感受到力量。

关于人类掌控月球、对月球进行殖民等题材的科幻作品层出不穷,有人认为男性可能会抢占科幻的控制权、女性需要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我们不应该给科幻贴标签。在科幻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对未来的影射和审视、对于科技的种种畅想,会希望我们所做的每一步都是睿智的,且与自己的文化背景相一致。一位著名的美国科幻作家曾经说过:“我的T作不是预测未来,我只是希望通过未来警示人们。”我希望大家能够通过科幻小说意识到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不要把科幻看成一种奇幻或影射。我刚刚也向大家提出过一些警示,希望每个人听到这样的声音。科幻在很多国家都占有一席之地,印度虽然也在做科幻,但是和中国相比相差太多,中国的规划很完备,提出科技和科幻要有共同的发展模式,毫无疑问,中国未来一定会成为科幻强国。

三、西方的错误之路

西方国家曾经犯过很多错误。人们以前经常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比如人们为了控制虫子的数量而使用杀虫剂。1962年美国出版的《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就讲述了杀虫剂、化肥对环境的破坏。很多人把金钱作为唯一的追求目标,科技发展和进步背后的诉求其实是金钱和利益,政府监管审查力度也不到位,最后还得由民众买单。这主要是因为私营企业研发杀虫剂并广泛使用,最后使公众受害,但没有人会为此负起责任,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人们应该三思而后行,多想想一件事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科学家和科幻作家是有区别的。20世纪前很多人就幻想有一天能够飞行,莱特兄弟尚未发明飞机时,人们就希望能够飞上天,那时人们都期待科幻作家能够给出一定的预测。当时就有人预测我们会需要各种各样的辅助设施,不只有飞机,还要有机场休息室,让人们可以舒服地等待飞机起飞。预测是科幻作家的任务,而科学家的任务是制造飞机。西方国家目前在人工智能和生物医学等领域比较领先,但是往往会忽视与其相辅相成的伦理道德,希望未来中国不要重蹈覆辙。

2007年的成都之行是我第一次来中国,当时加拿大、英国、美国等都在讨论科幻和政治之间的关系。我认为科幻实际上为我们营造了可以自由交谈的场所,我们可以在其中白由谈论一些政治想法。如果你在美国的酒吧和别人交谈,假如你是民主党左翼,对方是共和党或民主党右翼,你们之间可能根本不想对话,你们会互称对方是傻子白痴,也不会有想了解对方的欲望,每个人的标签如此明显,自己都能意识到不能越线。我是自由党人,虽然比较保守,但是也有很多好的想法,如应该节俭,应该倾听别人的想法、学习别人的经验等。我们需要撕下这些标签。无论在中国、俄罗斯,还是在英国,科幻都能够帮我们撕下标签,我们在谈论未来时可以谈一些原则性的内容,谈论对与错、可能与否。科幻是极端社会中一个有力的工具。

人人都有机会凭着自己的热情和智慧见证并且参与到科技进步的过程中,也都有机会在这个过程中享受科技发展的硕果。希望我们所有人,无论种族阶级,都能从科幻中受益。希望未来科幻能够以中国为荣。

(本文由南开大学陈越根据罗伯特.J.索耶在“科幻专业委员会成立仪式暨世界科幻高峰论坛”上的演讲速录稿整理而成)

作者简介

罗伯特.J.索耶(Robert J.Sawyer),加拿大人,世界著名科幻小说家,被称为加拿大“科幻文学教父”。现已出版20多部长篇小说和大量中短篇小说,获得过包括雨果奖和星云奖在内的各种科幻奖项四十余项,是雨果奖长篇小说历史上入围作品最多的科幻作家。主要作品有《恐龙文明三部曲》(The OuintaglioAscens ion Trilogy)、《星丛》(Starplex)、《金羊毛》(Golden Fleece)等。

猜你喜欢

科幻科技
Burst Your Bubble
笔中“黑科技”
发现不明生物
未来科幻城
科技助我来看云
大宝小神探·神秘科幻城堡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前沿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