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设计的策略研究

2020-04-24焦银鸽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普通高中议题政治课

焦银鸽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年新课标”)在“尊重学生发展规律,改进教学方式”部分明确提出“要通过议题的引入、引导和讨论,推进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使教学在师生互动、开放民主的氛围中进行”;在“实施建议”中也提出,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围绕议题,设计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

但在现实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课堂教学要么缺少议题,要么缺少有价值的议题,这说明教师在议题设计技巧方面尚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为了解决这一现实问题,本课题立足研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设计的思路和具体策略,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在以后的备课与教学中提供一定和理论指导,促进学生的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本文结合笔者课堂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个议题设计的具体策略:

一、针对学情,提高议题的思辨性

高中生的身心特点是正处于思维比较活跃的阶段,他们大部分思想独立,想问题做事情有自己的主见,但由于知识和社会阅历的束缚也会出现看问题片面化。这就要求教师在议题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特点、认知水平等因素,结合教学内容,科学合理设置议题,增加议题的思辨性和开放性。教师在具体设置议题时要有问题意识,往往需要不断进行自我追问,比如“议题为载体的教学期望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 议题是否切合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 学生应选用哪些学习方法、是否有足够的学习时间”、“ 教师要善用哪些教学资源”等,这一连串的问题都是需要教师在备课前需要认真思考和践行的。

二、创设情境,增加议题的鲜活性

2017年新课标指出:“要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促进学生转变学习的方式,在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由此可见,创设情境在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思想政治课有些内容相对简单,但是有些内容尤其是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相对较为抽象,需要加入生活化的情境创设来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境教学法优点突出,但是不足之处也很明显,比如,如果情境设置不真实,那么形成的议题就有可能陷入假、大、空的尴尬境地;如果所设置的情境不能贴近学生生活,那么所设置的议题就不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而达到情感交融的境界。

纵观普通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的四本必修教材,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到,“生活”两个字是共性,也就是说,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首先应该是源于生活的,或者说,高中思想政治课本身就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既然议题式教学离不开情境创设,既然我们的教材又全部来源于生活,那么,在议题式教学模式下,我们的议题设计,首先的一点要求,就是要模拟现实生活情景,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创设,让学生更觉亲切感,也才会产生“议中学”的基础和空间。思想政治课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是看学生能否运用学科内容应对各种复杂的社会生活情境。思想政治课中的问题或议题只有与具体的情境相融合,才能体现它的素养意义,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三、把握教学,提高议题的针对性

作为一种主张在探究和实践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议题式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完成“理解”任务,而且要让学生完成“应用”和“迁移”的任务。如果说创设情境是便于激发学生内心的共鸣,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那么在创设情境的背后还有一条至关重要的原则,那就是教师在议题设置时应精准把握教学任务,也就是:你要把学生带到哪里?教学的具体目标是至关重要的,一节课情境创设再好、活动再丰富、课堂气氛再活跃,如果脱离了实际教学目标,也无疑是镜中花、水中月,热热闹闹之后仍是知识的虚无。可以说,任务是议题式教学的引擎和旨归,驱动“议”的进程并实现“议”的目标。

议题式教学模式下,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参与议题的探究,让学生有话可说,言之有物。但是大概让学生说些什么,往哪个方向说,就需要教师提前做好预设,所有的这些预设都离不开教师对教学目标的仔细研究。一节课需要设计几个议题?每个议题需要解决什么教学知识点?每个议题需要创设什么样的教学情境?议题之间如何穿插、过渡?……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认真思考,只有充分考虑了这些才不至于把学生带偏了方向,议题的针对性才会更强。例如,在“人大和人大代表的职权”议题教学中,“是什么”之议环节是让学生在情知关联中完成“人大和人大代表的职责和权力”的理解和梳理任务,“为什么”之议环节是让学生通过“元宵节放假”的辩论完成知识的应用任务,“怎么样”之议环节是让学生通过现场采访人大代表和撰写“议案”完成知识迁移的任务。

四、立足素养,勇于实现思维进阶

2017年新课标强调,“在教学中切实强化机制引领,学习路径的选择至关重要”,“要引导他们步入开放的、辨析式的学习路径,理性面对不同观点,只有使学生亲历自主辨识、分析过程,并做出判断,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价值引领。”我们思想政治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为:政治认同、公共参与、法治意识和科学精神,遵循生活逻辑的轨迹,议题式教学一方面通过议题情境提高学生对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认知,培养学生公共参与的热情。另一方面,通过议题开展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辨精神和科学精神。同时,议题式教学通过对规则的商议,对社会法律法规的思辨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并引领学生在政治认同中参与社会,学会担当。由此可见,议题式教学法对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都有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议题设置过程中更应立足核心素养,要注意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以上是本人结合本校教学实际在議题具体策略与应用上的详细介绍,我们在尝试之后感觉收获颇多,议题式教学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我们教师,节省的时间也可以让我们腾出更多的精力去关注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于师于生都是双赢的效果,也希望有更多的教师可以知晓并认可,以便可以早日在教学中师生收益!

注: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设计实践研究》(编号:JCJYC19091906)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普通高中议题政治课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河南普通高中今年停招择校生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API China & PHARMPACK & SINOPHEX关注制药企业环保议题
普通高中教育
例谈群文阅读教学的议题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