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应该向硅谷学什么?
2020-04-24张润斌
张润斌
上海致盛集团创始人、董事长,致盛文化(871426)董事长,新加坡国立大学工商管理硕士。
作为旧金山湾区的简称,硅谷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块区域,面积约3800平方公里。被誉为全球创新创业的圣地,硅谷有上千家高科技企业聚集,包括苹果、谷歌、Facebook、甲骨文、惠普等一众科技巨头。前不久我到斯坦福大学和硅谷学习,与斯坦福的专家教授以及硅谷的企业家们面对面地交流,深入了解全球最具创新活力的科技巨头的创新战略,亲身感受到了硅谷的自由创新之风。硅谷创造了很多奇迹,因此很多人试图模仿硅谷建造能够孵化伟大公司的产业园,创新方面我们到底应该向硅谷学什么?
完善创新产业链
硅谷多年来保持着持续创新的能力,一代代硅谷人在前人创新、技术以及无数的失败和成功的案例中不断迭代发展,逐渐形成了一种产学研融合的高效创新机制、完善的产业生态链。实际上,硅谷的创业公司有很多是人数不足50人的中小型创业公司,他们能够在硅谷生存发展,得益于硅谷成熟的创新机制、人才战略以及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产业发展模式。
创业公司与大型科技企业的不同点在于,他们仅凭自身很难满足从开发、生产到面市这一过程,必须借助外力。硅谷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建立了一条包括供应商、风投、技术供应、创业辅导、外包公司等在内的完整的供需产业链。还有诸如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等众多的全球知名高等院校,不断为硅谷创造新的技术和人才。在这样完善的产业链条中,即便是小型创业公司,也能够将他们最新的技术、创意转变为产品,并随之扩大生产,推向市场,获得成功。
硅谷的创新产业链对产业园创新机制的打造,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如果把硅谷看作一个巨大的科技产业园区,那么园区内的资本环境、人才环境、技术环境、政策环境就是一个完整的生态链。产业园要有意识地去整合各种创新要素,包括一流的人才、资金、设备、技术、管理、信息、服务等关键资源要素。
想整合各方资源,就要从传统的定向招商向组合招商、集群招商转变。不少产业园区传统的招商思维是,只要园区的企业入住率达到一定规模就可以了,而忽视了企业的技术含量、效益贡献等问题。缺乏行业龙头企业、科研能力强、产品科技含量高的企业进行带动,就很难形成行业发展高地,也很容易陷入同质化竞争的泥潭。因此,在产业园的规划和招商时,要注意重点维护和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科技领域,集产、学、研、政为一体,发展特色鲜明的优势产业集群,推动园区创新驱动和产业集聚。必须主动出击,针对产业园相关重点发展企业的上下游产业链条,在国内外寻找一流的客户和供应商、投资机构、研究机构,吸引一些关联企业入驻,才能助推现有的企业发展壮大。
培养、吸引人才
硅谷的成功,根在人才。据统计,硅谷先后有5000个公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斯坦福的创意、教职工或者学生。因此,斯坦福大学被誉为硅谷的智慧中心,同时是很多高科技企业的孵化器。斯坦福大学对人才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对于学生创造性思想的培养和塑造。我在斯坦福学习期间,就体验了一些创业课程,这些课程大多理论联系实践,上课的导师几乎都有自己的创业项目,课程里也会融入大量的最新研究成果。学校还经常邀请很多成功的创业者来分享他们的故事,激励年轻的学生们投身创业领域,并为学生们进行创业指导,甚至是资金的支持,来帮助学生们尽快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科技创新是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吸引高科技人才是发展高科技产业园的关键。因此,园区可以通过制定一些优惠政策,逐步建立起完善的产学研体系,注重与一流的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模式,充分发挥高校的科技、人才资源优势,吸引和园区产业方向相关的一流科研机构落户园区,提升产业园的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并在市场开拓、资源对接、生产销售等方面,提供一些支持,帮助科技企业更快更好的成长。
需要指出的是,园区要做好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桥梁纽带,为园区企业寻求政策扶持。实际上,美国政府对硅谷一直有相应的扶持政策,比如对一些发展较为成熟的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有定向的财政支持政策;实施税收减免返还、对高新技术企业优化土地出让政策;每年数十亿美元的基础研究投入等。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政府的这双有形之手,也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容错鼓励创新
多元化、开放、快速迭代的文化,是推动硅谷科技企业高速发展的助力。在硅谷随处都可以听到人们在讨论创业项目,大家充满了创业的激情,人们如此热衷于创业,源于硅谷对于创业失败的包容。对创新来讲,失败是常态,成功是特例。每年硅谷的科技公司都会推出许多新的产品和服务,受到市场的喜爱。但实际上,每年硅谷失败的项目要比成功面市的项目多得多,其中不乏一些耗资巨大的重点项目,但这些失败并没有妨碍科技公司继续在新技术、新产品上进行巨大的资金和人力投入。
硅谷的文化鼓励创新,同时为创业失败的人提供必要的帮助、非常宽松的创业环境。比如很多人在创业失败后,还能够找到比之前更好的发展平台,把之前失败的经验转化为成功的养料。没有对失败的宽容,就难有持续不断的创新。对失败宽容,才能最大限度的促進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组织创新的潜力,最终转化为成功的创业项目。管理学有一句话:对失败的容忍是激励创新的必要条件。但这里不是鼓励无限制的试错,而是要建立完善的容错机制,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最终走向成功。
2020年1月,李克强总理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指出,科技兴则国家兴,创新强则民族强,创新决胜未来。想要学硅谷的创新机制,首先要学习的就是如何去鼓励、激励创新。创新需要文化的加持,只有建立真正以创新为核心的文化,注重赋能和引导,放开管控的手,为创新人才提供良好宽松的环境,才能让创新人才可以大胆去闯、放手去干,才能激发和释放人的潜能,最终成就伟业。