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小学生的“计算”不再枯燥

2020-04-24史江茹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计算学段教具

史江茹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每一学段都强调‘小学生需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 第一学段(1~3年级):初步建立数感;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第二学段(4~6年级):在本学段中,学生将进一步学习整数、分数、小数和百分数及其有关运算,进一步发展数感。每一学段对学生的要求不同,就需要我们教师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今天,我把小学生分为三个学段,一、二年级为第一个学段,也就是低年级学段;三、四年级为第二个学段,也就是中年级学段;五、六年级为第三个学段,也就是高年级学段。我重点把前两个学段的计算知识结合我的教学经验和大家一起分享,不当之处,还希望各位老师多多指教。

一、低年级学段应以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为主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应多以儿童喜欢的形式展现;一年级的计算重点为20以内的加减法,正确计算的关键是10以内的分与合(分与合是所有计算的基础)凑十法、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年级的计算重点为乘法口诀,这些是学生以后学习的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关系到学生的一生,教师应认识到低年级计算素养的重要性,积极营造学生愉快学习的氛围。针对低年级学生计算感到无兴趣的问题,我选了一个案例。

案例:《5的分与合》

师:春天到了,蝴蝶妈妈带孩子们去郊游(播放课件),从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通过老师的引导与学生的观察,也就是视听结合,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预设:

生1:三只蓝色的蝴蝶,两只黄色的蝴蝶(或两只黄色的,三只蓝色的)

生2;一只大的,四只小的(或四只大的,一只小的)

老师跟着学生的思路板书5的分与合。

重点是练习环节要保持学生的学习激情,所以在练习环节我采用游戏与教具结合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如:对口令游戏(老师出一个数,学生对一个数,两人说的数合起来是5)

其次,我还自制了5的分与合教具。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5的分与合。

二、低年级学段应借助教具、学具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低年级学生逻辑思维还没有形成,教师应借助实物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下面我选了几个平时教学过程中使用教具效果良好的几个案例。

1.大数的分与合练习。

10以内的分与合是一年级学习的重点,也是整个小学阶段的基础。当数越来越大时,分与合的个数也越来越多,学生记忆起来比较困难,我尝试让学生用彩笔来记忆。以9的分与合为例:同桌两人为一组,准备9支彩笔,其中1人摆9的分与合,另一人则闭上眼睛答。以9可以分成4和5为例,学生摆好后为闭眼睛的同学出题:9可以分成5和几或9可以分成4和几,闭眼睛的学生要及时回答,回答正确后摆的同学一定要及时肯定,回答错误要让其睁开眼睛看一看正确的结果并重复9的这一种分法。游戏继续。如此练习几分钟后,同桌两人交换角色继续练习。这种练习学生很乐意去做,乐在其中,而且做的津津有味,比单纯的死记硬背效果好很多。提醒老师注意一点:在使用这种方法之前,教师一定找一个聪明的孩子和你搭档给其他的学生做好演示。其次就是10的分与合,它在“凑十法”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0的分与合,我制作了一个手指谣,让学生在动动手的过程中加强对10的5种分法进行记忆。这个手指谣刚开始做的时候可能觉得有点困难,有的教师会说了,又得记分与合,又得记动作,这不增加难度吗?其实不然,小学生喜欢变着花样玩,如果只是一成不变,他们反而倒没有激情。

2.让教材中的习题素材“动起来”。

教科书是很多一线教师和专家团队共同制定的,是智慧的象征。我们要让教材书中的部分习题“动起来”,很多习题学校都有配套的教具,如:计数器、加法练习器等。如果没有,课下让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动手制作,既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又增加了孩子的练习兴趣。如:在练习20以内加法或表内乘法时,我们可以把大小不同的两个圆盘重合在一起,每个圆盘上都有1-9九个数字,旋转任意一个圆盘都有对应的9道加法算式或乘法算式。再如:一、二年级的教材习题中“夺红旗”出现多次,如果只是算一算写在书上,我感觉意义不大,所以我把它稍微改动了一下,课下我把这些算式制作成卡片,课前把它们反贴在黑板上(保证游戏的公平性),把学生分成男女两组,每组选一个代表上台“抢拍算式”,规则是:老师说得数,两生抢拍黑板上的算式,先抢到且抢对者赢一局,赢者可以出算式考对方的拉拉队选手,若先抢到抢错者,对方拉拉队选手可以为其出题。以此类推,直到把所有的算式都拍完为止。这种方法也是我经常用的,能激发学生的斗志。还有一个重要的教学具就是“数字卡片”,数字卡片的用途广泛,低年级学生用得是最多的,从认识数字开始就需要借助它。

三、中年级应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为主

新课程目标注重学生自己的探索与发现,强调经历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但又不能放松对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三、四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正慢慢过渡到逻辑思维,教师应適时引导,逐渐减少教具的使用,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和计算速度。在此,我也设计了几种方法供教师借鉴。

计算竞赛

学生都有好胜心,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征设计了计算竞赛,是比赛就得有规则。规则:第一轮赛时间,按照做完题目的先后顺序排出暂时的名次;第二轮赛得数,教师先公布正确结果,计算有错的学生名次撤销,下一个学生代替他的名次,以此类推,最后获胜者教师必须奖励。这种方法屡试不爽,学生的计算热情格外高涨。

创设情境,合理利用游戏

教师应善于观察生活,从学生喜爱的实际问题入手增加学生的求知欲。如:在认识《千克和吨》时,“吨”这个大单位学生生活中不怎么接触,怎么办呢?我同(下转页)(上接页)样用计算的方法让学生快乐地了解了“吨”。课下我量了全班同学的体重(我们班30人,平均体重约25千克),让学生都记在一张纸条上,上课时以组为单位,每组5排,共10人。每组排头两人计算两人体重之和,接下来传给第二排,以此类推,直到本组计算完毕,每组同时进行计算,比一比哪组计算又快又对。为了保证计算准确,每排两人中一人计算,另一人监督。当然,我在课下也把每组和全班同学的体重都计算出来,我们班同学的体重大约是800千克左右。不够1000千克啊,我们三位任课老师的体重正好是200千克。计算出来结果问同学们:“计算出你们的体重和三位老师的体重之和后,你有什么感触?你觉得老师想要给你们讲什么内容呢?很自然的引出“吨”这个单位,而且也让同学感受到“吨”确实是个大单位。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而且计算能力会有提升。

在小学阶段,计算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计算教学也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计算的重要性无可比拟。小学生计算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与小学生的年龄、认知、态度、习惯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小学生不同年龄段,采取相应的策略,提高学生计算的兴趣,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猜你喜欢

计算学段教具
自制玩教具《拼拼乐》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初中物理自制教具应用探讨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