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在武汉的外国人士

2020-04-24白云怡胡雨薇冷舒眉

华声 2020年3期
关键词:菲利普卡拉咖啡

白云怡 胡雨薇 冷舒眉

“武汉不会孤单。”这是一位留守武汉的外国医生向记者传递的一句话。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武汉一直处于这场风暴的中心,病例数字攀升,整座城市几乎停摆……对于这座千万级人口大城市里的民众而言,这是一场艰难却又必须打胜的战斗。一起奋战的还有生活在那里的外国人士,记者近距离听他们讲述了在这个特殊时期与这座城市的故事。

德籍教授:形势严峻,但看到了希望

2月13日,因纳入临床诊断病例,湖北新冠肺炎确诊人数骤增一万多人。这让很多人感到形势依然严峻,德籍教授蒂莫·巴尔茨(中文名狄墨)也不例外。

45岁的狄墨是武汉大学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专家,他和家人在武汉已经生活了12年,他在这里求学、工作、结婚生子,武汉俨然已是他的第二故乡。此前,尽管有机会离开,他却选择了留下。

狄墨告诉记者,新冠肺炎疫情刚暴发时,他曾陷入不安和恐惧中,甚至一度患上轻微抑郁症,整夜幻想自己已经感染了病毒。“但我们不能就这样抛弃亲友和同事一走了之。虽然我远在德国的亲人不愿我留下来承担这份风险,但他们也理解我最终的决定。”

狄墨提到,对于武汉突然封城的决定,他是支持和理解的。“封锁一座千万人口的大城市无疑是一个大胆而强劲的举措,这种前所未有的尝试应该得到全世界尊重。”

狄墨说,他和家人每天通过微信购买生活必需品,当地社区服务和后勤保障很到位。虽然邮递的速度远不如从前,但在当前严峻的情势下仍然有人冒着风险每天为他送来生活保障品,让他和家人着实觉得温暖和感动。

由于并非身处抗疫战争的第一线,狄墨说他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可以分享,但最近社区里发生的一件事却让他很是意外。“我们社区的一位邻居把自家的大米粮油和新鲜蔬菜摆放在门外,和大家一起分享。在我看来,这一举动非常特别,真实地展现了艰难环境下人与人之间的美好。”

狄墨的两个孩子要在“线上”开课,而他也不得不采用在家工作的模式办公。远程办公仍令这位实验室科研人员感到有些不自在,工作效率受到影响,但看着一家人的生活逐渐回到正轨,狄墨感到欣慰。

伊朗小伙:那一刻,我哭了起来

29岁的伊朗小伙希那·卡拉米曾面临或许是他一生最艰难的一次抉择:离开武汉,还是留下?

“我考虑了很久很久。我那时很害怕,我知道外国人比如美国人、英国人等都在撤离。但我突然想到:我们都走了,那中国人呢,他们又能去哪里呢?他们只能留在这里,和病毒斗争下去。那一刻,我决定留下。”卡拉米说,“两年前我来到武汉,现在我觉得自己也是一个中国人。我在这里独身一人,我的中国同事和朋友就是我全部的家人。所以我要留下来,为这座城市做点什么。”

卡拉米在武汉一家咖啡厅工作。疫情暴发后,咖啡厅停止接待顾客,他们做出一个决定,为繁忙疲惫的一线医护人员制作并赠送免费咖啡,给他们提提神。

于是,每天上午9时到12时、下午3时到6时,戴着口罩和手套的卡拉米不是在店里制作咖啡,就是在去医院送咖啡的路上。

自疫情暴发至今,卡拉米和同伴们已经为武汉医护人员免费送了8000多杯咖啡。除了送咖啡,卡拉米不怎么出门,每周仅去超市采购一次。他表示,生活上什么都不缺,只是每天一个人做饭、吃饭,有些孤独。“现在我已经没最开始那几天那么害怕了,但我有时候看到窗外哪里都没有人,到处空荡荡的,就会有点伤心。”

法国医生:我留在这里更有用

法国全科医生菲利普·克莱因在武汉工作生活已有6年多时间,他现在是武汉协和医院国际门诊部的一名医生,也是国际SOS在武汉的负责人。他的主要工作就是为在武汉工作生活的外国人提供医疗服务。

对菲利普来说,来武汉是他自己的选择,而这里的人用尊重和善意接纳了他。“我与他们、与武汉同呼吸共命运。留在这里是我能继续支持他们的最好方式。”菲利普说,他的家人非常支持他的决定并为他感到骄傲。

为全力应对疫情,菲利普所在的国际门诊部在封城之后关闭,但他每天仍然会去跟他一样坚守在武汉的外国病患家里,为他们看诊、鼓劲。交通不便时,他会骑上自行车前往。

由于妻子和孩子都不在身边,武汉又处于几乎停摆的封城状态,菲利普承认,在这样的日子里,他有时会感到难过和孤单。但更让他难过的是被突如其来的疫情困扰的武汉人民。

对于当下的疫情,菲利普表示,目前来看,大家对新冠病毒仍然所知甚少,形势确实严峻。一线的医护人员和所有武汉人民仍需要付出巨大努力,才有希望看到拐点。在这样的情况下,隔离仍然是控制病毒蔓延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作为有着多年经验的医生,菲利普认为,越是艰难,越要控制住情绪,尽快找到方法来解除危机。

也门“诗人”:这不是真正的武汉

易卜拉欣2014年来到中国,但直到去年才来到武汉。他的妻子在武汉读书,八岁的儿子在此上小学。面对疫情,易卜拉欣一家显得格外淡定。“我相信只要按照政府和医生指导的去做,不出门,就一定不会有事。”他对记者说,“所以我不想离开武汉,我喜欢这里,我想和你们一起坚守在这里,和病毒作战。”

现代科技方便了易卜拉欣的“蛰居”。他告诉记者,除非有极其重要的事情,否则十天不出门一次。他可以通过手机App买菜买肉,会有人送到小区。他可以看电视、下象棋,在网上学习、写诗,日子一点不憋闷。唯一有点“麻烦”的是儿子阿布迪。

学校不开学,阿布迪只好每天在网上上课。为让儿子开心,易卜拉欣甚至陪阿布迪在客厅踢起了足球。

“爱人,我牵挂你的心颤动不已,几乎要因这灾祸的可怖呼出哀声。”易卜拉欣在献给武汉的诗中写道,“当别人已经一个个离别远奔,这便是一个抛却生死安危之人,选择与你共赴此难,情笃意真!”

眼下,易卜拉欣已经开始創作第二首献给武汉的诗。他告诉记者,在这首诗中,他相信“黑夜度过,黎明又会来临。整个国度,终将迎来旭日东升”。

摘编自《环球时报》2020年2月14日

猜你喜欢

菲利普卡拉咖啡
关于咖啡的9个真相
影音室里面的卡拉OK
先来后到
自己的歌
活跳板
卡拉OK也发烧 Earthquake(大地震)DJ-Quake
最强“伴奏师”——卡拉OK
咖啡
大笨熊巴纳比
两块结婚的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