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之所向 勇往直前

2020-04-24曹晓晨

北京支部生活 2020年4期
关键词:新民防护服医疗队

曹晓晨

2020年1月27日,5名来自重症科、呼吸科、感染科的医生及8名护士组成13人北京世纪坛医院医疗队,加入北京援鄂医疗队在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的诊治工作。“我们一定会坚守在这里,一直到这场战役胜利。”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兼队长丁新民坚定地说。

筑牢安全“防火墙”

1月29日下午3点, 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12层病区迎来了北京医疗队第一批转运的患者。丁新民把自己排在接诊的第一班。他说:“我是呼吸与危重症的医生,又是入党多年的党员,我有责任第一个上。梳理好流程,查找出可能的疏漏,后面的班次就顺畅安全一些。”就这样,丁新民与陆非平、苑晓冬、臧学峰医生以及北京老年医院的田蓉医生一起,成为疫情一线的“排头兵”。

之前,医疗队就制订了充分的预案,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第一名患者就给了他们一个“下马威”。这位患者50多岁,送到时血氧饱和度只有70%左右(正常值为95%),呼吸衰竭。医疗团队迅速采取面罩高流量吸氧、补液和导尿等措施,但效果不明显。他们马上更换成储氧面罩,血氧饱和度数值这才逐步升高。清醒过来的患者听说他们是北京来的呼吸及重症方面的专家,焦躁的情绪很快稳定了下来。

随后,确诊患者一个接一个被送入病区。丁新民和队员们以娴熟的医术有条不紊地检查患者情况,按照每名患者的危重程度进行评估。

第一个班次结束后,丁新民脱下防护服来到清洁区,顾不得换下被汗水浸湿的衣衫,马上根据诊治体会写下工作总结,将隔离区接诊患者的流程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写得清清楚楚。为了筑牢安全“防火墙”,他还为护士们画了一个操作规范草图,提醒护士操作时的站位,一定要注意避免与患者相向面对。

与此同时,经历过抗击“非典”的“老战士”苑晓冬也起草制订了穿脱防护服的规章制度,将安全防护作为头等大事制度化。有了制度,他还是不放心,每名队员第一次进出隔离区,他都会亲自帮助穿脱防护服,每穿好一件,会严格检查是否合格;每脱下一件,也会随时提醒:做手消、不能碰这、不能碰那。队员们感动地称他是“贴心暖男”。

堡垒无言,凝聚强大力量;旗帜无声,鼓舞骁勇斗志

临时党支部委员陆非平是一名有着30年党龄的党员。考虑到他年龄最长,医疗队本不打算给他排夜班,他却坚决不同意。在给丁新民发的信息中,他说:“我是军人出身,没问题。我想和年轻人在一起互相照顾,同甘共苦。”每天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好几个小时不能吃喝、不能上厕所,三层手套里的手被捂得肿胀发白,面对这些,58岁的陆非平从来都是那句话:“我是军人出身,没问题。”

从穿上防护服踏进隔离区的那一刻,北京医疗队临时党总支委员刘英就全身心投入到服务患者的工作中。治疗开始前,她忙着给患者打水、送饭、洗水果、剪指甲、调整床位高度,协助患者上厕所;治疗开始后,趁护目镜还没沾上雾气,要赶紧为患者动脉穿刺,扎留置针,留置胃管、尿管。她还要时刻留心无创呼吸机、高流量呼吸治疗仪是否有效,一旦有仪器发出警报声,就要马上对患者采取简易呼吸器通气,使用预抢救药物,实施气管插管等急救措施。埋静脉留置针是刘英平时分分钟就能搞定的事情,但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着三层手套,找血管并不容易。但每次,刘英都能凭着过硬的功夫一针见血。

在战“疫”一线,党员医护人员的行动时刻在为党旗增辉。34岁的臧学峰值凌晨1点的班已经一个多月了,他每天提前两小时到岗的习惯坚持不变。有时等不及班车,他骑着共享单车就去了医院。他说,早点儿到岗,上一班的医生就可以早点儿下班休息,给他们减轻一些压力。

在遇到吸痰、鼻饲等难度大、风险高的操作时,李群总是冲在最前面的那一个。上无创呼吸机、留置导尿管、抽动脉血气等操作,不仅需要理论知识,操作技术更要过硬。李群凭借着扎实的基本功,每次都顺利完成。

堡垒无言,凝聚强大力量;旗帜无声,鼓舞骁勇斗志。看到身边的党员同事不顾个人安危日夜扑在救治一线,医疗队里的年轻队员受到鼓舞,思想受到震动。在前线工作的第7天,林雪郑重地写下自己的入党申请书。她说:“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是我多年的愿望,为此我一直在努力。这次来到武汉,更加坚定了我的决心。我一定不负世纪坛医院的重托,圆满完成支援工作,以实际行动向党组织递交满意答卷。” 1月31日,林雪和张捷、檀学兵、刘宇航、李想、郑云辉一道,郑重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我志愿加入中國共产党!”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位位青年医护人员愿意承担起前辈们誓死守护的那份责任,是对打赢这场没有硝烟战争的信心与决心。

“我们一直和你们在一起”

在治愈患者身体的同时,心理护理也是医护人员重点关注的一环。为患者树立战胜病毒的信心,才有助病情早日康复。

在病房时间长了,重症患者的情绪难免会低落,有人甚至会烦躁悲观。护理患者时,檀学兵的动作都会尽量轻柔,言语极尽安慰,以减少他们身心的不适。但即便如此,她还是会看到一些患者惊恐无助的眼神。该怎么安抚他们呢?她灵机一动,让同伴在自己防护服的胸口写上几个大字:“不怕,我们在,加油!”这扫去了很多患者的恐慌和不安。

2月25日,北京世纪坛医院医疗队迎来了新的战友——海南省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的20名医护人员。看到来了更多的医生和护士,病友们更踏实了,然而也有人担心新的医生来了,北京的医生护士是不是要走了?以后会不会来病区少了,见面少了?了解到患者们的担忧,丁新民爽朗地说:“这样吧,我建一个‘协和西院区医患沟通微信群,大家有事随时留言,我们一直和你们在一起,不用担心!”就这样,一个特别的微信群诞生了。只要有人提问,无论多晚,都有医护人员第一时间解答。有了这份陪伴,患者们更加安心,对战胜病魔也更有信心了。

一天,病情慢慢好转的几位患者找到檀学兵,表示想录段视频说几句心里话。有位阿姨精神状态特别好,对着镜头说:“谢谢你们!我们恢复得很快!感谢北京世纪坛医院的医生护士,你们对我就像亲人一样,我们一起加油!”还有一位阿姨说:“我家就住在武汉大学边上,等我康复了,也就到了春暖花开的时候。那时候,我要带你们去吃一碗热干面,去看看武大的樱花灿烂得如同最美的云霞!”

猜你喜欢

新民防护服医疗队
改良医用防护服的穿着舒适性与防护性能分析
巾帼风采
抗疫空调防护服及其保障系统
武汉人的心声
特殊的“衣服”特殊的爱
“疫”往情深
“疫”往情深
初中英语单项选择练与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